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卢 戈
答题规范既是答题者准确审题、科学提炼内容的作答过程,也是答题者以人为本对阅卷者友好地呈现答案的过程。本文以独特的视角对高考主观题答题规范进行解读和指导,以期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思维品质和答题能力。
高考成绩是评判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升学的重要指标。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高考时成绩不尽如人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主观题实际得分与估分差距大。所以如何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真实的水平成了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高中教学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之一是狠抓答题规范。“规范”作为名词时,《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那么高考语文主观题的答题规范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答题规范就是做人做事要规范。为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规范,笔者用一个自己经历的事来描述:每当中途接手一个新班级时,笔者都会跟之前的班主任要学生的集体照来识记,因为尽快认识自己的学生并且能叫出名字是师生融洽、教学同心的快速途径。这种情形下,有经验的班主任会给出标注了姓名的照片,而缺少经验的班主任给出的照片上没有学生的名字。相较而言,前者就是规范,而后者不够标准、规范。
如果与高考对应,笔者的要求是就是问题,照片就是答案。有经验的班主任体现出优秀的特质:智商高(知人所需)、情商高(急人所需,与人方便)、效率高(学生姓名与照片结合,方便认识每一位学生)。从中可以看出,理解别人的意图又能给出恰当的回应,就是规范。人生是一个需要不断“规范答题”的过程,一个人如果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以及强大的执行能力,那么这个人就容易做到规范、标准。
高考是选拔性质的考试,国家也需要选拔做事规范、具备良好沟通能力、高效执行能力的人才。解答试题与我们平时与人沟通的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与命题者和阅卷者的沟通交流是通过试卷来进行的。答题的要求已经包含在题目里,而我们在考场上要充分获取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分数,就要具备几个方面的能力:理解命题意图(审题、读题能力)——决定上限;必备的答题知识与考试技能(自身知识储备与考试策略)——决定下限;沟通与表达能力(答案输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书写整洁)——影响阅卷者能否多给素质才能分、印象情感分,这一点在考生的作文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我们说的答题规范,实际上包含了审题的因素,没有审题就不能答题。不同的问题要求对应不同的答题要求,下面笔者从规范答题的三个境界探究答题方法:
1.答题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一境界说的是问什么就答什么,这是简答题最常见的答题程式。例如2021年全国甲卷第6题: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其他几个因素”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这个题目问的是哪几个因素,因此从文中筛选概括相关信息即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也很简洁:
①水的纯度因素;②泥土颗粒间的气孔因素;③气压因素。
又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8题:
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这个题目需要具体指出文中运用反复手法的例子并说明效果,也是属于问什么答什么的答题程式。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因为审题不清和不自信,担心答题内容不全,往往把能写的内容尽量写上,看似答案充实实则主次不分。
例如2020届西南四省联考第15题:
送范山人归泰山
[唐]李 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奋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登山则情满于山”,本诗与杜甫的《望岳》均与登泰山有关,但抒发的情感又各不相同,请对比分析这两首诗。
这一道题问的是两首诗情感的不同之处,有的考生除了回答感情不同的内容之外,还把情感相同之处以及表现手法的异同都写在答案中了。答题卡的空间有限,写了无效的答案必然压缩书写正确答案的空间,以致事倍功半。
2.答题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相较于第一境界的答题程式,第二境界更多是因为抓不住题干关键词而导致答题偏差。所以要提升答题水平,就必须在这类试题上下功夫。
例如2018届南宁市一模第5题: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一秒,桂花树漏下了一缕很亮的阳光,照在母亲左脸颊花白的鬓发间。突然,一颗铜钱大的黑痣映入眼帘!深夜,我百度了一下“黑痣”,恐惧像洪水浸漫了我。难道充溢着桂花香的那一秒,那么美好的一秒,是母亲和我们的分水岭?是我苦乐人生的分界线?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我无法想象没有母亲的家,没有母亲相伴的人生,尽管我快到知天命的年龄。
考生可以很快地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表达效果”,但作答时将重点放在“效果”一词上,忽略了“表达”的重要性。对于这道题我们要回答的是这个句子表达了什么、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效果,以及作者的情感、反应是什么。
参考答案:
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对失去母亲的恐惧,强烈地表现了母亲在“我”人生中的重要性及“我”对母亲的挚爱。
从答案来看,这道题需要答出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把内容和形式说好,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如果答案重点放在表述效果上,就会造成内容的缺失和偏差。如某考生的答案:
①采用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将恐惧比作洪水,把“我”对母亲的担忧化为疑问,起到直击读者内心的作用。
②将恐惧比作洪水,让读者从感觉上体验到“我”内心的消沉与低落,使文章更具艺术性。
③问而不答,使读者产生共鸣,深入思考“我”的情感以及文章的内涵。
这个答案直接说明表达的效果是什么,突出了“直击读者内心”“更具艺术性”“深入思考”等表达效果的词,却忽略了情感内容与表达情感的形式。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即问题中心语的修饰语或支配语往往是答题的重要一环,不能忽略。如可以比较“抒发什么样的情感”与“对情感抒发有什么作用”这两个问法,前者重点答情感,而后者不仅要答出情感,还要答抒情的手法和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题目问法越简单,可答的内容越多,限制语越多答的内容越少。如:标题有什么作用?可以从很多角度考虑,因为没有限定范围。如果变换问法:标题对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这就需要结合情感方面来作答。
