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内法规看从严治党百年历程

2021-12-28 12:30王爱平
岭南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王爱平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中共党史教研部,贵州 贵阳 550028)

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从党自身建设角度来说就是从严治党从无到有、内涵丰富发展、形成体系的过程。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整个发展历程中,从理念和基本规范的确立、到形成科学概念、再到进一步创新和飞跃,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从严治党理念初现及基本规范的确立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段历史是从严治党理念在党内初现到形成基本规范、最后在全党确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从严治党理念初现

在党的初创时期,根据马克思主义对党的建设的要求,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管党治党规章制度。在党的章程上,地方性组织机构的章程不得与政党的共同纲领有抵触;在党的组织机构上,按规定统一名称,不得再用宗派名称;参加组织的成员在生活方式和活动上必须符合组织目的;上下级党组织应定期联系和报告等等。党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们虽然在此时还没有明确提出从严治党的概念,但从落实马克思列宁对政党组织建设的要求中产生了从严治党的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基本的要求,呈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和党内规范文件中,并用以指导对党员和党组织的管理。这在党的早期历史文献中皆有明确的体现。

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除了规定党的宗旨、奋斗目标等之外,还对党员要遵守的纪律以及入党程序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党的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章,其主要内容也彰显了管党治党的基本要求。党的三大围绕着严格入党手续、明晰党员的义务和责任等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使党对党员的管理标准更加明确。党的四大对党章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在组织建设方面确定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党的五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将支部单独列为一章进行细致规定。这两部党章对基层组织的定位,为党支部成为从严治党的基层单位提供了组织基础。同时,在党的一大到五大期间,党还出台了一些管党治党的规范性文件,为了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落实,党的五大还设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组织机构的明确,为从严治党理念的落实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从严治党基本规范形成

从1927年到1935年,是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严治党基本规范形成。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党首先明确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创建人民军队的过程中,通过三湾改编,明确把支部建在连上,强化了党组织对军队的领导。1929年,党在古田召开会议,明确了思想建党建军的原则,为党建立新型人民军队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从严治党治军的重要标志。1929年,党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九月回信中明确指出,朱德、毛泽东式的对红色根据地采取的政治领导的方式是正确的。此外,为了加强对党员和红军的政治领导,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时期,毛泽东明确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出台了一系列的基本规定,开创了从严治党最重要的是通过严明的纪律来进行约束的先河。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围绕着加强党的领导这个从严治党的核心问题,党从如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目标出发,根据革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初步确立了党领导的政治方式,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明确了具体的纪律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基本要求,为从严治党理念的落实打下了基础。

(三) 从严治党基本规范在全党的确立

从严治党基本规范在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得以在全国确立。党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严治党的基本规范在全党的确立并实行。在这一历史阶段,从严治党基本规范在全党确立的主要标志如下:

第一,探索并确立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力武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从严治党的起点,从严治党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围绕着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性要求,党探索并确立了一系列的基本规范。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全党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解决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党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为党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确定为全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力武器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党的一元化领导方式的提出并在全党确立。从严治党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加强党的领导。为了加强对抗日战争和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党中央改变了政治领导的方式,明确提出一元化的领导方式。党中央在1942年9月1日做出的《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简称为《决定》)强调,党“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现在每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这个《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关于党的领导的纲领性文件,从横向和纵向上系统规定了“一元化”的内容、范围和制度。《决定》的出台标志着党的一元化领导方式在全党的确立。

第三,“党内法规”概念的提出及一系列基本规范的出台。加强党内法规建设是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而党内法规这个概念就是在此阶段提出的。在党的历史上,最早使用“党内法规”这一概念的是毛泽东同志。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明确提出,“为了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除了上述四项最重要的纪律外,还需要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此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为”[1]528。以此为起点,在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党出台了一系列的党内法规,例如,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六条规矩”等等,众多党内法规的出台在确保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同时,也从一个层面标志着从严治党治本之策在全党的确立。

