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建,魏 攀
(武夷学院 艺术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如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加速进行,中国乡村逐渐走向城市化,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人民精神和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得到满足,这对我国的乡村景观提出了新要求和发展模式. 乡村景观不仅有视觉感,更有内在体验感. 童谣的闲暇、麦浪的芬芳、田园的风光、桑椹的甜蜜是农业文明时代的典型景观特征. 这样典型的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应该被保留在乡村的怀旧气息中. 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乡村景观将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追求[1].
莲兜美村地处闽东安溪县官桥镇,山峰雄峻,石奇洞异,自然风光独特,蓝溪干流横穿腹地而过,丘陵山地和溪谷盆地星罗棋布. 其东面紧邻城镇主干道206省道,北面紧邻次干道四福大道,交通便捷,西南面靠近村民居住区,乡村气氛浓厚. 整个规划用地地块由一部分耕地、荒地及农村建设历史上形成的散乱自然村组成.
目前,乡村景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景观场地公用设施投入不足,基础建设水平不高,乡村景观地域文化传承和体现不够,农村环境和基础设计亟待改善. 一方面,中国村庄在“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下有一定的规划,但规划水平较低,整体景观效果呈现出“支离破碎”的凌乱感,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另一方面,大量建设乡村广场和场地活动公园,造成了一些原有良好的乡村景观生态被破坏,包括小桥、古树、古井、石磨、菜园、手工作坊等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景观. 总体而言,中国乡村景观缺乏科学总体规划,使得农村景观布局不合理,缺乏必要的景观连通性和延续性,存在严重的景观生态问题. 如何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实地项目状况,创建一个满足人们怀旧精神追求并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是本次设计首要考虑的因素.
景观的象征,景观的形式,是人体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景观元素的基本信息[2]. 这些基本的形状、颜色、体积、纹理等元素可以通过人体视觉观察来直接传达. 景观的“怀旧情结”象征,即景观的内容,揭示了景观的深层含义,包括审美价值、使用功能和社会学背景. 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文化生活作为审美信息源存在,反映了景观的审美功能[3]. 它也是当地生活和当地文化的博物馆. 在日常田园生活中,农村居民能够从景观表达符号的感知中获得乡村景观的“怀旧情结”.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乡村景观是城市的童年.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越来越成为一座牢笼,故乡乡土似乎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牵挂. 乡村景观的“怀旧情结”设计带来的特征和意义便备受欢迎. 首先是亲和感和亲切感;其次以水、乡土植物、乡土遗产等所带来的田园风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场地特色,精神上带来故乡心灵的宁静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当代历史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4].
国人审美观念深受儒、释、道三教的影响. 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人们喜欢将客观“观点”与主观“爱情”联系起来,实现事物与事物的相互融合. 如“怀旧情结”,意思是因为某个人以前见过面,或经历过的某个时代、某件事情; 或自己有过一段生活经历的某个地方; 或者是从涉及上述现象的项目的思想或记忆中产生的长期的爱和留恋. 这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情感或情结. 此外,从美学欣赏的角度来看,怀旧情结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行为,是一种梳理行为和对美好事物的深思[5].
以农村农业为景观,可以在农村环境中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美丽的科学和艺术[6]. 农村农业与“怀旧情结”相结合,可以充分反映出农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异.
3.1.1 乡村景观承载都市精神家园
对于喧嚣的都市中的人们来说,乡村的生活弥足而珍贵. 与田野相拥,享受一片绿色田野,收获清新与愉悦,这对于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精神向往. 在项目设计中,规划了图案化的景观农田模式. 农田模式是一种农业景观,具有较强的参与性. 它意在召唤人们参与其中,使人们与景观环境的互动中,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3.1.2 休憩景观串联七大景观节点
乡村景观设计采用圆形旅游道路系统,逐步划分多个景观,并在游乐景观的主线上展开多个景观节点序列,形成景观展示顺序的合理性和旅游路线的统一性[7]. 整个景观交通流线设计以循环的道路包围,主要人行交通步道流线通过入口的整合联结,合理有效地贯穿于各个景观空间节点.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中充分考虑人们的参与性及体验性,布置了田园漫步道.
3.1.3 淳朴风格让人们回归自然
农村农业与“怀旧情结”相互结合,可以充分反映农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异. 在这种背景下,设计手法更多的是使用曲面曲线的形状. 例如:景观湖泊溪流,乡村道路,围墙篱笆,田园绿植等,突出曲线的平面流动感,体现曲线的立面层次感,展现出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使自然可以更好、更美丽地延伸.