3.答题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个境界指经过系统学习,对知识能力和各种题型的答题规范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知道如何把握要点,精准提炼答案。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具备强烈的文本意识,包含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题目考查要求的具体解读以及整合答案时不脱离文本中的词句或句意。
例如2021年全国甲卷第8题:
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①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此地,想到这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②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③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者还曾与同学争论。
从参考答案看,“谈谈你的看法”其实就是对原文第三段的概括提炼:……(普希金)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我)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所谓“你的看法”其实是原文作者的看法,考查的是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因此,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决定了答题能力。
文本能力实际上也是一种情境能力。有些试题,仅凭题干和文本并不能得出完整的答案,必须结合情境归纳。
例如2020年全国卷Ⅲ第6题:
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写作,作为责编,尤其熟悉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②重视对方的观点: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③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动机问起,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后问到对方的文学观。
这道题广西的得分率只有50%。单纯从文本提炼的角度看,考生一般能针对“如何引向深入”答出第③点,但是对“如何引发对话”这一问题难以完整归纳概括答案。
仔细分析题目会发现,这道题是对访谈能力的考查。能顺利地进行访谈必然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对对方的了解和重视,这是访谈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个能力并不是写在文本上而是一种素质要求和访谈的前提条件,多数考生拘泥于文本而得不出完整答案。
从这一道题拓展去说,新旧版语文教材中都有访谈活动教学要求,如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中,“学习活动”下的“活动提示”中就明确提到:
1.访谈之前要作充分准备。……
2.访谈中提出问题应具体明确……交流中要注意倾听受访人的看法……。
结合这两点很容易概括出上文2020年全国卷Ⅲ第6题的答案①②。这道题学生之所以得分偏低,一是访谈类材料在命题中出现频率不高,没有引起重视;二是复习不全面,回归课文力度不够。
2020年全国卷Ⅲ第6题显示出一种倾向,即高考命题趋向于教学与考试统一,教什么就考什么,以考促教。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考查是“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因此,提高文本意识、提升情境能力是解答主观题的关键。
以上的规范答题三境界,分别对应不同的提问方式和作答能力要求。如前文所述,要答好题,除了审题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必备的答题知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等都有相关的知识要点、专用术语以及答题基本模式,在作答时必须结合不同板块的要求规范作答。
在教学中,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熟记答题模板就能一劳永逸,就如教师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一样,不同情境下的题目解答的方式也不同。2021年1月份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2021年高考命题)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教育部的文件说明了一个道理:高考有答案标准,但没有标准答案。未来高考的考查,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是对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也是对规范能力的考查。这也提醒我们,只有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使他们具备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逻辑思维能力,才是应对高考的“万能灵药”。
卷面规范是答题规范里非常重要的一环。卷面规范属于形式范畴,比起答题内容,它更直观地体现出考生答题的规范程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形胜于质”。卷面规范要求考生卷面整洁,格式正确,字迹工整。书写要求字体大小适中,间距舒适,不随意涂改。主观题卷面规范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分点作答。不分点作答不仅体现思维混乱,也是对阅卷者的不尊重,答案要点应该由考生提炼呈现给阅卷者,而不是由阅卷者去寻找、判断。分点作答利人也利己,特别是有关键词统率就更能清晰地表达观点,从阅卷实际来说得分率也较高。
2.答案简要,字数不可过多。有的考生为了写更多的答案把字体缩得很小,这种情况一是影响阅卷者阅卷,二是暴露考生归纳概括能力不足,与高考的选拔要求不符。
3.分点作答时要使用带圆圈的数字如①②③④。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2011)等文件精神,序号①②③的级别是次于序号1.2.3.和(1)(2)(3)的,但是高考参考答案里的序号为什么不用1.2.3.而用①②③呢?1.2.3.的单个数字书写占空位置少,容易和汉字粘连在一起,不容易区分和识别,如果考生的答案各要点之间没有间隔,就和不分点的卷面一样。(1)(2)(3)因括号的书写也有类似问题。而①②③与汉字区别大,同时占空位置大,它的视觉效果和区分标志作用就很明显,起到了分层的作用。在答题过程中,如果答题区域一条横线上有两个要点,建议序号和上一个答案要点之间,至少留出一个字的间距,这样序号的间隔区分作用就更明显了,也便于阅卷者快速抓答案要点高效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