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

2021-12-29 13:17卜秋香刘坤章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四史党史思政

卜秋香,刘坤章

(岭南师范学院 宣传部,广东 湛江 52404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强“四史”教育,是新时代赋予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任务。高校深入广泛开展“四史”教育,对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意义重大。

一、“四史”教育的意蕴内涵

“四史”教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统称,蕴含着丰富的史实资源和革命精神,体现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动力。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历史;新中国史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是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历史。从党史角度来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史的源头,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是党史的成果;从社会主义发展史角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都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不同阶段的展开;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角度来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落脚到当下,就集中体现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之中。“四史”在时间上是叠加的、在内容上是关联的。可以说,“四史”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党史是“四史”的主线。

二、“四史”教育的现实价值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提出“四史”的概念。当下,学术界对“四史”的关注和研究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入。专家学者对“四史”教育的意义做了诸多阐释,认为“加强‘四史’教育,是铸牢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必由之路,是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情怀的必要途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肃清历史虚无主义流毒的必然要求”[1],“‘四史’教育对筑牢理论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复兴伟力意义重大”[2]。总体来讲,“四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三、“四史”教育面对的问题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教科书。当下,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其对历史的错误解读,具有很强的误导性,对部分青年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造成青年的思想混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指出:“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在历史虚无主义的作祟下,学校的历史教育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部分受教者乃至施教者存在错误倾向或偏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观不正确。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不认为历史是过去的客观事实,认为历史是偶然事件的堆积,质疑甚至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二是忽视或不承认历史学科也存在各方思想、理论、观点的交锋,以“学术”为幌子,自称要“价值中立”的历史解读,主张以“超然”中立的态度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扬言重新改写历史,做翻案文章,颠倒历史人物评价,盲目颂扬西方文明,轻蔑中国本土文化;三是割裂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不去探索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透过历史现象掌握本质和规律,总结历史经验,而是有目的挑选历史事件断章取义。正如学者所讲,在历史虚无主义的背后,往往蕴含着十分险恶的政治阴谋,它能够动摇一个社会的稳定,阻碍一个国家的发展,甚至能够消散一个民族的记忆。为了让历史虚无主义在现实生活当中彻底丧失生存的空间,加强“四史”教育尤为必要、尤为迫切。

四、“四史”教育原则

作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基石[3],高校要牢牢把握“四史”教育的政治方向,坚持大历史观、坚持大思政观、坚持实践观和发扬斗争精神等原则,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四个自信。

(一)坚持大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四史”之间关联度高,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是主轴。为此,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运用整体贯通视角,把准和厘清“四史”的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注重内容上的融会贯通,逻辑上的环环相扣。高校要通过“四史”教育在对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学理阐释和逻辑解释中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要让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新时代的特点,体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深入理解肩负的使命,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坚持大思政观

“四史”教学,不是一般的历史教学,而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政治教育[4]。“四史”教育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八个相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四史”教育要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性。要准确把握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紧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阐明历史和人民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阐明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变化,阐明新时代中国道路蕴含的中国智慧,引导青年学生感受伟力、砥砺奋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坚持实践观

全部人类历史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学习党史,了解党百年奋斗的峥嵘岁月和艰难历程,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学习新中国史,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由弱变强的艰辛探索。学习改革开放史,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胆魄勇气、战略远见和宽广胸怀。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坎坷历程。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最终落脚点在力行,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为人民服务上力行、推动发展上力行。“四史”教育要以现实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解放思想、学用合一、守正创新,将学习教育的成果与“办实事、开新局”相结合。把握新形势、解决新矛盾,在“十四五”规划建设中抢抓机遇、在服务人才培养中实学实干、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中攻坚克难、在“为群众办实事”中为民造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发扬斗争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进行伟大斗争贯穿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要丢掉幻想、勇于斗争”。新时代伟大斗争前所未有地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要坚决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旗帜鲜明地站在其对立面,发扬革命斗争精神,坚持底线思维,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坚定斗争意志、把准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神气。

五、“四史”教育的实施路径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为高校开展好“四史”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校深刻把握新媒体时代由于环境、主体、客体、介体等“四史”教育生态发生的重要变化对“四史”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机制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把“四史”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程之一,以育人实践为基础,拓展“四史”教育路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探究教育路径如下:

