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诗歌创作》教学实录

2021-12-28 08:45娄红玉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33期
关键词:雨滴意象想象

师:同学们,少年情怀总是诗,诗是属于年轻人的,它是你们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感知世界的方式,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诗歌创作,好吗?首先,我们看一看大家图配诗的作品。

屏显:

无题

日出东方催人醒,

不及晚霞懂我心。

辞别再无相见日,

终是一人度春秋。

秋意

风起黄叶落,

夜深明月身。

孤枕对愁眼,

一曲秋意浓。

师:这是我们同学的作品。你觉得这两首诗中哪一个词或是哪一句话打动了你?也可以说一说,哪个地方我还没读懂?

生1:“不及晚霞懂我心”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师:谢谢!你喜欢的是“不及晚霞懂我心”这一句,你觉得这句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心情,但具体是怎样的心情,又说不准,对吧?就是这样,有感觉,又似乎说不出来,这就是诗的魅力。其他同学也来说说好吗?

生2:我觉得《秋意》那首,“孤枕对愁眼”非常的好,表达了作者对秋意的愁,但是我不太理解的就是“夜深明月身”这句,这个“身”是什么意思?

师:好的,后面的同学,还有谁想说呢?

生3:秋意中的“孤枕”对“愁眼”写得挺好,我觉得它表达出孤独和忧愁,所以我比较喜欢这句。

师:谢谢同学们!诗歌是要品味的,是要大家用心去品味的。我也有点想法和大家分享:第一首图配诗里的“不及晚霞懂我心”,就是晚霞不懂我的心对吧?为什么不懂呢?可能是因为我是一人度春秋,没有人诉说,想要表达这种愁绪。但我有点疑惑的是,图片里边有两种景物,一是日出东方,二就是晚霞,这两种景物都在我心里打转。我就搞不清楚,作者到底是要借助哪一种物象来表达他的孤独的,他是跟晚霞作别,还是跟东方作别?有一点纠结,这是我的初步感受。第二首图配诗从整体来讲,黄叶、孤枕、秋意,诗与图意蕴一致。如果说夜深明月和孤枕对愁是他的联想和想象,明月这个物象的选择有些突兀;可以从画面已有的景物与明月产生关联,进而再想象到孤枕对愁,就比较顺畅。同学们,感知一下,你觉得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究竟有什么显著的特点呢?

生4:分行。

师:对,这也是一个特点。除了分行写,诗歌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5:抒情。

师:是的,诗歌重在抒情,非常好。我们看看另一位同学的诗。

屏显:

树叶

春天,

我从一棵小树苗中长出来。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世界,

如此美好。

温和的春雨,

亲吻着我。

夏天,

我从一场暴风雨中成长了。

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到世界,

如此残酷。

汹涌的暴雨,

推挤着我。

秋天,

我从一次离别中懂得了。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世界,

如此真实。

内心的悲痛,

冲击着我。

冬天,

我从一生经历中明白了。

这是我第二次感觉到世界,

如此安稳。

内心的平静,

温暖着我。

师:找出触动你内心的词、句子,或者一个画面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6:从“平静”这个词里,我觉得它跟冬天是对比着来写的,可能作者觉得在冬天有什么事情温暖了她。

师:哦,就是说发生在冬天的事情让我的内心感受到了温暖,有了一种关联,是这样的吗?还有没有什么发现?这首诗跟前面两首诗有什么不太一样的呢?

