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写融合为抓手,推动深度学习
——以《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为例

2021-12-28 10:29湖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统整五育袁隆平

湖南 周 飞

“深度学习”理论为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指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径,但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推动深度学习,不少教师感到难以着手;也有不少教师对此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以为“深度学习”是重视深奥的课文教学,或是加大学习难度,拓宽知识内容。其实,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死记、孤立、低效的浅层学习而言的,强调知识的统整、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体验。若能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无论课文深奥艰涩还是浅显易懂,都可以进行深度学习。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等三篇人物通讯,阅读难度较小,且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相关的新闻知识。笔者在教学时,牢牢把握“读写融合”这一抓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分析读写学情,潜心创设真实情境;立足文本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通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深度融合,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引导学生以阅读推进写作能力的提升,以写作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落实了“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要求,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析读写学情,为读写融合创设情境

分析读写学情,即在教学前对影响阅读与写作效果的信息(包括学生先前的阅读领域、知识结构、领悟能力、表达能力、生活经验和当前的认知能力等)进行深入考察和研判,以精准设定教学目标和设置教学任务,这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要推动阅读与写作融合,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应先调动学生的认知体验和读写兴趣。如果学生读不进、不愿写,那么写作融合教学就难以开展,也难以实现深度学习。所以教师应先认真分析读写学情,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内心触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与写作。这里所说的学习情境,是指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且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特定环境或真实情境,能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和灵感,调动学生储备知识,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笔者深入调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生活,了解到学生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新闻消息与通讯,而且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部分学生平时积极主动阅读报刊。

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是选自2001年2月22日的《科技日报》的一则通讯,那么在教学时,如何导入新课学习,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对旧知识进行回忆应用,激活学生思维?思虑再三,笔者果断放弃“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的视频,找来2001年2月22日的报纸《科技日报》,以实物呈现,设计了如下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第4课《喜看稻菽千重浪》,这是一篇?(学生答新闻通讯),对,这是一篇新闻通讯,刊载于2001年2月22日的《科技日报》,当时你们应该还没出生呢(展示旧报纸《科技日报》)。

全体学生目光盯着报纸,一时间议论开来,有学生惊问:“到现在这已经不是新闻了,是旧闻吧?”导语激起层层涟漪,学生认识体验被激发,于是笔者进行指点引导:

看来有些同学经常读报,这个习惯很好。《喜看稻菽千重浪》确实已失去时效性,但它依然具有新闻价值,它的精神内核现在依然熠熠生辉。

导语结束,学生很自然进入学习任务环节。

二、立足文本学情,将读写融合深度推进

阅读和写作看似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范畴,但实则互相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将二者融合起来,一并推进。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统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利用教学文本,从阅读的角度寻找促进写作的因子,从写作的角度探视深化阅读的元素,在阅读与写作的融合点上设置教学任务,帮助学生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共生共赢。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笔者所说的“读写融合”是指立足于文本学情的读写融合,是在课堂教学中深度推进,基于文本理解与学生发展的读写有机统一,也是教师在全盘考虑后的深层策略设计和目标达成方式,不是指忽略文本内容与学情的读写简单结合或者读与写生硬嫁接。

《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人物通讯以四个部分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袁隆平的事迹。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易于学生掌握,在阅读理解上可节省时间。鉴于此,笔者将课文的阅读教学融入到写作训练中,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写作加深学生对人物品质与精神内涵的理解,设计了以下任务:

劳模展馆拟增设“喜看稻菽千重浪”(袁隆平)展厅,展厅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四个展区,请分别为各展区写一个“前言”。

要求:①“前言”的标题采用三个词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②语言精练工整;③注意把握典型事例和细节,100-150字。

为增强学生的情境代入感,笔者在大屏幕上显示了劳模展览馆画面。学生积极行动,呈现许多佳作。

学生作品①: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展区:

大爱 探索 实践

他铭记“民以食为天”,他唯愿“世代饥荒成过往”,心存大爱,探索农业。于是,那个偏僻山村农校出了个“泥腿子专家”。挽裤腿,下稻田,掖讲义,勤观察,详记录,细统计,一天天,一年年,实践终出真知。那“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天然杂交稻”第一代,是他击起的遏阻飞舟的巨浪。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展区:

