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明,陈 杰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全面育人要求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改善育人目标和教育内容、形式,重视培育大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 在此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可有效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育精神,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大学生培养为时代发展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体育精神是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形成的具有优秀品格及崇高理想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主要由人本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组成[1]. 通过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育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帮助大学生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大学生既能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又能接受健康体育精神的影响.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重点设置在大学生一年级、二年级,教学方式和内容较为固定,虽然部分院校意识到男女同学的性别及体质差异,为男女同学分设不同的选修课程,但其选择性较小,教学内容固定在女生选修健美操、排球、体育舞蹈、短跑等项目,男生的选修课程为篮球、足球、武术等具有一定对抗性的项目,教学形式也较为固定,多为教师的相关理论讲授加实践技能教学,而大学生在其中担任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被动接受者. 在此形势下,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便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在全面育人视角下实现体育教学的改革,便能有效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育内容和形式,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体育教学的首要地位,为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创设良好条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设计能培养大学生健康体育精神的实践项目,在教学中帮助大学生学会体育技能,同时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树立健康的体育锻炼目标和体育精神.
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属于德育范畴,但在全面育人环境下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也能使体育教学发挥其深层面的育人作用. 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在锻炼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能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方面,在全面育人视角下改革体育教学,能促使体育教学找寻多种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吸引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升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体育技能的积极性,如此便能在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和心态朝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帮助大学生消除理论知识学习时产生的压力和消极情绪,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在全面育人视域下改革体育教学,还能为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上进心等提供助力,全面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 良好的高校体育教学能培养大学生无惧困难、敢于突破、团队协作等精神,帮助大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体验项目合作及健康竞争的乐趣,并从中感悟体育活动带来的全新体验. 由此,多种多样以全面育人理念为指导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能有效促进体育教学发挥育人作用,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日常生活和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器官的系统功能及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包括人体的生理机能、体能、体格及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全面育人理念下,身体素质则更注重个人的体能、精神及适应能力. 对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只有体育教学实现在全面育人视角下的改革,转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将育人目标与强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锻炼大学生身体上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品质和精神,体育教学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其成长成才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国家在制定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时,也已将培养大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置于相同位置,重视强调高校体育教学的育人目标. 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需人才,在此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全面育人视角下的变革,便能全面、有效发挥其在育人层面的作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提供助力[2].
全面育人教育理念要求高校体育教学重视育人作用的实现,但有效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实现体育教学的变革,需要教师、高校全方位的努力.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氛围及评价体系等方面仍存在部分问题,成为体育教学在全面育人视角下实现变革的阻碍.
在全面育人视角下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需要教师具备完善的综合素养,能从体育课程知识体系、理论内涵及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层面提升教育的实效. 但当前高校内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仍有待提升,体育教学的育人实效受到一定影响.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完善的课程知识体系,未能掌握高校体育教学所需的全部知识内容和实践技能,体育教师仅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有深刻的认识,对高校体育教学所需的一般性的体育教学知识体系却缺乏必要的了解,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开展. 其次,高校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待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因其具有的重要作用逐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体育精神也随时代的发展逐步发生变化,而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对当代体育教学实质的深入研究,不了解当代体育教学在育人层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体育教学育人效果的发挥受到影响. 再次,高校体育教师还缺乏完善的人格魅力,阻碍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发挥完善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熏陶,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期,其价值观的形成极易受教师个人品格的影响,而体育教师缺乏完善的人格魅力,便无法发挥教师以身作则对大学生的影响,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深化. 综上,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仍有待提升,阻碍体育教学育人作用的发挥.
教学模式对教学发挥育人作用、实现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内容和形式多为固定化的模式,对体育教学发挥育人作用形成阻碍,使其在全面育人视角下实现教学改革受到严重影响. 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仍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的设计均以教师为主进行,大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而存在,其学习特征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未被重视,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便难以发挥. 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固定,未随时代的发展进行改变,体育教学无法满足新时代全面育人教育理念的需求,在全面育人视角下实现教学改革也无据可循. 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多以教材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为主,而教材及政策文件中对体育教学的育人效果并未作出深入、系统的讲解,会影响以此为参考开展教学的育人效果; 体育教学形式多以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技能的锻炼为主,讲授理论知识一般以“灌输式” “填鸭式”教学为主,实践技能的训练多以重复教给学生某一项运动的某一种技能为主,两种教学形式都缺少创新和优化,导致体育教学模式落后,未以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进行调整,从而影响全面育人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
良好的环境氛围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有效发挥育人作用,帮助大学生在获得有效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得到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双重提升,但当前高校内良好的体育育人氛围尚未形成,大学生在体育课外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形式受到多重阻碍,严重影响体育教学育人效果的发挥,体育教学在全面育人视角下的改革也受到一定影响. 一方面,当前高校对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缺乏重视,高校领导者普遍认为体育教学仅是帮助大学生接受体育锻炼的课程,其主要作用是强身健体,对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尚未形成正确的认知,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无法获得应有的地位,其教学所必需的教学设备也存在短缺的情况,教学内容和形式较为固化,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 另一方面,高校范围内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尚未形成趋势,大学生只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才能参与体育活动,在课余时间大学生自觉开展体育活动便受到项目指导、活动场地和时间条件等的多重限制,从而打击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大学生只接受体育课堂中的体育活动无法满足其身体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发挥育人作用也受到阻碍.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不科学,评价主体单一,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使体育教学的育人效果无法得到全面、准确的反映,进而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主体较为单一. 教师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评价主体,大学生、教育管理者及家长、高校层面的相关人员未被纳入评价主体,仅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和主观,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体育教学的效果,从而无法为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供有效依据.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过于重视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未被采用. 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多以每个学年的大学生体能测试或体育期中、期末实践考核为主,但体育教学重在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存在一定的持续性,仅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的形式无法充分反映大学生接受体育教学、参加体育活动后的身心变化,使评价结果形成固定化的模式,影响育人效果的反馈.
