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2021-12-29 12:03:21赵明月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老照片概论思政

赵明月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说:“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1]《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指出:“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2]如何生动地讲好思政课,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是当前思政课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思政课教师应创新思考,以新的视角、新的教学理念去应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3]。经过三年的实践积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总结出“老照片”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为“概论课”)的经验及改进措施。

一、老照片

(一)“老照片”的定义

“老照片,国际上大体是指在1953年之前扩印的照片。”另一说法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限,也就是1949年之前的照片。”[4]以上从技术角度和时间角度定义老照片,我们探讨的“老照片”是特指学生们的家人、亲戚或者邻居等保留下的真实照片。在中国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拥有一本家庭相册,家庭相册不仅是家庭的集体记忆,而且是国家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见证。所谓“老”并不意味着时间的久远,能留有清末和民国时期照片的家庭并不多,因此只要是时间上处于“过去时”,我们就可以定义为“老照片”,时间上可以跨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等各个历史阶段。

(二)“老照片”的特性

照片资源丰富,能够运用到高职概论课教学中的老照片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性。首先,照片必须具有真实性。真实性是指老照片必须与本人有关联,而不是随意在网络上搜索陌生人照片滥竽充数。其次,照片必须具有价值性。这个老照片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正如罗兰巴特在《明室》中提出的:“照片中的‘刺点’和‘意趣’相辅相成,‘意趣’是照片中展示的文化内涵,可用理性、文化、科学的知识加以分析与解读;‘刺点’是照片中存在的那个能使观者自发并在内心深处缠上非理性的一种强烈情感的出发点。”[5]如果没有价值性就失去了“老照片”的意义,老照片本身并不是目的,照片背后的“历史及其时代故事”才是照片的价值所在。再次,照片须具有正面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可以批评不良社会现象,更要引导学生正面思考。”[6]照片是历史的记录,但是一部分负能量的照片要慎重选择,即使引用也需要教师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在批判中明辨是非。最后,老照片要具有关联性。老照片不是随意的照片,需要与概论课教材上的知识点相对应,能够很好地诠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是有关联性的照片。

二、“老照片”融入高职概论课教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有利于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

概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高深而枯燥的理论让部分同学望而却步,再加上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致于高职学生学习概论课时难上加难,如果能够把身边人、身边事与概论课相结合,让他们在寻访过程中对概论课的理论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间积累的很多老照片并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没能成为思政课教学资源。同学们通过寻访与概论课相关的老照片,把理论知识具象化,有效提高概论课的抬头率、参与率,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满意度。

2.有利于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寻访老照片操作难度不大,挖掘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难度稍大,最难的是学生如何运用老照片分析理解教材理论知识点,教学方法创新力图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知行合一。

(二)现实意义

1.用“老照片”明理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百姓家藏的老照片,它们也是有价值的,不仅有图像,且与家族史、个人史的文字相结合,这种私人化叙事是对宏大叙事的补充与丰富,具有正史不可替代的价值[7]。习近平总书记在“3·18”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政课教师善用“老照片”资源,在故事中帮助同学们启迪智慧、解除困惑,在历史和现实的纵向比较中回应学生的理论困惑,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在历史对比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拨开历史迷雾揭示照片背后的历史发展规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2.用“老照片”寓情

思政课育人,不仅体现在理论认知层面,还体现在情感层面,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情感认同、情操陶冶和情怀涵养上的成长和升华。历史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记录者。这个时代不缺乏宏大的历史叙事,而万千的普通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8]。通过寻访家族照片及故事,让历史更丰满、更多面、更生动,让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普通人和无名英雄能够被学生们知晓,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减轻他们半点的光辉。“老照片”素材反映的是“大时代”的历史变迁,概论课善用“老照片”素材,强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情感认同,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能够有效提高情感育人成效。

3.用“老照片”力行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思政课的育人效果,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更重要的是要砥砺学生的意志品质并最终落实到实践中。既要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也要积极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理论。思政课自身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善用“老照片”,在课堂理论和学生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远大的人生理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不负韶华,奋发有为。部分同学在寻访老照片的过程中学会了用Photoshop软件修复老照片、视频剪辑等技术,成为思政课立德树人之外的意外收获。

三、“老照片”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老照片”如何融入概论课?可以划分为线上及线下两个部分,准备、实施、评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大一寒假由任课教师提前在线上发布作业要求,学生可以利用寒假在家休息期间完成老照片的寻访工作,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梳理完善,为下学期的活动做准备。这一阶段,布置作业在线上,学生寻找家族老照片的过程及追忆家国往事在线下,线上访谈与线下访谈相结合,鼓励同学们做好访谈笔记、录音、视频等前期准备工作,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学生通过平台提交照片并用文字叙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这样便于教师统计,方便教师批阅,充分利用移动通讯设备,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筛选出有价值的老照片,由照片提供者进行分享展示,讲好“老照片”故事,传递家国情怀。老照片在讲述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家族故事,应该把家族故事与国家大时代、大历史联系起来,“由小见大”,从家族的一张张小照片见证大的时代变迁、国家的变化,这样的分享才具有实际意义。第三阶段为评价阶段。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为学生的作品认真撰写评语并评分,同时鼓励学生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分享“老照片”,留言点赞多的同学可以获得加分。在思政课公众号上投票选出有价值的老照片,给予实践教学成绩加分。鼓励同学拍摄“老照片”背后故事的微电影或者微视频,发布在抖音、B站等平台,实现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现“让思政课‘有知有味’,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9]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首先,进行照片展示或者拍摄微电影,用现实而直观的具象化照片来解释概论课的理论知识。如赵××同学在姥爷家寻访到一张独具价值的老照片并进行了课堂展示。2006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和省长张文岳陪同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李长春同志到丹东市凤城小四台村调研时留下的一组珍贵照片,这些照片没有见诸于新闻报道,只属于家族珍藏的老照片。赵××同学的姥爷当时担任村会计,留下了这些珍贵的照片。老人向赵××详细地讲述了当时的情节。这些照片见证了小四台村致富奔小康的沧桑巨变。同学们根据老人口述改编成微电影《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脱贫任务,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变化。