自信 坚持 创新

“权威”论断“杂交无优势”,学者嘲笑他“对遗传学无知”。他不迷信,不盲从,相信自己,勇于创新,坚持研究。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发表了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已经被证明残缺不全的遗传学陈旧理论从此被历史封存。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展区:

胆识 担当 事实

有人胡乱贬斥杂交稻,有人盲目推广玉米稻。狂澜涌起,他挺身而出,上书建策,坚定发声,以一系列翔实的实践和缜密严谨的科学论断厘清误区,捍卫真理,向世人展现了其非凡的胆识与担当,也生动诠释了“尊重事实,坚持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展区:

梦想 立志 进取

那“水稻长得像高粱”的梦想,那杂交水稻育种的设想,那震惊世界的影响,正印证了那句“心中有梦想,脚下有方向,行动有力量”。科研路上,他矢志不渝,不断进取,成果迭出。“三系法”杂交稻、“两系法”杂交稻、超级杂交稻,产量接二连三创新高,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美国学者说“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三、落实五育要求,读写融合中育新人

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并举,融合育人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中落实五育势在必行,将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有助于培育语文核心素养,也有助于五育并举和立德树人。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统整,挖掘五育与教学文本的契合点,通过读写融合教学使之与学生同频共振,让五育入学生之耳,进学生之心,把精神种子深植于学生的灵魂。

笔者在备课落实五育要求时,侧重挖掘了文本中的劳动精神,关注模范人物对促进学生成长的价值。在读写融合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前提下,结合自己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感受,做进一步延伸思考和针对性的探讨,使学生体悟汲取袁隆平的精神品质,实现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与道德品质的同步提升。为此,笔者设置了如下任务:

《喜看稻菽千重浪》这一通讯四部分各有侧重点,对袁隆平做了详细报道与热情颂扬,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劳动”或“青年”为话题,结合袁隆平的事迹各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00字。

学生作品②:

文段一:

辛勤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陶行知曾言:“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没错,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人类发展。“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年近九旬时依然挽裤腿,下稻田,不嫌累,不怕苦。试想,没有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动,会有杂交水稻的问世与丰产吗?

文段二:

青年需学会坚守。事业不分岗位高低,无关城乡地域,只需矢志不渝地坚守,踏踏实实地钻研,“一生只为一事来”。杂交水稻研制成功,源于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从大学毕业开始接触水稻研究,他便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从此在偏僻的湖南安江农校的田间地头便多了一道“掖讲义,下稻田”的身影。他那执着坚守、踏实钻研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青年学习。

四、注重统整跟进,让读写融合更高效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改变了过去以系列知识、单向传授为中心的编写思路,而以人文主题单元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编写的形式,文本都是以专题或主题单元中的一个部分呈现的。所以,教师要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把握各单元对应的语文核心素养,聚焦人的发展,在教材原有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梳理和跟进整合,确定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学习资源的统一与整合,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联与跟进,是实现阅读与写作共生双赢的重要策略,也是避免教学读写分离、重复低效的关键所在。比如,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悟得表达技法后,及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这里就需要跟进统整阅读与写作目标),把阅读中的所得及时用于写作实践。

笔者将第二单元的“人物通讯”与第四单元的“家乡文化生活”之“记录家乡的人或物”融合,设置如下任务:

英雄不曾走远,劳模就在身边。我们家乡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留下了动人的故事,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值得我们寻访探究。借鉴第二单元三则通讯的技法,采访家乡的某个人物,收集相关资料,写一则通讯。

这一任务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笔者未讲授访谈方法与行文技法,学生也写出了很多佳作,有五篇通讯还在本地报刊上公开发表。实践证明,跟进统整教学内容,将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这样的课堂教学更高效。

面对《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诸多方面的体验,最后指向核心素养的落地,大力开展深度学习。如果能紧紧抓住“读写融合”,在分析学情、创设情境、挖掘文本、统整教材、巧设任务等方面下功夫,将会有助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全面落地。

猜你喜欢
统整五育袁隆平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引领“五育并举”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