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高职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2021-12-28 23:17:58张宏波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疫情心理高职

张宏波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1 月爆发以来,对我们国家,乃至对全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后疫情时期,随着学校陆续恢复正常授课,一些学生心理出现了不良状态,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由于学校人群密度高,会使紧张的疫情形势更加严峻,所以高职学生无法正常上学,不能与外界保持正常沟通,不能够正常进行室外活动,只能够在家采用上网课这种远程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给学生们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

在心理上,多数高职学生在性格、自我意识、家庭关系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困扰,引起日渐明显的负面情绪,如恐慌、烦躁、郁闷等。在行为上,高职学生产生了孤独、迷恋电玩等变化,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产生了更多的矛盾。同时,累积的压力和困扰没有通过正常合理的体育运动方式发泄出来,如此循环,易造成轻则抑郁重则自杀的后果,这是我们不愿见到的。

面对高职学生出现的身心健康问题,我们更应该深入分析原因并且积极寻求对应解决的方法。疫情后复课,更需要注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树立正确对待体育锻炼的观点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过于忽视体育教育,而后疫情时代带来的习惯性、惰性会使得体育教育面临的困难加剧。户外体育课对场地、器材和天气的依赖十分强烈,这为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增加了一定难度。同时,由于期末考试、就业压力等需要解决,这需要更多时间,而体育课时间首当其冲成为了牺牲品。疫情隔离期间,由于学生缺乏锻炼场所而养成的懒惰习惯;体育课网上上,老师无法有力监管学生的上课实时运动表现;由于网速等外界原因,学生找到层出不穷的偷懒方式:这些现象使体育教学的开展雪上加霜,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新的正确的认识。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学生们长时间在家隔离,缺少户外运动和新鲜空气的摄入,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免疫力降低,全身各个系统、各个脏器功能降低。坚持正常的长期锻炼,会使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协调完美地发展,可以使体魄更健壮,使身体的免疫力更提升,更好地促进课堂学习的全面恢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督促高职学生逐渐恢复参加体育活动和适宜的体力劳动,要认识到体育锻炼是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可忽视的因素[1]。

可以利用这次防控新冠疫情的契机,引导学生重视身体机能训练,尝试到成功的体验,提高体育学习自信心,提升学习效果[2]。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仅涉及到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关乎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但扰乱了学生正常身体健康的发展,而且也让我们认识到心理强大的重要。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70%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没有身体、组织上的疾病症状,但是其自身感觉不适、疲劳、缺乏活力、反应力降低,而且经常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在疫情之前可能很少有人会重视一场感冒或一次发烧,而在疫情发生过后,人们才意识到一声咳嗽、一次喷嚏能传播给家人和旁人很多种细菌和病毒,而战胜细菌和病毒不但需要强壮的体魄,而且需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坚持锻炼”“微笑面对生活”,在疫情的关键时刻救下了许多人的命。

那么面对学生群体,如何正确地表述并引起他们的警醒,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思考的。学生的健康发展既包括身体的健康,又包括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均衡发展是学习进步的前提,也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3]。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调整自我感觉,找到合适的情绪泄放出口,避免消极情绪的累积,保持愉悦的心情。在体育运动时,学生通过合作项目练习,较多的身体接触,拉近了心理上的距离,利于学生快速互相融入并产生亲密的情感,促进学生之间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体育运动既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又可以使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带给学生良好的体验,培养良好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并感染更多周边的朋友和家人融入到全民体育锻炼的行动中,促进社会健康积极发展。

三、灵活地制定课堂体系,突出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际制定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每种体育项目特点,因势利导,在体育学习中融合心理方面的课程[4],以促进学生开发学习潜能,学会规范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提高学习效率,消除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为大学生如期完成学业、将来迈入社会发展事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正确规划复课后的体育课堂形式和内容

首先,利用 “线上+ 线下” 新模式的特点,在网课过渡期间,将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融合,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结合,运用网络技术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整合,全方位掌握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对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学生整体进行整合,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互相合作,发挥群体的作用[5]。

其次,要注意在体育户外课程中科学管理和指导。最大化运用运动场地,扩大学生人均占有面积,减少运动场单位人员的数量,尽可能减小学生内部间密切接触。合理规划课堂运动目标,设置合理的体育锻炼过渡期,循序渐进,避免高负荷运动而导致的身体不适反应等情况的产生,避免满头大汗而引起意外的感冒发烧情况产生,否则不但有可能加重学生的恐慌,而且增加了社会医疗的负担,得不偿失。

