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2021-12-28 09:09朱永香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4期
关键词:语篇教学思维品质初中英语

朱永香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外研社八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针对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给出几点可行性对策,以此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落实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品质;阅读教学;语篇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这就意味着思维品质的培养将是对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普适性要求。而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因其丰富的英语教育文化内涵和语言赏读价值,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如何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每位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和践行的任务。

英语阅读教学通常包括预测、思考、寻找信息、理解意思和意图、讨论等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涉及思维过程。教师如果能有效地设计和实施这些教学环节,阅读教学将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笔者以在区初中英语教研活动中执教的外研社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11 Way of life Unit2 In England,you usually drink tea with milk一课为例,探索如何设计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高效的教学活动,从课文的表层阅读到深度理解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该模块主题是“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理解尊重文化差异,学会友好相处”。本单元文章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主人公王辉讲述自己在英国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英国的传统生活习俗。

一、读前:创设情景激趣,开启思维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思维活动往往从读前环节开始。读前环节可以借助视频、标题、插图、问题或知识竞猜等方式导入话题,打开思维。该阶段需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激活学生引发、联想与阅读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迸发思维灵感,使阅读顺利开展。在文本里,插图是文本内容的形象化展示;标题是文本的文眼,是内容的聚焦点,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激发点。根据插图和标题有效地预测文本内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插图或标题中发现行文线索,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发散思维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去探索未知的东西,启发学生思维。

片段1:笔者播放了一段介绍不同国家习俗和礼仪习惯的视频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在观看视频前,老师问:Which countries doesthe video tell us?大多数学生通过回忆能提取视频信息,回答出哪些国家。老师接着追问: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traditions. Can you think of their traditions that you are impressed by or interested in?学生通过筛选视频中呈现的有效信息以及平时知识的积累,思考分析并分享。接着观察插图,问:What time is it?What are they doing?What food can you see on the table? Can you guess where the people are from? .... 再结合标题很自然地引出文本内容:介绍英国的传统生活习俗。

二、读中:设计不同活动,发展思维

读中活动是整节课的最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环节。具体信息的识别、各种逻辑关系的剖析、判断推理能力的培养、篇章结构的分析,一般都在读中阶段完成。教师应设计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解读文本,理清文本结构和脉络,掌握语言知识,阐述和评析语篇内涵,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深度解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 设计整合性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整合性活动是指教师设计关注语篇整体结构,找出文章主线,把握文本意义的活动。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所包括的个人信息,还要掌握这些信息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站在整篇文章视角下,分析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表达主题意义的。教师可以设计概括段意的活动,并借助思维导图使零碎信息结构化、系统化,从而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结构,理清逻辑框架。

片段2:在读中的第一个环节,学生通过 skimming,快速浏览整篇文章,概括每段大意,并以鱼骨图的形式呈现(见下图)。这种整体阅读的方法,体现了教学活动设计的整体性原则。概括段意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结构,整体感知文本,训练学生的总结能力;鱼骨图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重新整合成互相关联、完整的认知结构,直观显示出各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个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记忆、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然,如若学生的阅读能力稍弱一些的话,教师亦可以搭脚手架稍微降低难度,如提供出每段大意,让学生进行段落和大意匹配,接着再让学生设计出鱼骨图出来。

2. 设计理解性活动,培养学生提取分析的能力

理解性活動要立足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主题意义,是阅读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包含感知和注意、获取和梳理、概括和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设计理解性活动时,应特别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学生通过寻读查找文本细节和关键信息,分析这些信息是如何服务于主题意义的。

3. 设计递进性活动,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观察文化对象及对表层文化信息的获取,而要进一步思考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本源并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领悟思维方法,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教师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旨和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再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活动,通过文化内涵探究、文化对比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辅助学生自我构建文化知识体系,促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片段4:理解了文本的内容后,笔者就中英不同的问候方式进行提问,In England, you must say Mr or Mrs or when you meet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How do we greet each other in our daily lives? Do we greet our close friends or relatives with Mr or Mrs?引导学生开展文化对比思考活动。再如,在对比中西方“下午茶”茶文化时,通过对比探究,学生的文化知识得到了生成,能够领悟到不同国家在生活方面存在的习俗和礼仪差异,形成尊重文化差异的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4. 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不是怀疑,也不是批判,而是提出疑问;质疑有利于学生换位思考、发现问题和创造思维。在读中活动中,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有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不盲从他人,对所遇到的问题、事情、观点、方法等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片段5: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重新审视和分析文本内容,如结合Para.3,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Did Wang Hui try to drink tea with milk too?If you are Wang Hui,what will you do?Why?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有的同学回答:Yes,he did. If I am Wang Hui,I will try to drink tea with milk too. Because there is a saying “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I think it’s a polite way and it can show my respect to them. 也有学生赞同此观点:If I am Wang Hui,I will try to drink tea with milk too. Don’t you think it’s very interesting to taste different kinds of food,especially different countries’food. I love such experiences,because it can make my life colorful. 也有学生这样认为:I will try to drink tea with milk too. But in some occasions,I will think about it,and sometimes I should learn to say“no”,because we are in an open and inclusive era now,don’t cater to others’opinions without thinking. 又有學生趁机补充,I agree with him,but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we shoul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politely,that is the art of communication…当然对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一些英语表达还不是太准确,需要老师的帮助,但不足以影响他们的思考。

片段6:再如,结合 Para.5,笔者提出 What do you think of touching somebody on the shoulder?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表达观点。

在这样的环节中,笔者除了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还引导学生思考、倾听、评判性地吸收他人的观点,促使他们遇到问题时能多角度、更全面地考虑解决问题。

三、读后:布置小组任务,激发创造性思维

读后教学一般侧重于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读后活动有助于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创新,特别是设计高阶思维训练的活动,能够实现读中和读后环节无痕、自然地对接,从立足语篇到超越语篇,联系现实,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创新思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片段7:在 Post-reading 环节的任务是:(1)Make a list customs in Shunde. (2)Write an e-mail to Sally and tell her some customs in Shunde.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分享,最后展示。这样的任务设计将学生引入了一个新的真实情境中,学生根据任务需要需要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合作交流,创新表达,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以发展。

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充满了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文本内涵,聚焦思维品质的培养,围绕主题精心设计读前、读中、读后等不同的教学活动,从低阶到高阶,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任务落到实处,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语篇教学思维品质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