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鹤
(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高邮 225600)
中职机电专业只有真正将立德树人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强化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并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和践行方式,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从根本上回答好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这些问题。在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时,中职学校应当将立德树人融入到课程顶层设计以及课程实践等各个环节,将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道德课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等内容相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机电人才。[1]
中职机电类人才输送同本科学生有一定的区别,由于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更多倾向于社会、行业的需要,因此,学生所学课程及培养模式应当与行业需求、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其培养的学生无法贴合行业、市场、国家的需要,无法发挥出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优势。
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中职机电类的培养人才应当以行业和市场、国家的实际需要为准,在培养模式上既具有教学的一面,又具有职业服务的一面。为了更好地培养行业所需的高质量、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中职培养模式应当以需求为导向,以行业实际需要为目标。尽管目前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普遍能够认识到同行业紧密联系的重要性,并为此设立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在我国教学改革中,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却不能紧密跟随我国机电行业的发展。比如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内和课外实训不能很好地结合,教师呈现知识的方法仍然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经历思考、质疑和论证的环节,职业素养体现不出来。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突出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人才培养的主体出现了错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受到了限制。在中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兴产业频出的背景下,行业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及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机电类专业应据此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目前机电类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旧以传统的培养模式为主,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学校及教师,学校未能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法同行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指导下,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同行业结合更加紧密,并为学生安排不同的专业课程,通过对不同方向的专业技能的学习来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同机电类人才的人才质量和数量紧密挂钩。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机电类课程设置过于模式化、程序化,缺乏科学合理性。首先,英语、政治、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实践课这四个板块的课程分配不合理,专业实践课时低于专业基础课以及英语、政治课程,导致部分学生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却无法将理论基础转化为应用技能。其次,机电类人才课程的落实过程过于模式化、程序化,机械性。在21世纪初期,为了适应社会的巨大变迁,学校普遍上调公共基础课的比重,并逐渐形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实践课依次序学习的固定模式,这样的学习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最后,近年来机电类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教材的落后也成为了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机电行业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但学校的教材却与先进技术设备、行业发展脱节,这样无法令学生快速学习到最新的工作专业知识,无法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迄今为止,虽然伴随着教学改革,部分中职学校能够针对机电行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打造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课程提供学习空间,满足学生此类需求,但由于实训基地需要一定的占地面积、机电专业的机械设备造价又过于昂贵,因此在实践中,实践基地的规模远小于学生实际需要,且利用率不高。此外,学校内的实践基地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仍存在一定的差别,难以切实满足企业需求。但面对与行业联系如此紧密的专业,学校却并不注重同行业内部的有效对接,不能够利用学校同企业的合作来加深双方之间的人才互通,无法加深学生对行业实际需求的了解。除此之外,校企在开展合作的时候,双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很少涉及德育的内容,对学生的评价也仅仅停留在实习成绩上,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机电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传统的机电人才培养中,教师虽然能够注意到多元化思维、发散思维以及实践对培养机电人才的重要性,但仍以理论课程的讲授为主,与学生之间缺乏双向互动和有效沟通,教师既不了解学生的问题,又不能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这就导致学生在上课中积极性不高、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除此之外,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基础理论课和产能的教学虽然能够引用一定的案例或机电设备向学生进行授课,但教师所采用的案例、PPT甚至是机械设备都无法保证同行业最新技术接轨,无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行业动态。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是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口头讲解学生操作为主,无法深入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细节。[2]
如上文所述,既然目前我国种植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出现创新程度不足、同行业紧密度不足等问题,中职学校就应当积极做出改革,以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背景,通过对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学生实际操作、校企合作等多方面提升对综合机电人才的培养。
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求中职机电类专业在培养人才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为行业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贡献力量。基于此,本文认为几点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学校应当从机电专业本身出发,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分析与剖解,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设定复合型、全面型、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抓住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思想道德素质这三方主线,并强调对学生就业后的劳动法律知识、英语知识等内容的培养,通过全面而丰富的知识学习结构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加强同行业的适配性。其次,学校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当以行业的需要为基础,同行业进行紧密联合,如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等。最后,学校应当为学生设置一定的职业素养标准,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的融入一些德育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思想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一定的职业规律。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也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因此学校应当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机电人才。[3]
根据中职机电类专业的学习特点,其课程设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机电类专业应当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制定课程设计。中职学校同行业的联系性较强,因此在制定课程时应当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发展目标以及具体企业的用人需求这些内容来进行具体规划。其次,中职学校应当深入行业发展,对行业前沿理论和机械设备操作进行调研,并按照行业的用人需求、理论要求设计专业课程。再次,中职学校可以适当参考国外类似办学经验。例如英国BTEC课程就是以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来架构课程模式的。对于我国的中职学校而言,也可以以国家科技发展中对人才的要求以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为基础改进自身的课程设计。最后,中职学校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课程改革任务,在教学中挖掘立德树人方面的案例,将其融入课堂之上,根据学生、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反馈来定期调整课程设计,保证中职院校机电类专业人才的人才质量和道德水平。
根据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职机电类学生的人才培养应当更加侧重于学生的职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专业基础能力。机电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立足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达到行业要求的人才水平。人才质量不仅要符合学校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的要求,更要符合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的要求,打造复合型人才。
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下,中职学校也应当以自身教学特点为依托打造特色化教学设计。首先,中职机电类专业应当加深学校同企业的合作,建立亲密合作伙伴关系,学校校领导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同校外企业联系,推动责任分配明确的规则方案在专业内部的贯彻落实。其次,专业应当定期组织教学人员到企业学习交流,学习行业发展要求以及先进的技术设备,并撰写学习报告,再根据课程报告调整改进机电类专业的课程设计。除此之外,企业也应当定期到学校面向教师、学生进行行业宣讲,向学生讲述行业的发展前景、技术水平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确保校企双方能够紧密合作。再次,在校企双方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建设特色化的校园实训基地。一方面,学校应当投入资金力量支持校园实训基地的设备购买、理论技术发展以及教师教学;另一方面,校园实训基地应当充分面向学生,安排学生每周定期参加实训课程,学习设备操作等。最后,学校应当积极安排学生在企业内部实习交流,由带队教师安排学生在企业的不同岗位实习,并指导学生按照实习课程的要求总结实习成果。[4]
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下,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应当不断创新。首先,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对于实践的能力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其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课堂内容,教师应当引入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案例研究以其与行业紧密联系、生动性等特点成为机电专业教师的教学创新重点。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当倾向于行业的前沿技术以及重点问题,加强教学同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完成从专利理论知识到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转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企业的用人要求融入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从校园到社会工作的转变。最后,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应试考试评价方式,将课堂纪律、课堂学习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融入学生的课程评价当中,在肯定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指出学生对于学习课程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改进自身。过程性的课程评价也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内集中精力,避免逃课等行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于机电类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应当谨记立德树人这一教学根本任务,从自身培养模式出发对机电类人才的培养进行有效改革,如深化校企合作、打造优秀学校实践基地、创新教师教学水平等,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加强同行业的紧密合作才能够保证学生成为机电行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专业型人才,才能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