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下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改革途径

2021-12-29 12:49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业财会计专业财务会计

余 瑰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 安徽 安庆 246001)

业财融合是指业务和财务管理相互结合,即会计懂业务,业务懂会计. 二者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且通过财务和业务的有效结合,以财务共享的形式共同分享同一数据源,财务人员可以全面及时掌握企业所有部门的经营状况,全面监督各业务部门的活动,及时发现并针对性地解决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业务部门也可以深入了解和及时掌握财务数据和信息. 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业财融合财务会计转型的背景下,为了适应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趋势,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2014年11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高校要肩负起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的重任,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会计专业长足发展.

1 业财融合下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是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要素. 因此在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需要紧紧围绕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来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师资能力、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等四个方面探索改革途径. 第一,要先明确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既定目标制定科学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建议高校在企业业财融合大背景下模拟企业真实场景建立仿真财务共享中心,利用财务共享中心强化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在共享中心内模拟各种企业工作环境及业务流程,让学生真正把财务和业务结合到一起,尽快适应会计转型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 第二,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原有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教师在理论知识和技能实操两方面要进行升级和换血,学院要想方设法地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使之跟上会计转型的教学需求,建立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团队; 第三,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原有重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从大一开始缩减财务会计类基础课程,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大数据分析等综合型课程的教授和实训,以适应业财融合的需求,同时增加企业经济中前沿热点方面的选修课; 第四,会计专业还应该重视和企业合作,校企共建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合力探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快会计专业和学科调整,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

2 业财融合下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

会计活动贯穿于企业开展工作的始终, 管理会计相对于传统的核算型会计,需要会计人员具备高水平的综合型企业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 由于管理会计岗位对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工作的协调作用和企业战略决策的支持作用,管理会计需要将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和企业决策支持融合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中去, 所以高校需要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要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掌握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风险管理、企业投资决策、价值链管理、本量利分析、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

第二,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和影响能力. 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有助于增进企业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彼此的理解,说服业务部门来执行财务建议,获取协调工作和管理中的权威. 另外会计人员不能只满足于事后的核算和监督,要参与公司决策管理就要走出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他企业内外部人士打交道,要求管理会计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并掌握沟通技巧.

第三,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数字信息时代,管理会计要掌握高水平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及时获取并处理企业内外的网络数据,并对经济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应用,从而发挥管理会计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支持的作用,而单纯的财务数据展示对于决策者已经无价值可言.

3 业财融合新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改革途径

3.1 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各高校传统的会计专业都是以培养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胜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经济组织中的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为培养目标,随着业财融合时代企业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会计职能重心转向决策和管理,高校要调整思路,转换原有的财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决策管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不同层次的高校应针对他们各自培养人才的需求特点,从培养人才层次、服务企业面向、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科学定位相应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3.2 重构课程体系

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最关键的环节是构建合理的管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校应根据对管理会计人才基本素质的分析、管理会计知识层次结构、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注重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综合职业素养.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随着财务职能重心的调整和管理会计人才素质的需求,高校应当动态调整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领域应当避免过去重财务核算、轻财务管理,重理论、轻实操的套路,专业基础课程应该删减理论性过强的财务会计类基础课程,如“基础会计”课程可并入“财务会计”课程中; 专业主干或核心课程则要突显对学生战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围绕财务共享中心的流程管理,打破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界限,重视相关课程深度融合,重点强调管理会计的作用建立实训课程体系; 专业选修课则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经济类、管理类课程、大数据分析课程、网络技术与运用、投资理财、电子商务等素质拓展. 其次,基于企业业财融合的需要,未来的管理会计人才要掌握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不仅要具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还能同时掌握管理学、经济法律法规、经济学、运筹学等相关的知识,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的需求. 再次,课程体系中增加人工智能和财经、金融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3.3 建设适应业财融合的教学资源和考试制度

财政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现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 根据文件精神,高校应在管理会计人才考试评价制度的设计上做一些大胆的改革探索. 管理会计人才考试评价体系不应依据传统的学校评、老师评,而要引入国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学生考评,建立更加客观公正,更具公信度并方便学生就业的评价体系,以管理会计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职业素养、创新思维等方面量化评价指标,具体可召开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论证会,邀请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领导、会计专家、校内专家共同拟定,或直接引入信息化考核评价平台,并在实践中不断与软件供应商研究修订参数,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经济区域和学校校情的管理会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借助数字化技术、大数据和管理会计的深度融合,从2005年开始我国很多企业都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但是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势必增加企事业单位对于一般核算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所以高校也要模拟真实的企业场景建立仿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3.4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校应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方法融合,采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浸入式教学等多种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例,建立国内外企业真实的案例库,课上导师结合管理会计知识点以任务为导向,带着学生研究各类真实案例,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同时注重学生实习实践的信息反馈和经验总结,建立“实习—讨论—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定期召回定岗实习的学生返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学,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中遇到的管理会计问题,研讨解决方案,然后回岗位继续实习,经过这样轮回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管理会计人才. 同时积极鼓励师生申报和参加各类管理会计类大赛,通过参赛可以提高师生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重视,拓宽管理会计的知名度,在备赛期各个区域的高校师生可以在一起沟通和交流管理会计培养模式和技能提升方法.

3.5 双师融合式教学

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原有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教师在理论知识和技能实操两方面要进行升级和换血,学院要想方设法地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使其跟上会计转型的教学需求,引进或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融合教学,会计专业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联合教学,建立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团队.

猜你喜欢
业财会计专业财务会计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