第四,党的七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党章明确将“三大作风”作为全党的行为规范,民主集中制作为全党的重大组织原则,对党员的八项义务和责任进行了再次明确,强调了党的纪律要求等。党章是“党内宪法”、“根本大法”,在党内法规中居于统领的位置,上述内容的明确,为从严治党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之,上述四个层面内容的确立,为党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保障,也标志着从严治党规范在全党的确立。从此之后,从严治党基本规范成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抓好党建的基石。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从严治党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但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的一系列基本规范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党的八大通过的新党章使从严治党理念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为改革开放后从严治党概念的提出及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严治党概念的提出及深入发展

从1978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从严治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党正式提出了从严治党的科学概念,开创了从严治党新局面;把从严治党确定为党建的根本原则,使从严治党在锻造党建新工程中得到发展,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一) 提出科学概念开创新局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至198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创阶段,党开创性地提出了从严治党的概念。同时通过拨乱反正,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为期三年的整党活动,大力抓好作风建设,制定出台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等多项举措来推进从严治党,开创了从严治党的新局面。

1.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为开创性地提出从严治党的概念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5月,一批干部和理论工作者挣脱“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就真理标准问题展开了讨论。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引导和支持下,这场讨论迅速冲破层层阻力,形成了一股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潮流,从而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拉开改革开放序幕和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主要内容在于客观公平地总结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开创从严治党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明确新时期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是党的历史上有关“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对党内政治生活规定了12条基本准则要求,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二大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党员和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要求,比过去历次党章的规定都更加严格。要求党员绝不能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对党内外错误倾向,坚持党的原则,要同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作斗争;强调从中央到基层各级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加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基层组织建设。这些新规定为新时期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

3.在整党整风中正式提出从严治党的概念和基本任务

党的十二大决定,“从一九八三年下半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十二届二中全会讨论如何贯彻执行这一重要决定的问题,确定从今年冬季开始全面整党。”[2]261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仅仅靠教育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3]53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出现从严治党一词,而且此时的从严治党,更多的是指在执行纪律规定上要严肃认真。在从严治党的基本任务上,邓小平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新时期,从严治党都要围绕着反腐败和抓好党风的重点任务来进行,“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4]152因此,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邓小平的指示为新时期从严治党的基本任务指明了方向。

(二)以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党突出强调坚持从严治党这一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明确指出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的伟大工程中把从严治党作为根本原则,进而在从严治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

1.从严治党在党建新工程中的定位

在这一时期,党突出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四大首次把坚持从严治党载入党章的总纲,并明确为党建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从“党内根本”大法的角度将从严治党确立为根本原则。党的十五大强调,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只有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才能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2.从严治党是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指出,“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这个方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证。”[5]359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6]496,同时还总结了我们党多年来积累的十条基本经验,从严治党成为十条经验之一。成功的经验是党的宝贵财富,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建设好党建新工程。

3.从严治党在党建新工程中的新举措

首先,以改善党群关系、加强作风建设为切入点,抓好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党建新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党中央专门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来解决部分党员干部在新时期存在的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把“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其次,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对象,进行为期三年的党性党风教育。正如江泽民所言,“把从严治理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这个关键抓住了、抓好了,才能在下级、在基层、在群众中有说服力,才能把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做好。”[5]366只有坚持从严治党,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领导人才。最后,加强党内法规和制度建设,使治党方式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只有建立健全了从严治党的一整套制度和机制……我们党就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组织严密、更加行动一致、更加团结有力,更加朝气蓬勃。”[5]374为此,党先后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1997年版)等多部党内规范性文件。众多党内法规的出台与实施为从严治党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三)从严治党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深化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管党治党的任务更为繁重,为此,党中央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明确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着力围绕党建主线来抓好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从严治党在科学发展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1.明确了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进入21世纪,党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是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都决定了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如果党不管党,治党不严,广大党员干部不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地位就会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只有把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落实好从严治党的要求。

2.从严治党必须围绕党的建设主线来展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五种能力”,着重解决好新形势下执政能力和本领恐慌问题。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只有采取强有力和更加严格的举措,才能尽快提高执政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党的建设主线,明确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7]48,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党的建设的部署体现了三个层面的安排,在内容上把握好主线,在原则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精神状态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统一,互为补充,其意味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也使从严治党在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党的建设主线进一步丰富发展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8]50,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8]50。这不仅丰富了党的建设主线的内容,还强化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同时,“四个自我”的提出,为从严治党的实现明确了路径。