生8:我的个人理解,这首诗是现代诗,前面那是古诗。

师:还有吗,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对,是时间顺序。所以现代诗和古体诗比较,它的内容更丰富了,有更多表达的空间。诗歌都是分行的,都是押韵的,都是抒情的,读来朗朗上口。可是我觉得,这首诗可以从阳光的角度来表达:

炫目的阳光,

在树梢闪烁,

颁给绿叶灿烂的王冠。

还有,能不能把“树叶”改为“绿叶”。树叶是一个中性的叙述,而“绿”字有一种生机、活力和希望。我觉得阳光的光环可以想象为生命中的一种期待、一种希望。好!同学们,来看看这节课我们的写作目标。

屏显:

【学习目标】

1.捕捉灵感,寻找寄托之景。

2.联想想象,巧用修辞,表达诗意诗情。

师:今天,我们在这节课要做一次诗人,第一步就是捕捉生活的灵感。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然后想一想浮现在你脑海里的词是什么,你随之会产生怎样的联想。

屏显:

活动一:捕捉诗感

请闭上眼睛,静静欣赏音乐《秋日私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播放音乐《秋日私语》)

师:睁开眼睛,说说刚刚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词或画面。

生8:秋叶飘落,一位少女在丰收的田野中弹钢琴。

生9:湛蓝的晴空,辽阔的原野,翱翔的白鹤。

师:嗯,有些诗的味道。晴空、远山、云影、森林、风中的落叶、 寂静的小路、 雨中的細语、 湖水中的秋韵……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就更有诗意了。(板书:触动之景)

屏显:

活动二:体验创作

私语

徐志摩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棵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指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展开

师(有感情地朗读):可能诗人是听了秋的私语才产生这样缠绵悱恻的情愫吧!你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生10:流逝感。秋水、秋雨带走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如遇到的一些挫折、不愉快等。

生11:我读到了一种无奈感,如憔悴、怯懦这些词语能体现出这种情感。除此之外,“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意味着诗人将所有的孤独愁思抛到一边,又有了一点排解内心的感觉。

师:你有自己的理解,非常好。我们再来体会一下:秋雨、 秋水、 秋柳、 秋枝、 秋叶,这些意象本就让人感到清幽、萧瑟,而清冷、憔悴、怯懦、将黄未黄这些词语,就奠定了诗歌悲凉、悲观的基调,叠词亲亲切切喁喁唼唼描绘相互低语倾诉的画面,让人不由沉浸在回忆、思念中, 但流去又暗示了无可挽回的逝去。层层联想、排比象征的手法使诗歌的内容一点点展现,又一层层叠加,极大地扩展了诗的韵味和魅力。

屏显:

诗的内在与和谐是通过联想来传达的。

——纪伯伦

师:听,秋雨滴落的声音就好像人的私语,这是相似联想,而私语的内容呢?情诗情节,思念与回忆。我们以前也学过《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先有相似点的联想,接着又展开了想象。

看来,写诗是离不开联想与想象的。联想有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因果联想和反向联想。联想要自然恰切,想象应有新意,二者都需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以现实为基础和依据。(板书:联想与想象)

一起回顾一下课本中学过的诗歌,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通过联想想象,精选意象来表达感情的?

屏显:

活动三:精选意象

师:《我爱这土地》的主意象:土地、鸟。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一只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表现出它热爱、守护这土地,为之歌唱直至牺牲的精神。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次意象:暴风雨、河流、风、黎明。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表现出对灾难、侵略的悲愤,对未来充满希望。

《乡愁》的主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都找到了对应物。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阻隔空间的,这寄托乡愁的对应物明朗、集中、强烈,主要运用相关联想,表现时空的隔离与变化,这时候的意象就有一种张力,有了一种意蕴,有了一种味道。

屏显:

活动四:联想想象

回忆一下你最近的喜怒哀乐,当你遇到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心情的时候,你会怎样补写这首小诗呢?

