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铭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深入推进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新常态。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几部委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旨在重拾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广为人知的历史符号,立足于互惠互利、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景,与古丝路沿线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建立起合作和伙伴关系,构建适应新的国际分工体系需要,打造涵盖欧洲和亚洲整个区域范围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1]。为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在 “一带一路” 倡议的统领下协调发展,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 文件,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积极完善调整办学定位,努力培养更多更好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将成为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撑[2]。另一方面,如何抓住“一带一路” 带来的新发展契机,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掀起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热潮,成为各高职院校的的重要课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是现行的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与学历本专科教育相比较,更注重针对某一个具体职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或者岗位群在社会分工中所承担的实际业务要求,重点培养岗位直接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以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为导向,直接面向就业岗位的高等教育。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办学水平整体提升,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19年,我国包含独立学院的普通高校一共有2 688 所,这其中的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 423 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人数超过了1 000 万。
2019年底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推进步伐。教育部于2019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原法基础上,共修订调整41 条,新增15 条,包括健全职业教育举办机制、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完善产教融合制度支撑、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等方面。2020年7 月又同其他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各地按文件要求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稳定高职扩招规模,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要求的基础上,确保稳定有序、高质量完成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同月, 《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方案》 出台,计划要在2020年至2021年两年间,面向全国各民族各类青年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计划达到200 万人次以上,旨在进一步提高青年的有效就业率,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以此来促进青年就业的扩大和稳定。
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促进下,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迎来新的发展的春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显示,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其毕业半年后进行跟踪调查统计,他们的就业率能够持续稳定在92%,而这些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统计显示,综合月收入的增幅能够达到76.2%。另外,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选择在本地就业的占比能够接近60%,能够接受中小微企业等招聘,志愿在基层服务的毕业生占比达到60%以上,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高职教育对于扩大就业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3]。
2013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第一次提出了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概念。同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又提出了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合作倡议。在此之后,2015年3 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外交部和商务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确立了 “一带一路” 倡议。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20年11 月数据显示,我国已经与 “一带一路”沿线的31 个国际组织以及138 个国家签署了201 份合作文件[4]。
“一带一路” 作为新构想、新倡议,它的实施不仅给中国及沿线各国的共同繁荣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中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迈向国际化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教育行动》,有力地支持了国家 “一带一路” 建设,为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目标提供人才支撑,大力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治理水平。随着我国“一带一路” 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产能合作日益深化,必将大大提高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将在未来和“一带一路” 建设相伴发展[5]。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特性就在于不断地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保证。尤其是在 “一带一路” 背景下,高职院校更加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高职院校的发展沿着党和国家的要求的正确的路线走下去,确保院校始终如一地遵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确保院校时刻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高职院校的全面领导,要切实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深入推进党管办学方向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
高职院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模式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校,必须要在党的领导下教书育人。因此,每一所高职院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自始至终地站稳立场。只有在办学方向上时刻做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够保证在办学过程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
2.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职院校必须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具体的办学行为中,体现在一切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思想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中,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长期不懈地督促推进、严抓实办,以此为纲教育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3.持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高职院校党委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不断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用马克思主义、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党员,不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唱响主旋律,努力壮大正能量,牢牢把握校内正确的舆论导向[7]。
4.坚持党委统揽重大发展规划的原则
当前,国家正在开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高职院校的党委要全面做好本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统揽编制工作;应从国情、地情、校情统筹考虑,要面向未来又脚踏实地,创新创意又切实可行;应以增强党委号召力、提升师生凝聚力为宗旨,科学严谨地领导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重大规划工作。
5.坚持党委抓重大改革的原则
高职院校党委要始终做好正确政治方向的把控工作,面对学校的重大改革事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落实和监督改进各项工作;要准确把握高职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遵循市场需求导向规律、高质量发展规律;大胆创新,科学应变,通过改革不断构建有利于学校发展、富有效率和活力的体制机制。
6.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
高职院校党委要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实绩突出的干部,扎实做好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以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抓手,推动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领导能力的提升,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实干型、廉洁型干部队伍建设进程;大胆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工作新思路、新出路、新途径,不断完善校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建立符合高职院校自身需要、有利于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训、就业和创业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在仿真生产生活状态下加快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行业企业更早更直接地了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实际情况,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通过实践,也有助于学生提前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和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创业奠定心理、技术、人脉等基础。同时,在 “产教融合” 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加大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为一线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企业实践机会,能够大幅度提升学校教师职业技术能力,促使广大教师成为行业专家。此外,广泛开展高质量的 “产教融合” 也有利于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智力优势,为企业的技术攻关、产能革新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 “一带一路” 建设背景下,随着行业和企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可以抓住更多更好的机遇与企业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中,高职院校应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精挑细选,要经过充分有效的调研,发现发掘出适合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企业,避免出现“试试看” 的低效果低质量校企合作项目。
二是充分发掘校企双方的优势,确保校企能够实现互助互补,并共同参与到课程设置中,使课程既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严格地按照企业内有关的流程学到真技术真本领。
三是校企要确立长期合作的共识和目标,经过充分协商共同建立专业的 “产教融合” 监管体制机制,通过制度约束和规范企业专家和院校教师的言行,从而让“产教融合” 的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是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着力提升“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培训,定期选派老师到企业实践,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成长,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8]。
“一带一路” 倡议就是要使中国与沿线各个国家在方针政策上实现顺畅沟通,在设施设备上实现紧密联通,在经济贸易上实现顺畅互通,在金融资本上实现无间融通,与沿线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科学技术、新型能源发展等多种行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因此,贸易、物流、建筑等相关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未来会在 “一带一路” 建设的影响下受到市场的欢迎与追捧。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 建设不断发展和深入,中国的企业在周边国家正在面临人才 “捉襟见肘”的难题。不同于我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一些沿线国家尚未建立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建筑、物流、交通等行业缺少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一带一路” 建设发展的 “卡脖子” 问题。为了解决企业对这部分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一定要主动调整专业布局,帮助企业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主要做到:
一要准确定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目标。要根据 “一带一路” 建设企业所处的产业集群和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和完善专业及专业群的办学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标准等,并高度关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概况、文化礼仪等方面的教育,使人才培养更具目标性、实用性,更能适应未来岗位。
二要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尽快立足于 “一带一路” 建设背景下产业集群和企业岗位群对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实习实训教育、文化素养教育等多方位立体式整合,构建起涵盖公共课、专业课、职业技能课以及素质拓展课等多元化模块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要积极参与1+X 证书制度试点建设工作。1+X 证书制度试点是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在 “一带一路” 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争取1+X 证书制度试点建设单位,主动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积极开拓探索,创新构建资源共享、相互融合、各有定位、课证融通的更加科学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9]。
截至2017年,教育部已与24 个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10]。到了2018年,“一带一路” 沿线64 个国家来华留学人数共计26.06万人,占来华留学总人数的52.95%。截至2019年9月,我国孔子学院覆盖了 “一带一路” 沿线52 个国家。并且我国与周边国家无论是文化层面还是地缘层面更容易形成认同,更容易开展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这给我国高职教育对外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中国经济与世界融合将进一步加深,对日常工作生活国际能力要求将更加迫切,对具有国际能力的专门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开展对外教育合作,其实质就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就是要培养出能够理解多元文化、善于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只有大力开展对外教育合作,树立全球意识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国际能力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纳入教育教学标准和课程建设;拓展人才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和渠道,提升其自身的国际化水平,为学生提供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共事,使他们在世界大家庭、多元文化氛围中,能够自由、从容地生活和工作,方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