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摘要:本文以自主设计和实践的一节作文指导课为例,深入探讨学教评一体化原则在优化写作教学方面的促进作用,集中介绍了在学教评一体化理念指导下,教師在作文课中深挖教材、以学定教、课堂前测、活动设计、课堂展评等方面的积极做法。
关键词:载体;以学定教;活动贯穿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步推进,我们对于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也产生了明显的进步——从关注教师的“教”的技巧,逐步转移到了关注一堂课前后学生的“学”的体验上,并注重检验和评价教学目标在课上的指导、落实和完成的效果,注重学教评一体化。下面以本人执教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指导课《载体让写作更 》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一、自觉整合,开发教材写作资源
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汇集了《背影》《白杨礼赞》《昆明的雨》等写人记事、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的经典课文。这三篇文章均能表达作者的独特情感体验和深刻人生感悟。且这几篇文章中各自描写的“父亲的背影”“白杨树”“菌子”等都是作者笔下承载情感的具体物,给人留下了极其鲜明深刻的印象,文中对它们的描写也可谓笔力千钧、妙笔生花,本单元的文章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极好范例。因此,从学生知识和能力需要的角度出发,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整合和设计出本课的写作指导内容。
二、以学定标,确立具体教学目标
卢臻先生说:“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主导着“学”和“评”的跟进。“以生为本”“以学定标”是学教评一体化教学原则中指导教师有效确立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过程的核心理念。每一节好课的核心设计都是从具体明确的、合乎学情的教学目标制定开始的。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这样设定的:了解载体,体会载体在记叙文写作中的好处,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载体来表情达意。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对突出中心的载体的挖掘、选用和具体描写。
三、学案练习,助力课前自主学习
“学教评一体化教学原则”中“学”的实效是一节课价值的标志性体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是我设计此课时思虑最多的内容。授课前,提前两天发放了预习学案:
任务一:阅读《找回那把蒲葵扇》《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乡愁》《羚羊木雕》后,你是如何理解 “载体”的呢?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载体”。
任务二:许多经典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十分好的“载体”使用范例。比如:①“背影”——父子情深的载体;②父亲的“驼背”——父爱的载体;③“台阶”——父辈艰辛奋斗的载体;④汪曾祺为宁坤画的“画”——昆明印象的载体。
你能结合课内所学,举一反三,深入思考并体会出四篇文段资料中的“载体”的好处吗?请畅所欲言。
任务三:听老师讲一段真实的经历(母爱的“载体”——一碗瓜子仁)。思考:如果你需要为母爱或父爱、师爱或友爱的主题找一个载体,你会选择什么?
此学案练习吻合学教评一体化教学活动所提的学习前测内容。其作用是针对课堂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前练习检测,教师通过批阅学生课前学案练习的答案对学生练习中的见解和思考有直接的了解,能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准备,能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四、活动贯穿,构建学教评一体化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场。如何把课堂充分留给学生,让学生的“学”真正发生?这是我课堂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本课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学习活动。
活动一:载体之我见
1.认识载体
“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PPT展示“载体”的概念)
2.理解载体
PPT展示第一组学生写在学案上的对于载体的理解:
“载体是像小船一样可以载满情感的景物或事物。”
“把文章要突出的主旨(例如:母爱)寄托在一个物品上,这个物品就是载体。”
“载体是作者将想要表达的情感或中心思想寄托在一个物体或言语上,进而突出文章主旨。”
教师点评:这些同学理解了“载体”就是承载情感的事物的内涵。
PPT展示第二组学生写在学案上的对于载体的理解:
“载体可以促进情感的转变。”
“载体可以推动事件的发展。”
“载体是贯穿文章的一种线索,可以通过载体引出想要写的事件、抒发想要表达的感情……”
“载体具有象征意义,是能表明作者心情、故事背景、某些经历、某种信念的事物。”
教师点评:这些同学深入理解了“载体”在写作中的作用。
3.教师点拨
载体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
载体可以是一棵树、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背影、一个名字……
载体能寄托作者情感。
载体能以小见大地突出文章中心。
它仿佛是一剂为写作开的处方,能医治写作中的无从下手、言之无物、假大空涩等病症!