雨滴答在

雨滴答在

雨滴答在

生12:雨滴答在树叶上和憔悴的枯枝下。

生13:雨滴答在我黯然伤神的眉头心上。

生14:雨滴答在欢快的河流里。

生15:雨滴答在优美的音符里。

师:同学们在加入了形容词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赋予了情感色彩。来看看其他同龄人的创作。

屏显:

雨滴答在枯瘦的老藤

雨滴答在枯黄的落叶

雨滴答在枯涸的伤心

雨滴答在嫩柳的鹅黄

雨滴答在灼桃的粉红

雨滴答在甜蜜的心间

生齐读两首小诗。

师:读两首诗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藤是老藤,叶是落叶,意味着衰老、终结,平添一种悲哀;雨滴答在枯涸的伤心,伤心也就罢了,连心都枯涸了,加重了悲凉的意味。再看,嫩柳的鹅黄,灼桃的粉红,明亮的颜色寓意光艳、新生、活力,这么愉快,那么人的心情也随之快乐起来了。所以呢,我们在联想想象的时候,它们之间是有一个关联的,要符合情感的表述。好,我们继续创作。

屏显:

活动五:巧用修辞

请大家运用比喻的修辞补写第二句:

零星的诗句

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冰心《繁星·春水》

生16:零星的诗句,是夜空的星辰,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生17:零星的诗句,是冬日的火炬,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生18:零星的诗句,是微小的尘埃,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生19:零星的诗句,是天上的一束花,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师:谢谢你们,你们都成为诗人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生齐鼓掌。

师:我都为之感动,因为同学们所有诗句都来自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屏顯:

活动五:巧用修辞

请大家运用拟人的修辞补写第二句:

小草呀

但是你拥有足下的土地

——泰戈尔《飞鸟集》

生20:小草呀,虽然你很渺小,但是你拥有足下的土地。

生21:小草呀,虽然你驻扎在暴风雨中,但是你拥有足下的土地。

生22:小草呀,虽然你被人践踏而哭泣,但是你拥有足下的土地。

师:嗯,同学们。“诗无达诂”,写诗就是把你自己的内心打开,把你想表达的情感写上去。(板书:巧用修辞)

好,我们再来一次进阶。

屏显:

活动六:尝试创作

深蓝色的天幕中

忽明忽暗

忽闪忽现

生23:深蓝色的天幕中,像高挂的明灯,忽明忽暗,却引领方向,像明亮的夜明珠,忽闪忽现,却长久不熄。

生24:深蓝色的天幕中,像遥远的星辰,忽明忽暗,点燃人们心中的希望,像指路明灯,忽闪忽现,在迷茫的时候引领人们前进的方向。

生25:深蓝色的天幕中,像闪闪发亮的水晶球,忽明忽暗,透露出一丝光明,像昏暗里出现的一丝希望,忽闪忽现,如同一只微弱的萤火虫。

生26:深蓝色的天幕中,像被狂风戏弄的火焰,忽明忽暗,挣扎着燃烧着,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忽闪忽现,永远存在永远透明。

师:你的心中一定有挣扎的痕迹,是吧?有一种挣扎了之后有点渺茫的感觉,对吧?我读出来了。

生27:深蓝色的天幕中,像遥不可及的梦想,忽明忽暗,让人摸不着头脑,像成功的道路,忽闪忽现,却让人想念。

师: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发现我们的诗人越来越多了,那还没有表达的,一定会在下一个部分有精彩的展示。注意啦,现在我们来变一个魔术,给诗歌变形。

屏显:

深蓝色的天幕中

像散落的碎钻

忽明忽暗,

璀璨了轻快的笑声

像孩童纯澈的眼睛

忽闪忽现

温柔了拂面的晚风

师:璀璨了轻快的笑声,温柔了拂面的晚风。什么感觉啊?没读过,有点怪,对吧?但是再仔细琢磨一下,又有种不同的味道,是不是?是不是有点陌生感,有点新鲜感?大家想知道这个魔法是怎么变的吗?来,你们都可以学会。

屏显:

活动七:错位变形

“笑响很美”是如何华丽变身为“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第一步:本体+“像”+修饰语+喻体——“笑响像点亮的火把”。

第二步:赋予主体动作,去掉“像”和“的”,可在修饰语后面加“了”,变成“笑响点亮了火把”。

第三步:错位搭配,把最初的喻体换成不能被“点亮”修饰的事物——“四面风”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生齐读。

师:这句是来自于课本的诗,它是怎么变形的呢?就是通过喻体错位变形,造成一种诗歌的陌生化、新鲜感,构成意蕴丰厚、层次丰富的诗歌韵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学习一下。

(接第三版)

师:现在每位同学根据下面的评价量表修改自己的诗歌,达到C级的升格为B,达到B级的升格为A,最少提升一个等级,也可以有大幅度升格。

屏显:

师:好,同学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到了。哪位同学来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作品?