其次,开展翻拍“老照片”活动,选取有价值的老照片,同学们按照照片上的服装造型尽量高度还原历史老照片。

再次,拍摄有价值的照片。手机不仅成为记录个人生活的工具,也成为记录社会变迁和时代变化的工具,鼓励学生用手机记录祖国大好河山、小康社会、建党百年等,这些照片终将也会成为老照片。对于老照片和新照片,概论课教学都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应用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实现知行合一。

(三)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自评环节,学生对自己寻访的家族老照片进行筛选,初步筛选掉一批不适合的照片,精选出有价值的老照片。其次,学生互评,同学们之间评价照片质量如何,是否适合分享,是否值得分享。网络互评阶段,选出一定数量的照片在思政课公众号或者微信平台上进行投票,由大众选出最受欢迎的照片,评选出“精彩照片”。再次,教师评价,由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评分,结合同学之间的互评及网络评分结果,评选出“精彩照片”分享的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最后,由各任课教师选出优秀展示作品,进行全校的展示活动,由评委老师综合评定,对获奖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给予实践教学成绩加分。

四、“老照片”融入高职概论课的思考

(一)从“老照片”到“小照片”

这一教学方法经过三年的试验,从“寻访家族老照片,追忆家国往事”到“往事并不如烟,时光照相馆”,再到“小照片,大时代”,名称的变化源于部分学生反映家族中没有“老照片”,这部分同学缺少参与度,再加上部分老照片的当事人已经过世,照片背后的故事已经不得而知。经过实践之后把“老照片”改为“小照片”,只要与概论课理论知识相关,并且能够反映时代变迁的“小照片”,都可以成为这一教学方法的资源,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方法。

(二)从“独享”到“共享”

在这一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真实老照片。经本人同意,精选真实老照片,建立老照片资源库,打造一批精选案例,把这些照片变成思政课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在平台上无私分享,成为思政课集体备课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了思政课育人的实效性。

(三)从“一门”到“多门”

概论课试行这一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老照片中不仅蕴含着历史,而且蕴含很多做人的智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也可以借鉴。通过寻访和翻拍家族老照片,拉进与家族长辈的关系,感受家庭的责任,在寻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普通本科院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也可以借鉴这种教学方法,用老照片作为近现代史历史事件的注脚,学生结合身边人、身边事理解历史、理解理论知识,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四史”学习在全国开展,通过“老照片”学“四史”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四)从“固定”到“灵活”

要将这种教学方法作为概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固定下来,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结合不同年份实现灵活运用和创新。例如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思政课可以单独开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老照片征集活动;2019年建国70周年,举办“纪念建国70周年,讲述我与新中国故事”的征集活动;2021年是建党100年,开展“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老照片人物及故事的宣讲。结合每一年的新情况,每个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具体安排每一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在寻访老照片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开玩笑“我家八辈贫农,没有钱照相”,如果家中实在找不到老照片,可以采用拍摄微电影、翻拍老照片等其他实践形式替代。

(五)从“教学”到“科研”

老照片融入高职概论课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搜索知网相关论文为0篇,在百度搜索老照片,搜索结果多为老照片征集或者老照片活动的新闻报道,未见学术性文章。冯克力的《老照片》《当历史可以观看》《感言老照片》等系列丛书,都是故事叙述性的书籍,并且以图为主,未对照片与时代的关系做深入的学术探究。“老照片”融入概论课教学中并不是简单叙述老照片的故事,而是要找到老照片中的人和事与大时代的联系,以小见大。思政课教师也可以从学术科研角度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从“教学”延伸到“科研”领域,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研究的广度。

(六)从“单打”到“协同”

“老照片”融入高职概论课的教学方法改革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单打独斗”,这一教学方法需要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支持、经费的投入、后期的保障,以确保这一教学方法能够顺利进行。举办“老照片”展览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相关部门要给予这一教学改革适当的经费投入,为教学改革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为教学方法推广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实现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到学校的育人方式改革。(七)从“总结”到“推广”

边探索边总结,先总结,积累征集的老照片,定期进行经验分享交流。我院三年为一周期进行总结和分类,举办一次老照片展览。“峥嵘岁月”板块征集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老照片;“激情燃烧的岁月”板块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照片,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参与“一五计划”的祖辈们应该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老照片;“阳光灿烂的日子”板块是上山下乡、恢复高考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照片;“我的父母”“幸福奔小康”“伟大复兴”等改革开放后的板块,素材较多。切记要优中选优,筛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再推广,先行试点,逐步推开。“老照片”融入概论课教学先在笔者课堂上试行,逐步推广到了我校思政课堂上,希望再推广到其他高职院校。

老照片是历史无声的记录者,将概论课的知识性和理论性与老照片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比起那些宏大的叙事来,百姓家藏老照片显然保留了更多的个体生命的温度。这温度既是个体的,同时也是时代的[10]。在照片中窥见历史,在照片中展望未来,探索符合高职院校教学实际的概论课教学改革之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老照片概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青铜器辨伪概论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老照片
足球周刊(2017年5期)2017-06-26 14:35:56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40
老照片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1:45:38
老照片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