4.阅读分享
下面请几位同学对学案上几篇文章进行个性解读。
生1:《找回那把蒲葵扇》——祖孙情
这篇文章的载体是“蒲葵扇”,“蒲葵扇”的好处是这些:“蒲葵扇”是全文的物线,将作者的小时候和现在都用“蒲葵扇”贯穿,使文章有很好的时间顺序。“蒲葵扇”承载了外婆的爱,借扇之老,象征了外婆年轻不再,丰富了作者的感情,升华主题,打动人心。
生2:《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母爱
第二篇文章的载体是“核桃”,“核桃”是母亲对“我”的爱和与“我”的隔阂冰释前嫌的载体,母亲希望“我”成功的一个载体,包含了对“我”的爱,也是“我”成长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3:《乡愁》——思乡情
第三篇的载体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邮票”是“我”和母亲交流的载体;“船票”是“我”和新娘交流的載体;“坟墓”是“我”怀念母亲的载体;“海峡”是“我”怀念家乡的载体。这些都是天涯游子“乡愁”的载体,抒发了“我”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生4:《羚羊木雕》——友情、家庭教育
“羚羊木雕”这一载体是爸爸与“我”感情的交汇点,“我”与万芳友情的体现点,还是文章的线索。
活动二:为抒情寻找载体
1.回忆真实情境——来自陈老师的日记
请一名学生朗读老师的日记。(日记内容是师生之间的一次“不愉快”)
2.选用载体——唤起学生的心灵触动
创设情境,给学生们搭建学习的平台:
上周四第二节课时,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言行点燃了“一向令我们敬重有加”的陈老师好大的火气……陈老师不愧是语文老师,“抨击”我们的语言无懈可击,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说得哑口无言。待到老师消气一些后,我听到陈老师说:“我批评完你们就拉倒,这事就过去了。我相信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们也知道该怎么做了。总之,这三年我会帮你们把应该有的情感补齐,不能让高中的老师笑话你们缺少教育……”
我听到有同学抽泣的声音。我多想对老师说:“不,老师,像您说的,我们只是想玩,想在音乐课上放松一下而已,没想那么多,也没想到会伤害您,我们有感恩之心,我们忘不了成长中曾有您为我们做过的点点滴滴……”
请大家借助以上的文字体验,尝试把“点点滴滴”用一个个载体来填补。请把你积累的感恩陈老师的载体和小组成员分享,全组共同评选出最佳代表,稍后展读给大家听……
3.小组推荐
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仿照示例来展示感恩陈老师的抒情载体(配乐)。
示例:老师,我记得教室灯开关旁边粘贴的“语文标兵名单”,是您多年不变的对我们的鼓励和激励。我的感恩载体是“语文标兵名单”。
学生展示:
A. 老师,感谢您——在我悲伤时,您在一节网课即将下课时送给我那首《阳光总在风雨后》,还说“我是您的爱徒”!我的感恩载体是“《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
B.老师,我忘不了您在我的作文评语中写下的“加油”二字,是它们激励我在语文写作中不断突破,写出多篇范文佳作……我的感恩载体是“老师作文评语中的‘加油’二字”。
…………
4.教师点拨
请各小组长们根据组内推选的标准说说所选的载体应具备的特点,然后教师总结提炼:
①小巧、精致、美好;
②新颖、独特、有内涵;
③自己熟悉,足够了解;
④与文中情感相契合、服务中心。
板书:载体的特点——小、新、真、切。
以上“为抒情寻找载体”的活动设计,与学教评一体化教学整体格局中的“四步”教学活动基本一致:“(1)教师设置情境,学生依标自学;(2)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指导学习;(3)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完善;(4)学生互评学习结果,教师提炼、总结、评价。”整个过程中,遵循学为主,教为从,学而后教的原则。自学为主,互学为辅,先自学后合作,学生始终是以独立的个体进行学习的生命体。
活动三:运用载体展开具体描写
1.描写载体
“我班张淼同学说,通过描写载体能表达作者情感,能起到点题升华作用。”让我们从《找回那把蒲葵扇》中去共同体会具体描写“载体”的好处。
齐读“……扇面油亮亮的,扇柄也被捆得格外结实,扇边还没来得及整掉的线头飞舞起来。……扇老了:扇面已然发黄,甚至有裂纹,扇柄“吱呀吱呀”地发出响声,扇边也被补了又补。…… 蒲扇是一种回忆,是爱,承载着那份淡淡的祖孙情。”
2.请同学们锁定自己文章中所选用的感恩陈老师师爱的“载体”,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深情地抒发对陈老师的感恩之情!
3.学生文段当堂修改并展示
男生代表:感恩载体“小电驴”
女生代表:感恩载体“黑头绳”
倾听后,请同学们边评价边继续修改自己的文段……
最后,同学们为这节课填写完善课题:“载体让写作更 。”
学生填写的词语有:“具体真切、生动感人、生活化、精彩、深入人心、引人入胜、从容……”
这些回答,充分显示出了学生对于“运用载体写作的益处”的认同,也凸显了本课教学目标的深入人心。
教师趁势总结提升:“载体能融合生活观察,拓宽素材积累空间;载体能帮助谋篇布局,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载体能聚焦生活细节,浓缩人物真挚体验;载体能促进情感转变,发挥水到渠成的效果;载体是文章突出中心的描写支点和突破口……运用载体,笔下生辉。”
五、课堂评价,关注学生成长进步
我想从学生收获的角度来盘点本课,说说这堂课上学生的“存在感”。
1.学生课前通过预习学案的练习,思考、理解、表达等自学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学生从具体文章实例中,自主理解“载体是什么”,初步发现运用载体写作的优势和必要,初步落实了教学目标。
2.学生课上充分参与活动,参与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展示、文段修改等环节,课堂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们也更乐于求知、质疑、交流和实践,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3.学生的写作热情在“温故知新”中得到激发。本课基于学生学习实际的教材开发、资源整合和利用,对于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自觉深化了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载体的思想,尝试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抒情载体,并在作文修改中对抒情载体展开细致具体的描写……教学目标也得到了落实。
4.学生在本课中的作文练习能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抒情载体,加深了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5.学生课中能通过过程性的小结和总结,及时笔记要点,学以致用、动笔修改自己的创作,也定能通过反复实践把所学知识要点运用到今后的写作实践中去。
《载体让写作更 》一课的精心设计和教授过程,让我对学教评一体化教学原则的实践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知,它将激励我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园地里不断耕耘,继续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