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飞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创新,步入新时代,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更是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然而与此同时,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联的中国高等教育话语权构建却略显滞后[1],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表现尤为突出。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并提出众多优惠政策扶持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其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我国高教改革进程不断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想要进一步发展,就要将中国道路作为其出发点、中国制度作为其实现保障、中国文化作为其使命追求、中国精神作为其价值所在,塑造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
现阶段,话语权已经成为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创建完善的话语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话语权,对于我国在世界文化领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0年来,我国从未有过高等职业教育的“远销”,但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祖国大地,高等职业院校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已经蓬勃而起。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正逐步向社会上蔓延,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有很多都是高等职业教育中走出的优秀毕业生。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慢慢塑造一种具有内在制度特征和因素的性质[2]。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上来看,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对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进行完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健全高层次应用型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二是进一步走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坚持以高职人才服务社会为宗旨目标,努力提高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完善和创新教育教学使其达到高标准;三是全面深入推动校企合作,继续贯彻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方针,创建一批有实践价值的高水平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做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知识、技能、素养“三全”的学生;四是企业和社会力量同步推进优质职业教育,完善职业评价体系和培训评价体系的组织机构,开创不同的办学模式;五是需要创建科学的人才保障制度,通过多样化的优惠政策和投入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提升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以此不断吸引和留住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六是需要不断地完善督导质量评价系统,创建国家、省、市、校联合的指导咨询委员会,对高等教育应用型技能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3];七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积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和社会的能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独树一帜的人民性、社会性、专业性等特点,是对大众的一种最为直接的教育方式。当前,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这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传播能力,就要加强我国话语体系建设,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声音和话语权地位。”通过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科学、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不仅能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系统进行补充和完善,不断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与实效,还能够为我国在世界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等方面的提升做出巨大的贡献。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二字。从本质上来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能够牢牢扎根在我国,离不开主观需要与客观需求。只有真正明白高等职业教育的诞生的原因以及未来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提供帮助。
社会上不同领域和行业分布着不同话语。塑造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本质和职业教育、传播规律,是十分重要的[4]。从现实意义来看,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构建具有如下特征——社会化、市场化、适应生产、岗位建设、服务社会、社会需求、岗位技术、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素养能力、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国际视野、中国特色、问题意识、独有风格、国际语境等。体现如下具体要求:一是要以社会化、市场化的评价体系为标准;二是要能够培养俯得下身子、迈得动步子、干得了实事的综合技术性人才;三是要以问题导向为原则,明晰问题意识观念;四是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为根本、有服务贡献社会的大格局。
全面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着力解决职教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力争使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自从创立开始,就一直迎合国家的需求,走创造创新之路,结合世界教育体系的优势,发展出了一条符合本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彰显了内在变迁,也体现了外在变迁,是时代发展的宠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
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促进了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在改革开放的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不是独立于其他学科体系之外,而是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例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两者的目标、理念协同发展,共同为我国教育领域、科学领域、哲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5]。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创建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指示,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走中国道路,创建既独立又和世界教育领域的密切关联的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这是由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我们的教育问题要符合我们的国情,扎根中国土壤,同时要科学借鉴外来经验。因此,高职教育只有在具有5000年历史积淀的博大精深的地方文化中充分汲取营养,其目标和任务才能得完成,并能做到严谨实施,提供让人民满意、让社会满意、让国家满意的高职教育。
2020年是教育跨越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话语权,需要有大量的成功经验作为支撑和参照。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进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来解决。中国道路即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出发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思想、制度完善程度越高,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建设就越充分。究其原因是,对于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而言,说服力虽然与话语的逻辑严谨度有关,却不是最重要的。的确,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的话语体系具备的说服力非同凡响,决定了其展现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思想和制度体系的建设水平的高低。
中国的制度是党建制度、文化制度等多种制度的综合体。目前,以中国制度为基础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风格以及气派的话语体系,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创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支持。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子系统,在其特定的历史和制度因素中产生。这些政策形成在一定的范本中,运用在基层实践中。其制度化结果的产生无外乎是受到了地方结构性变化的影响,主要可以划分为整体的结构框架和地方的具体实践。其话语体系的创建考虑到了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的内部教育体系的有序健康发展和外界事物的回应总结是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并且在发展和创建的过程中,既包含全国统一的制度性内容,又包含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内容,为我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创建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素材。当前,各高职院校在不断创新发展中,逐步摸索总结出自身的发展制度,体现在他们从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扩宽发展道路,衍生出的制度性逻辑可以辐射其他高职院校,来适应区域性的逻辑制度[6]。故而,可通过中国制度对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的建构逐渐提升,把握理性原则和实现途径。
我国具有丰富、悠久、独特、灿烂、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先秦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白话文等,为独具中国特色话语权的创建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同时也成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创建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文化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静静流淌,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它的浸润和滋养中得到进步与成长。作为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其历史的一脉相承性昭示了伟大的中国拥有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7]。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圣贤思想尤其是儒、道文化思想为我们今天的话语体系建立了根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基本思想内容和精神内涵,是每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思想和精神内涵对塑造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有着极大的启迪作用[8]。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养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构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绝不能割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众多优秀、内涵丰富的典藏书籍,如《诗经》《论语》等,成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基石。所以在弘扬创成中国话语体系时,需要做好古代典籍的采集、梳理和整合,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诗词等,不断丰富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的内容,使其成为指导、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理念、思想以及行为的重要素材。
独具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内涵的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思想教育与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学习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时,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和精华价值,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忠于职守、上善若水、天人合一等。通过最为纯正和最接地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独具魅力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所蕴含的中国特色和匠心独具的中国风格,这是职业教育的不二使命和绝对责任。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句谚语从来都不是在空喊口号,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一直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流淌,一直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高高飘扬,一直是中国人自信自立自强的重要精神支柱[9]。由此可见,中国精神是民族和时代精神的融合体,是与其他国家相区分的文化标签和精神符号。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把更多的精力和关注点放在了固有的中国精神价值观念的呈现和展示上。中国道路被中国精神所指引,中国精神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特殊性、普遍性、开放性、稳定性特征。从现实逻辑和基于现代观念来看,构建中国精神的影响方式和话语体系,是传播中国精神的内在需要。坚持以中国精神为导向原则、以核心任务为根本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建设的重要砝码。专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求、企业人才需求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10]。
一是要紧紧围绕社会服务发展大局,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关键人才。要从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上找到需要遵循的方向和需要完成的目标,要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拿出更多的干劲,进行更多的创新,不在原地踏步,更不能故步自封,要有清楚的定位和完整的认知。现阶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公正,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硬核任务之一,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建设就是要围绕着这两大硬核任务来制定战略方针。二是要统筹现实问题和家长期盼,对社会所关注的问题给予回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广开言路、广泛调研,形成共识,找准解决对策。三是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让高等职业教育走在国际化发展的最前端,以此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及在国际上的交流传播地位。
综上,构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权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升华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我们要本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理念,融合各种资源,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让中国声音、中国故事在国际上广为传播,以此来增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