生30:

春 林

層峦盖绿荫,幽林水未央。

浮云蔽白日,霜去百花香。

生31:

多 了

那天,多了一口实木棺材,

多了一群白衣使者,

多了一阵敲锣打鼓,

多了一份哭喊声,

多了一点悲伤的泪水,

少了你的身影。

师:鲜明的对比,悲恸的情感。悲伤和悲哀是来自亲人的挂念。

生32:

蓝天白云随风飘荡,

国旗在风中分外飞扬。

铃铃铃,风铃轻微晃荡,

伴着朗朗书声卷入云层,

交织、旋转、飞扬!

火烧云漫天遍布,

老师讲课的身姿和我一起形成画卷,

希望与渴望在沃土里播种、成长,

随风飘去化为金秋果实,

来年九月实现理想的梦想。

师:写的是校园,我听到有短句子:旋转、飞扬,还注意了押韵,很好!

生33:

落 日

你是太阳留给天空的温柔,

轻轻地洒下余晖印在云层中,

你偷喝了放在屋顶上的酒,

不经意地染红了自己的脸颊。

你总是害羞的像个小姑娘,

悄悄藏起半边脸让人摸不着,

你就好像一个浪漫主义者,

在向世人展现着眼里的温柔。

师:嗯,很美妙的想象,很个性的拟人,把掌声送给她。

生34:

中秋的满月

伴有群星璀璨,

挂于天幕中。

在迎接飘远的蒲公英,

回归生长的土地,

在安抚年轻离去的鸟儿,

那思恋的情怀。

师:嗯,思恋的情怀,独特的诗意啊!

屏显:

师:同学们,其实所有的技巧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你要拥有一颗诗心,感动你的是你自己,因为你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自然之景、之人、之物上,所以整个世界才会充满诗意。送给大家一首诗:

梦与诗

胡适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像,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生齐读。

师:胡适先生的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平常的生活经验都可以成为诗的素材,只有不断尝试去写,才能让诗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期待你用独特的诗意,去描绘独特的梦。

屏显:

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电影《死亡诗社》

师:最后请大家欣赏一下两位同龄人制作的诗歌朗诵视频。

(播放朗诵视频《我爱地理课》和《我爱这土地》)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作诗,最关键是要有诗歌的感觉,那就是灵感、诗感。然后呢,我们就要把诗感转化为意象,变成诗美。也许我们不会成为诗人,但我们要拥有一颗诗心,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板书:诗感 诗美)

屏显:

课后作业(选择其中一题)。

1.新学期开始了,新的校园生活一定让你有新的感悟,试着写一首诗歌表达你的情丝。

2.模仿《我爱这土地》《乡愁》中的一首,创作同题诗歌。

3.参照《艾青诗选》编辑班级诗集,制作朗诵视频,发布在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

捕捉心灵感受 学习诗化表达——《尝试诗歌创作》教学反思

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 娄红玉

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主要是学习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本单元的“活动任务单”共安排三个任务,分别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和尝试创作。任务三尝试进行诗歌创作,是在完成“任务一”的“学习鉴赏”和任务二的“诗歌朗诵”之后,促使学生把自己对所学诗歌情感与内涵的体会、结构与形式的感知融会贯通,在实践中最终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诗歌是一种生命表达的需要。真正的诗,永远表达的是个人对自我的追问,对世界的观察。少年情怀总是诗,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有很多朦胧的情绪,对未来的憧憬,这些生活中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恰恰就是诗歌创作的源泉,是诗的因子。但学生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创作有一定的陌生感,对诗歌创作会感到高不可攀。如何将直觉、灵感、心灵感受与联想想象的内容诗化地表达,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需要老师提供较为充分的指导。因此,我把这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为三个环节:情境创设,捕捉灵感;寻找意象,体验诗意;尝试创作,表达诗美。