最后,发挥课外活动提高心理素质的作用。课外活动的特点是生动有趣和竞技性较强,使学生容易产生愉悦感。因为符合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会主动参与,积极性高,也让学生们在疫情期间隔离家中所累积的压抑情感找到合适的泄放窗口,形成正向的成长发展循环。

(二)加强教师自身学习,做好准备应对“后疫情”时期的任何情况

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与体育教学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要强调教师要不断进修学习,更新知识,扎实基本功,及时总结经验,坚持拓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体育教学需求[6]。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对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因人而异,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共赢合作心理、加强情绪自控力等。按照制定的具体计划,研究出相应配合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水平和心理修养,也是落实体育课堂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环境也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正面、平稳的情绪,可以在教学中创造出一种安宁、快乐而向上的学习气氛;相反,教师情绪的失常,则会造成教学气氛的异常和学生的焦虑。

(三)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变革

改变传统教师 “填鸭式” 灌输、学生机械学习而缺少创新式思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要求教师以情导教、情理交融、优化教学结构新的教学模式;摆正教和学的关系,全面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强化体育教学改革,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化;等等。例如,教师依据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因材施教,将学生分组练习,并拟定合理的教学规划和教程。不执着于成绩达标,让竞争和压力在可以承受范围之内,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会由于反复的挫败感而没有动力,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不断地取得进步[7]。

四、分析不同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针对不同情况有的放矢

(一)通过篮球运动的练习,促进高职学生合作意识

篮球需要练习好球性,对学生用手控制球的技巧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学生刚接触篮球时常常手足无措,首尾不能兼顾。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控球的技术,将每两名学生分成一组,练习的同时互相观察对方,彼此交流,支持他们聊天沟通,把传统沉寂的课堂转为 “可以交谈的篮球课”。一面练习一面交谈,学生放松了心情,提升了技术能力,紧张气氛烟消云散了,心情舒畅了,交友愿望也强烈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篮球的教学比赛中各组队员紧密团结,随机应变,赛后及时总结经验,使学生的反应能力、领导能力、团队意识和融入社会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当队员们的球技和经验达到一定程度,比赛中的语言交流已属多此一举,这时眼神的互动和跑位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这些默契需要队员们天长日久地练习,经过这些练习,也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团队意识得到强化。

篮球运动的特征是对抗,既有双方激烈的身体对抗,又有双方意志品质的对抗。双方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严格遵守运动规则,行为不能失控。胜不骄败不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篮球运动中培养良好的控制情感的能力,促进篮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通过跳远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高职体育教育中,可以选择跳远这类对场地要求和技术门槛较低的项目,让所有的同学增强参与感。跳远能很好地促进心肌灌注,减小患心脏功能疾病的可能性,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良好的竞争意识。相比于中长跑等较累的项目,女学生更易接受并积极参与跳远类项目,更易融入到练习中。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跳远对身体健康的意义,通过讲解跳远的技术要领,让高职学生意识到这是需要全身各个部位互相配合的运动,以及如何协调地运用各个身体部位,高效完成动作。

其次,将男女生分组,弱化男女爆发力量的差距,防止因性别带来的先天优势使学生从互相对比中无法获得任何成功的体验和竞赛的喜悦。巧妙地引导学生从相互竞争中快速掌握动作要领,不断练习,形成不断挑战自己的心理意识。

最后,尤为关键的是给学生心理上的鼓舞,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有序地进行锻炼[8]。因此,跳远作为锻炼全身身体机能的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协调能力和竞争的意识,以及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

(三)恰当发挥体育考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考试往往是家长和学生最为重视和紧张的环节。考试检验了一段时期的学习效果,也直接影响成绩排名。因此要巧妙地利用体育考试,正向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把适当的焦虑转变为应激能力,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状态[9]。

在考试前,学生通常会出现腿软、口干或是频繁去卫生间的情况,所以,在考试开始前,可以适当地调节气氛,缓解紧张氛围,告诉同学们有多次机会,放松心态。同时可以安排旁边场地考试前预热练习,快速帮助学生进入考试状态,锻炼心理素质,培养敢于挑战的精神。

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考试仅仅是一次结果,重要的是平时的学习、练习,只有刻苦训练才能保证考试结果达到优秀。培养高职学生稳扎稳打的学习精神,戒骄戒躁,从自身认识到压力的来源,形成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学习任何项目的过程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加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信心[10],一路高歌向前。

总之,体育锻炼是疏导心理压力的良好途径,在 “后疫情” 这一同时需要身体和心理恢复的特殊时期,正确引导和实现是需要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和不断思考的。

猜你喜欢
疫情心理高职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战疫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抗疫情 显担当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