(一)坚持抓关键课程,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

思政课是加强大学生 “四史”教育的重要渠道[5],由于“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6]。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首先是用思想赢人心,将“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开设的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四史”就是其中的课程模块之一。高校思政课要有效运用“四史”史料,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思政课教学理论观点。调整教学方案、开展四史“金课”展示活动、“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等教学活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理论滋养中加深对“四史”零碎分散的史料的理解和把握,学“四史”,知国情、知党情、知世情、知使命。其次是增强“四史”教育能力,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者先受教育,“四史”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需要用科学系统完整的理论分析,才能将道理讲清讲透。成立课程教学思政研究中心、“四史”研究所等平台、开展党史专题学术研讨会、四史精品课展示等活动,有利于推动思政课教师提升政治素质,善于用学术讲政治,增强“四史”教育能力。再次是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提升 “四史”教育成效。展示学生“四史”主题刻纸、书法、摄影作品等手工作品,交流学习心得等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增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最后是拓展 “四史”学习形式,形成常态化学习。通过将“四史”教育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各类培训中,做到教育全覆盖、形成规模化、常态化学习,有助于 “传承本来打牢自信基础、归于实践确信历史选择、展望未来坚定理想信念”[7]。

(二)坚持抓隐形教育,将“四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将“四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具体而言,一是丰富育人载体,让“四史”教育接地气、有人气、聚人气。通过展映红色经典、举办党史文献展、党建党史期刊展、党史图片展和地方党史书目、图片展,生动讲好历史。举办百米长卷写党史、百幅海报庆建党百年、百件服饰映初心等活动,用艺术展示百年党史。以红歌、快闪等艺术精品校园演绎活动颂党恩、展示红色文化。打通网上网下、版面页面,推出系列专题专栏、新闻报道、简报、言论评论等融媒体产品,让“四史”教育活起来。二是融入红色校史文化,使其成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源头活水”。红色党史人物是“四史”教育的瑰宝,深挖校史中的红色基因具有时代价值。通过组织红色校史人物专题宣讲、先进事迹展和舞台剧等,开展红色校史人物学习传承活动,打造学校“红色打卡地”构筑学校红色“精神谱系”,有助于传承红色文化,厚植师生爱国情怀。三是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激发师生的爱党之情、爱国之志。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学史读书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寓党史宣讲教育于诵学演艺之中,以“青言青语”体悟“百年辉煌”,有助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三)坚持抓沉浸式教育,将“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

为把握“四史”教育的时代性,增强学生的使命意识,做到知识教育、现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让青年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历史,让“四史”宣传教育“沉”下去,将“四史”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具体而言,一是打宣讲“组合拳”,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领导干部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以“思政第一课”、党课等形式,开展“四史”专题宣讲,牢牢把握育人导向。专家宣讲团深入教职工群体宣讲,大学生“培根”宣讲团,发挥朋辈优势,深入班团、社区、乡村、企业、中小学校,让历史知识冲出“象牙塔”。二是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 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围绕英雄、复兴、创新信念四个主题,充分利用校内外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实践研学。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革命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在践履中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参观改革开放示范点、先行区,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四史”教育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三是抓实践教育活动,增强针对性和感染力。通过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升旗仪式、观看直播等重大庆祝和纪念活动,组织有庄严感和教育意义的仪式活动,让青年学生受到思想洗礼和精神熏陶。通过开展下乡、志愿服务、国情调研等活动,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学业帮扶、心理帮扶、成长服务和思想引领,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党的光辉历程,弘扬党的光荣传统。

(四)坚持提升宣传发动实效,将“四史”教育融入校园网络阵地

青年大学生是推动新媒体文化的主力军,在“四史”教育中,为增强宣传发动实效,应充分掌握新时代大学生的代际特征和思行习惯,关注学生、倾听学生,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青年,讲学生所需、解学生所惑,用活网络平台阵地,培根铸魂。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类媒体平台,发掘学生身边的成长“好故事”,推出好故事微网剧、易班“快搭”作品等“四史”专题系列网络宣传作品,并利用校内资源开发网上“四史”知识竞赛、推出开展致敬革命先烈活动、网上红色展馆参观等网络实践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增进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综上所述,高校的“四史”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准确把握内涵,结合实际,发挥学校育人特色和优势,通过教育引导、宣传舆论、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多种教育路径,将其融入思政培根、文化铸魂、实践育人、文明创优等各领域,引导师生汲取奋进的力量、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四个自信”的同时,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前进到21世纪的最新主题,认清历史主题主线、把握历史规律、树立正确历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努力将学习成效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内涵发展的行动选择,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四史党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诵读学传”是“四史”教育的好方法
党史上的今天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