根据乡村地域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乡村周边环境及乡村景观对外交通等情况,将公园分为七大功能区:主入口景观、露天剧场、田园风光、大众文化区、活动区、模纹农田体验区、植物园观赏区. 其中,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置主入口景观,在较为宽敞的入口设置入口广场,把农村拆迁住房的红砖经过处理作为该入口景观的主要铺设材料,道路两侧布置浮雕文化墙,既展示该地区生活历史遗迹又起到了隔断的作用. 在景观中阳光最充足的地块设置了露天剧场,举办乡村节目表演,丰富人们闲暇生活,园区中活动场所人群以老人、孩童为主,充分利用阳光给予的温暖,提升老年人晚年健康生活; 在大面积农场中设计田园风光区,追求功能流动性和田园景观的多样性,在收获季节,农田不仅是晾晒稻谷的好地方,也是孩子们游玩娱乐的好地方.
在交通便捷的206省道旁设置大众文化区,入口是一个矩形小广场,中间有着石头喷泉,建有文化馆,文化馆以落叶大乔木形成土层界面空间,以常绿阔叶树种为背景树种,色彩鲜艳的植物被选为主要景观树种. 在大众文化区入口附近的地方设置活动区,这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不会很吵闹,很适合小孩、老年人来此进行娱乐休息; 在基本农田种植区域设计模纹农田体验区,设计灵感来源于树木年轮,将连片的土地按照年轮图案,把农田建造成模纹艺术农田,借助艺术手段,根据审美规律进行重新处理. 通过艺术的创作,农田景观设计具有艺术美学特征,不论其形状、大小、布局和组合,以及作物、田地和林带的组合[8]. 模纹农田中心设置了2.2米的田园瞭望塔,瞭望塔由红砖铺装而成,设有两个旋转楼梯,方便游人上下塔. 在这里,人们可以俯瞰整个模纹农田的风光,十分惬意. 在主入口右侧设置植物园观赏区,周边蕴藏着丰富的乡村景观资源,它由不同科属植物组成,成片种植.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外在特征,选择符合当地条件的植物合理地进行配置,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实现景观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营造乡村景观的氛围,此区在设计材料方面尽可能地使用砂石、木料.
植物绿化是景观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 植物和其他景观元素相互补充,相互改善和加深整体设计. 通过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同植物组合,创造出不同的季节景观. 田园景观方面专注于农作物,可以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丰富四季的需求,增加景观的美感. 同时,遵循合理分配的种植目标,使绿化、美化可以同时进行,形成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的宜人景象.
小品及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是农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套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具有怀旧纪念价值的系列景观小品,是吸引村民参与公共活动的重要人文景观.
3.4.1 布局合理化原则
为了实现景观的心理意识和村民在景观中的认同感,充分有效地实现各种服务功能,在设计景观草图时,应注意在小型公共空间节点设置景观草图. 公共空间主要节点的设计应遵循巧于立意、突出特色的原则,同时考虑到乡村居民的自然生活习惯,并使得景观设计合理化、本地化,以适应大多数村民的习惯和使用需要[9].
3.4.2 人性化与本土化原则
景观小品的设置不仅是村民休闲功能的要求,也是视觉需要. 因此,必须注意设计的美观和耐用性,符合人体的基本尺度,并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此外,作为乡村景观的一部分,小品的灵魂在于其文化遗产,这是乡村景观的反映. 因此,乡村景观设计应考虑莲兜美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轨迹,充分突出莲兜美村的区域文化特色. 以露天剧场喷泉为例:设计灵感来源于酸菜缸. 人们常说,在农村老家,有两样东西不可缺少,一是酸菜缸,二是腌酸菜用的大石头. 喷泉的造型设计就采用了以酸菜缸为主体的喷泉设计.
3.4.3 与空间设计环境协调原则
小品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农村内涵和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是村民的情感寄托. 应结合莲兜美村的空间设计,在材质、颜色、体积、比例、地理位置和其他方面与整个乡村景观环境相协调,使其成为整个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农具是一种在乡村景观中具有人文色彩的景观元素. 传统的农具如石铲、石磨和耕耘机等可以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物品,具有怀旧的意义.
乡村景观的“怀旧情结”设计的真正精髓在于把“怀旧情结”与乡村景观相结合,创造乡村体验农业生产活动,使人们产生归属感、亲切感. 保持景观的生态平衡和历史文化的延续. 将乡村景观多样性与综合美学特征相结合,会避免受城市影响下的农村景观同质化现象,努力营造出具有田园特色,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怀旧需要的乡村地域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