为有效应对体育教学变革当前面临的多重阻碍,高校及体育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优化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健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从各层面为体育教学有效发挥育人作用、实现改革奠定基础.
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在全面育人视角下实现变革的带领者,其个人在知识体系、理论内涵及人格魅力等层面的素养对体育教学育人效果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应得到全面提升.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应完善自身的体育学科知识体系,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 在全面育人视角下,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需深刻理解体育教学的内容、熟练开展体育育人活动,体育教师要深入学习研究体育教学的科学知识,对体育学科的内在规律、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等形成全面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加以具体运用,为其带领体育教学达到全面育人目标奠定基础. 其次,高校体育教师应对体育教学的设置意义、开展效果等进行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有效作用,要准确把握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把握体育精神的实质. 同时,将这一层面的理论应用于具体体育教学实践中,从理论和精神层面实现对体育教学的引导,为实现体育教学的全面育人提供指导. 再次,高校体育教师要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感染大学生,发挥以身作则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师的人格修养可对教学效果和大学生的学习成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应强化自我教育,健全自我人格,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关注,提升大学生参与体育实践项目的积极性,从而为体育教学发挥育人作用提供助力. 由此,高校体育教师应从知识体系、理论修养及人格魅力等层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引领体育教学实现全面育人视角下的变革,提升体育教学的育人效果.
全面育人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要重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大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应优化教学模式,重视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多种内容及多种形式育人活动,并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使育人作用影响更持久,最大程度地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效果. 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要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体育教学的育人目标. 为此,体育教学便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开展体育教学的依据,明确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设计与大学生学习需求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并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大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从而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以大学生的需求为主提升体育教学的育人效果. 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应设计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实现在全面育人视角下的改革,带动其育人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在教育内容方面,体育教学应以时代和全面育人的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内容的内涵,将与育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全面引入体育教学中,帮助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的活动中得到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形式方面,高校体育教学应结合体育活动大众性及竞技性等特点,将团队比赛、社团活动及运动会等形式融入体育教学中,既提升体育教学的活力,又满足当代大学生不同形式的学习需求和身体素质需求. 由此,尊重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丰富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与其身体素质发展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等相符的体育教学,能使体育教学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体育教学在全面育人视角下实现教学变革.
要使高校体育教学符合全面育人理念的发展需求、实现全面育人视角下的教学改革,良好的校园氛围必不可少,只有高校具备体育教学发挥育人活动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大学生才能在高校内时刻接受体育活动的影响,拓展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途径,体育教学发挥育人作用、实现变革也得到了良好的环境. 第一,高校应重视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提升体育教学在校内教育的重要性,为体育教学的更好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如全面加强体育设施的引进和建设、强化教师配备等,并带动体育教学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适应当代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从而提升大学生在校园范围内、课上课下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更好地助力体育教学实现育人目标. 第二,高校要在校园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让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参与多种体育活动,并从中发现体育活动的魅力,接受体育活动的影响,在良好的氛围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如高校可定期组织大小型运动会、体育比赛、体育社团及体育相关文化节等活动,让大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团队或个人层面的竞赛,在体育竞赛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全面发展[3]. 如此,以良好的校园氛围吸引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为体育教学发挥育人作用提供助力.
高校体育教学要在全面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改革,更好地发挥教学的育人作用,需要健全体育教学相关的评价体系,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实现及育人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应充实评价主体,将体育教师、学生主体、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及家长等与高校体育教学相关的人员都纳入体育教学的评价主体范围,开展体育教学多元评价,从多元评价中帮助体育教师更客观、准确地了解教学效果,为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供有效依据[4]. 另一方面,高校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的育人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 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在于通过带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使大学生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思想道德品质,双重教学效果都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所以要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可实现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动态追踪性评价,在平台上及时更新大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表现及个人身体素质和思想的变化,并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全面反映体育教学的实效. 高校在对体育教学开展过程性评价的同时,还应注意与大学生体能测试、体育教学阶段性测试等结果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以期更为有效地反映体育教学的育人效果. 由此,从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等层面健全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体育教学的效果,并发挥以评促教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学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实现在全面育人视角下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