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视域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转型探究

2021-12-29 12:49徐盼盼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资助高校学生环节

徐盼盼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1 人本主义理论的内涵

人本主义理论作为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中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1].

人本主义理论创始者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的最基础需要是生理需要,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 人总是在低级需要满足之后去追求高一级需要的满足. 以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实现教育目标,不仅需要帮助学生解决教育情境中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

同样,罗杰斯提出知情合一的完人,强调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认知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和完整人性的培养过程[2]. 他创造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另一方面突出了过程管理,倡导有意义学习,将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理性与感性等嵌入式融合创造性学习的过程[3].

2 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变化

高校学生资助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些年,国家在学生资助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全面的学生资助体系; 特别是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这项工作日益引起了高度重视. 新时代,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围绕三全育人导向,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出现了新变化.

2.1 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2019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教政法函〔2019〕12号),根据文件精神,取消了《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财厅〔2016〕6号)规定的高校学生申请资助需由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予以证明的环节,统一要求申请人书面申请. 这一新变化,增强了学生作为社会主体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并对学生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坚持三全育人导向,强化过程管理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应成为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突出过程管理,即全程管理和服务. 以往学生奖助的评审工作更多地集中在“评”的环节,对评审过程及评审结束的后期追踪尚未突出强调. 近年来,国家在资助评审环节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评审程序,细化评审细则,积极关注评审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密切追踪后期学生表现及评审发放环节.二是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教育工作. 近年来,国家在资助和育人方面不断探索和尝试,开展了全方位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 第二,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 第三,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 第四,在勤工助学活动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 第五,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3 人本主义理论视域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转型

3.1 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高校学生资助模式中,资助育人的主体主要侧重于政府、社会、学校.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践行育人目标,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将学生这一受助群体作为资助育人的主体之一,通过发挥学生主体性,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我探索,不断掌握自我资助的方法和技巧,实现由他助向自助的转变. 首先,在资助评审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传统的高校学生资助评审的主体侧重于教师、学校、政府. 2019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财厅〔2016〕6号)规定,高校学生申请资助改为申请人书面承诺. 这一新变化,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求在资助评审环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申请,主动参与资助工作的运行过程,主动了解国家的资助政策,进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 其次,在资助育人环节,唤起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近年来,国家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然而,扶贫在于扶智,更在于扶志.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助育人目标,开发学生智力,激发脱贫志气,可以通过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类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思维,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增长才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掌握自我脱贫、自我扶贫的技能,培养健康人格,引导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成长,自我资助.

3.2 加强过程管理,以审为主,评审结合

传统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以“评”为主,即以结果为导向,关注最终的评选结果. 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强化过程管理,以“审”为主,评审结合,具体包括“审程序、审材料、审学生”. “审程序”即注重评审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严格按照评审程序开展资助评审; “审材料”即严格把关评审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积极关注相关材料的隐私性保护,努力做到评审材料真而不伪、全而不漏; “审学生”即高校学生资助中需要处理好两类学生群体,一类是受助学生群体,另一类是未受助学生群体. 针对受助学生,建立档案,密切关注受助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关注受助后期表现,并跟踪记录. 对未受助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以评促进,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资助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学生资助不能停留在经济层面,要与育人工作相结合. 高校学生资助应当渗透教育因素,发挥教育引导的导向作用,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贯彻到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 首先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自我认知和自我归因. 国家奖学金奖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国家助学金和建档立卡主要是帮助家庭困难学生. 不同资助政策的出发点和表彰对象各有侧重. 为了端正学生认知,开展工作之前应仔细将相关政策、评选条件解读给学生,让学生能正确地对比自身条件进行参选,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严格评审程序,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进而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心悦诚服地接受评价结果; 获奖助学生再接再厉,落选学生能保持良好心态,自觉做到从自身找原因. 其次是受助与感恩教育相结合. 无论是国家资助、社会救助,还是学校奖助,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因此,在开展工作中,应让学生理解资助的初衷,通过教育宣传、谈心谈话、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各种方式和手段,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到这是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与善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勇于担当,激励学生以实际行动服务他人,回馈社会. 再次是引导学生养成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学生资助作为国家教育扶贫的重要项目,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扶贫,本质在于扶智与扶志. 通过资助,表彰先进,帮助典型,提高学生受助的获得感,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教育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实现个人理想,继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是资助助的本质与精髓所在.

4 结语

扶人先扶志,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承担教育育人的使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唯有做严、做细、做实,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更好地推进育人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猜你喜欢
资助高校学生环节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