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云卿
思维品质是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了不同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1]。目前,思维品质也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共同列为英语的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学习和使用语言需要借助思维,与此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亦可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两者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目前的英语课堂中,对思维品质的关注仍然较少,教师更习惯性地停留在语言与知识技能的培养上。在新成长教育理念的背景下,英语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将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使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品质的成长。
本文结合《英语》(牛津上海版)4BM2U2 Period5 The cat and the mouse一课阐述如何在各教学环节中挖掘学生思维品质的生长点,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本课的板块定位是Read a story,主要讲述了猫追逐老鼠的过程,语言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猫和老鼠的故事,认读、理解wake up,climb onto,jump off等动词词组;并能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获取关键信息,运用一般现在时复述故事。如此,教师利用空中课堂资源,结合线下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开发,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将思维品质的培育融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之中。
在揭示课题The cat and the mouse之后,教师让学生围绕课题尝试提问。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问:What’s the cat’s name? What can the mouse do? How is the cat? Where are the cat and the mouse? Are they friends? 一些原本并没有思路的学生也在其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启发下,触类旁通,尝试提问:Can the cat eat the mouse? What can the cat do? Does the cat like the mouse?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被点燃,接下去的课堂中,他们便能带着这股内驱力深入学习故事。
本篇故事中一共有六幅图片,每一幅图片辅以一段陈述性文本。为了丰富学生对于故事的体验,教师在故事的高潮:猫追老鼠的四幅图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猫和老鼠的位置、动作和情绪,从而获取文本当中所无法直接呈现的信息,更生动全面地理解故事。在此基础上,学生发挥想象力,为猫和老鼠补全对话。每个学生的思考不同,呈现了精彩各异、令人惊喜的对话。
The cat: Stop! You eat my food!
The mouse: I can run very fast. You can’t catch me. Haha!
The cat: Come down! I want to eat you!
The mouse: You are too fat. You can’t climb onto the door.
The cat: Wait... You run so fast.
The mouse: You are tired. I can even walk slowly.
The cat: I will eat you!
The mouse: I’m at home now. You can’t catch me. How poor!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抓住故事的高潮点进行多次提问。由Can the mouse catch the cat? 引出猫追老鼠的情节教学;在整篇故事学习完毕,得出The cat can’t catch the mouse。这一结果之后,继续提问:Why can’t the cat catch the mouse? 学生会得出The cat can’t run fast. The cat can’t climb onto the door等原因,最终可总结归纳出一个主要原因:The cat is too fat。教师继续追问:Can you guess why the cat is too fat?部分学生能够激活第一课时的语言知识:Because the cat eats a lot and moves a little。这体现了他们真正将知识吸收内化,并能够融会贯通。在课堂最后,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say to the cat or the mouse? 学生们在基于对故事的理解之上,纷纷表达想法:You are too fat, Cat. Please do some exercises. You are so super, Little Mouse. You run very fast。 更有学生从其他角度提出:You can be friends, Cat and Little Mouse. You can share your food with the mouse, Cat。
本课的语篇目标是学生能够在故事情境中理解文本,获取相关信息,复述故事。语用任务是能在猫追老鼠的语境中,有序描述猫追老鼠的具体行动过程。做到语音语调正确,表达流利。这是本堂课最大的难点。结合语篇特点,教师尝试设计了鱼骨图板书。将猫和老鼠的行动分列于鱼骨的上下两边,两者的不同行动指向了故事最终的结局,前后的因果关系展现于鱼骨的左右。有力的板书支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也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了关键的语言素材和核心的结构支架。板书清晰的脉络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语用任务,从而提升语用能力。
独立思考,善于发问,是思维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品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到:好奇心是思维训练中首要的天赋资源。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学生才会积极思考,会提问且懂得提问是批判性思维的启蒙。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置于能够激发好奇心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思考的愿望。本案例中,教师揭示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进行发问。经典的“六问法”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时的有效抓手:Who,What,Where,When,Why,How,学生在疑问代词的提示下积极思考,主动发问。对于问题的质量,教师不能有过高的要求从而避免限制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愿望。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能够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会如何提问,将思维的批判性运用于后续的学习中,促进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本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细节,鼓励他们展开想象,自行创作,编造猫和老鼠的对话。学生在将自己的创造与他人分享之时,可以体会到成功和自豪,这种积极的体验能够强化他们继续发散思维,进行创造的行为。两人合作的形式在思考互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创造出“1+1>2”的效果,学生能够在合作中运用语言,在交际实践的环境中,真正将英语的交际能力落到实处。
同样,在本堂课中所运用到的一系列开放性问题也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起到了助推作用,尤其在最后请学生思考可以对两个小动物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联想,开阔思路,积极调动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无论他们的答案多么天马行空,教师始终要保持包容尊重的态度,对他们独特的想法表示支持,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合适的引导。思维的独创性可以帮助学生避免陷入思维定势,打破局限,开拓创新,让他们拥有更宽阔的视野,为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在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学生能够掌握核心词汇、句型,熟练朗读文章,即达成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可能流于表面,认识事物浅尝辄止。现在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两者关系密切。而思维品质的高低又与思维的深刻性密不可分。因此,教师不能仅停留在浅层的语言教学,而应该引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再通过语言将所思所想归纳表达出来。本案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开放性问题,不断激励学生进行思考,从The cat can’t catch the mouse出发探究得出原因:The cat is too fat,并继续深入探究得出原因:The cat eats a lot and moves a little(答案不唯一)。
通过教师不断追问,学生深究问题,不断探索,层层深入,直指问题核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潜能不断被激发,思考由表及里,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深处、向广处生长。
思维的系统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有序程度。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和系统性。复述故事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思维系统性的重要渠道。板书是教师一堂课的逻辑呈现,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支架。本案例中,教师带领学生提炼关键信息:两个小动物的行动,并通过鱼骨图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搭建语言框架。借助板书,原本散落在故事中的碎片化信息变得有序,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有“支架”可依,表述更加有逻辑。除了鱼骨图,更常见的思维导图还有树状图、气泡图和流程图等,教师可以利用它们帮助学生梳理信息、理清思路,提升学习效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能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模仿中,逐渐摸索、习得这一思考方法,不仅仅运用在复述中,甚至是迁移到其他问题的分析解决上,在强化自身思维的系统性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在英语学习中,不能仅停留在对语言知识的浅层学习,而忽略了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育。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自身应首先具备培养思维品质的意识,并运用合适的方法,融思维培育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使“培育思维品质”这个追求不再是“空中楼阁”,而能真正地生于课堂,惠于学生,让他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