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转霞
摘要:小学三年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特别是农村小学面临着优质学生不断流向城市的情况。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大多外出打工,导致学生性格内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基于此,本文针对农村小学生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写作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 语文作文 培养
对学生来说,小学三年级是一个过渡期和转折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尤其是语文写作,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程度有限,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留守儿童较多、教师视野的局限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不管是看图写话还是写作训练,都成了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
一、以课堂教学为基地,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习惯
小学三年级学生经历了一、二年级的生字书写、词语积累,基本具备了简单文章阅读的能力,能够叙述清楚简单事件和故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而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开口说话,不善于表达自己,所以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是次要的,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习惯,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才是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多向学生提问,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依托,注重写人叙事的细节描写
好的作文离不开好的阅读,广泛的阅读可以更好地促进作文写作。什么是好作文,课文就是好作文,所以教师上课时一定要抓典型;每一类作文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抓住细节和特点,注意文章结构。
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文时,教师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文中的生字生词、词语解释、课文复述,再用一节课的时间分析文章段落结构,引导学生赏析文中优美词句、语段。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写人叙事作文的特点。
三、以課外阅读为辅助,注重优美词句和语段的积累
小学三年级是语文写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而语言的积累,不能局限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也是重要的辅助,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
四、以生活学习为契机,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
如果说阅读和积累语句是作文的结构,那么生活学习就是作文的内容。换而言之,如果我们把写作文当作修房子,那么阅读就是房子框架,语言就是装饰,而生活学习则是修房子的砖、水泥和沙子。“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谓“来源于生活”是指生活学习是作文素材的来源,“高于生活”是指不是所有的生活学习都毫无保留的、一成不变地取自生活,而是对生活学习的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事件进行筛选和加工,使之更能感染人、感动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说把生活中遇见的、看见的、听见的,学习中学到的人物、故事、景物、动物等无意识地留存在大脑中,当确定了作文命题以后,马上从大脑深处寻找印象深刻的人或物,再从大脑中再现出来。唯有如此,才能把人物写活、把事物写实、把情感写真。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生是不断成长变化的,学生的童年充满着欢乐、充满着无奈,生活就像万花筒,也像天空的彩虹。因此,作文要想写得好,一定要写身边的事,一定要写自己的生活。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年龄小、认识世界和事物的能力有限,教师不妨培养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写起,把自己的童年,以及身边的熟悉的人、物、景先写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爱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上阅读、喜欢上口语表达、喜欢上写作,最终写好作文。
参考文献:
[1]徐梅.农村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3).
[2]骆成林.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方法探究[J].中华少年,2018(32).
[3]林国全.独特描写,生动人物——小学人物作文教学方法探究[J].教师,2020(12).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东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