一、情境创设,捕捉灵感

学校近期举办“校园一景”摄影比赛,请你拍一幅照片并写一首小诗。这是上课前的情景创设,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有情趣的细节和瞬间,捕捉内心的情感体验。课堂上,当我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同班同学的两首诗时,基于同龄人的真实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经历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和评价热情,促使学生通过交流分享,引发彼此的共鸣。接下来再走一步,听音乐,联想画面,把抽象的感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象、画面,捕捉自己内心的独特情绪与感受。然后通过对徐志摩的诗歌《私语》的品读,体会诗人如何捕捉灵感,经过联想想象,运用技巧来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愫。这样经过“灵感——寻象”的两次转换,让同学们“沉浸”在诗情诗意的情绪氛围中。

二、寻找意象,体验诗意

纪伯伦说:“诗的内在与和谐是通过联想来傳达的。”写诗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老师应该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或以具体的人物为起点,充分展开思维活动,激起学生的创作热情。课堂的第二环节,我先给同学们提供知识卡片——联想的类型及例子,并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本单元中《我爱这土地》《乡愁》中是如何通过联想想象,精选意象来表达感情的。体会“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所体现出的意象的陌生感和丰富的意蕴,表现出热爱、守护这土地,为之歌唱直至牺牲的精神。品味《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都找了对应物。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则表现出时空的隔离与变化,并以时间的发展来组合意象,达成意象递进,形成巨大的张力。启发学生选取自己熟悉的事物作为情感表达的支点,发现事物与特定情感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创造属于自己的诗歌意象。引导学生打开内心接纳美与诗意的窗户,照亮与生俱来的直觉和悟性。

三、尝试创作,表达诗美

优秀诗歌中有深沉的情感、灵活丰富的创作技巧、经典的诗歌意象与优美的语言。应指导学生借鉴诗人的手法技巧,品味和模仿优秀诗歌语言的形式之美,借助仿写等形式深入揣摩和体会。从简单的换词仿句开始,到模仿特定修辞或表现手法进行诗句创作,进而围绕相似主题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课堂的第三环节尝试创作中,我设计的学习活动第一步是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补写《雨》这首小诗;第二步是大胆进行联想和想象,尝试运用修辞改写冰心与泰戈尔的小诗;第三步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作《星》这首小诗,表达自己的个性化感受;第四步是了解诗化表达的“错位变形”,把诗意语言表达的可操作性呈现给同学们,激发其对诗歌创作的持续动力;第五步是依据评价量表修改并朗读自己创作的小诗,课后制作朗诵视频,在校园广播站展示。这五个步骤依据学情及学生认知现状,结合本单元课文及学习任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互动探究,不断“进阶”,带领学生在诗歌创作的经历中拾级而上,教学相长。

人的生命情趣、个体感怀、人生见识常常要通过诗歌来抒发。没有了诗歌,这个世界会少很多真实的性情、精微的感受,这个世界也会变得单调而苍白。反思这节课的得失,我也有很多遗憾的地方:比如课堂中针对同学们个性化的创作点评及升格不到位;诗歌的创作对于学生锤炼语言帮助很大,而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因为应对中考而匆匆略过,等等。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学段写作提出的要求,对于诗歌创作也至关重要。在以素养为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开展多样态、多层次的诗歌创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写作中点燃灵感的火炬,张开思维的翅膀,锻炼自己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高雅的审美情趣,提升体验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进而尝试表现美和创造美。

猜你喜欢
雨滴意象想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来自林间的风
真想变成圆圆的雨滴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小雨滴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