3.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党中央相继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一系列党规条例,明确“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7]32。同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监督作用”[8]55。众多党内法规制度的出台及强化执行要求的明确,大大提高了党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三、从严治党的创新及飞跃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开创性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概念,而且还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全面从严治党、怎样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命题,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体系,并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其他“三个全面”合为“四个全面”,上升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实现了从严治党在新时代的创新和飞跃。

(一)开创性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概念和内涵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明确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9]57。随后不久,党中央就制定出台了“八项规定”,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执行,发出了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这是第一次公开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概念。“全面从严治党”在全党的公开提出,绝不只是加上“全面”两个字这样简单,而是对从严治党概念的创新,是从严治党在新时代创新和飞跃的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开创性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概念,还明确了其内涵。他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这是由党的领导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0]2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根本保证,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在“全面”。所谓“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700多万党员、43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11]105。从对象维度上来理解,就是包括了党的各级各类组织和全体党员都必须从严,不留死角,没有例外。从人员上看,包括普通党员,更包括领导干部,重点是“关键少数”,是各级领导干部。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严”。就是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明确指出,“有一些地方和单位看起来党在管党治党,但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12]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不是管一阵放一阵、严一阵松一阵,而是要把严的标准和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坚持要求从严、措施从严、惩治从严。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就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二)深刻回答新时代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9]256,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

抓政治从严,把政治建设放在统领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其他建设的方向和效果”[13]49,只有把政治建设摆在统领位置,才能为党领导各项事业取得成功提供保障。而要抓好政治从严,必须从严“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9]355。抓思想从严,补足精神之“钙”。思想建设具有普遍性作用和基础性意义。党的各项建设都要用思想工作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凝聚共识、指挥行为。中国共产党是靠共同的革命理想信念凝聚起来的政治组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11]159。因此,从严抓好思想建设,必须固思想之元,坚定理想,补钙壮骨。抓纪律从严,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14]9全面从严治党要向纵深推进,就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从严治党的前沿,挺在全体党员的前面,挺在正风反腐的前线。从严加强纪律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格尊崇党章、严格党内规矩,严格纪律执行。抓治吏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明确提出了好干部的二十字标准,而且系统地回答了“如何成为好干部、如何选好、用好、管好干部”等问题,要求“要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讲原则不讲关系,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11]118。做到坚持用制度管人,强调要建立“四管机制”,做到“三个起来”。抓作风从严。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指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12]20。因此,要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点。针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坚持抓作风从严,关键是抓常、抓细、抓长。抓反腐从严。在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初步胜利的基础上,“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13]66。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继续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三)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体系正式形成

从严治党在新时代飞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体系的正式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统一体,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体系的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锻造坚强领导核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一步,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居于引领地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重心,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起点;“六个从严”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路径;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加强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抓手;各级党组织及负责人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主体。要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上述要素一个都不能缺。不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就没有目标,管党治党就缺少动力,也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六个从严”、加强党内监督,全面从严治党就不能有序推进,自我革命就难以实现;各级党组织及负责人不履行主体责任,党就做不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因此只有战略目标、战略重心、战略布局、战略抓手和战略主体等这些要素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才能共同支撑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全局。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从严治党在新时代的另一个飞跃就是全面从严治党与其他“三个全面”结合起来,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战略保障。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并将其与其他三个全面一并部署,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布局的目标,是到建党100周年时必须实现的目标。围绕小康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旧的体制机制,才能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提供公平的法治环境。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最大的,既是引领,更是基础,也是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是党对人民的承诺,没有党的引领,小康建设就会失去方向;没有广大干部带领,小康目标就难以实现,为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对带领能力不强、没有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干部必须从严查处。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休戚相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定位安排从根本上实现了从严治党的飞跃,将从严治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总之,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百年历程充分说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新思维、新观点、新技术、新手段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准、政治效应、社会效应的统一,才能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而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根本的保障。

猜你喜欢
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依规治党之“规”的范围界定*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学校安排布署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打出党建统领组合拳 画好管党治党同心圆——柳林县纪委监委机关党建工作纪实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行建党管党治党要求 弘扬党的特色本色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渔歌子·治党从严
研讨话题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否严过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