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Ⅱ的“变”与“不变”

2021-12-28 07:20黑龙江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学类现代文试题

黑龙江 元 泽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的颁布,以及《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的发表,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高考试题也有了更多的创新。

下面,笔者将以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以下简称适应性测试)、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新高考Ⅰ卷)、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以下简称八省(市)联考]三套试卷及相关试题为例,探求现代文阅读Ⅱ试题的创新之处。

一、阅读文本的文体选择

现代文阅读Ⅱ重点考查文学作品的阅读。文学作品的体裁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在高考历史上,散文和小说两种文体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适应性测试”的现代文阅读Ⅱ中,以现代诗歌为阅读文本,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来鉴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但是,以现代诗歌作为阅读文本,还有一些待商榷的地方。一般来说,现代诗歌字数较少,在考试时间不变、阅读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需要调整其他试题的阅读量;现代诗歌自由开放、模糊多义,也会让考生感到无所适从。

也有人设想,将剧本这一体裁纳入现代文阅读Ⅱ的考查范围,戏剧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台词等都可以成为考查对象。目前现代文阅读中很少有选用剧本的,因为剧本的篇幅较长,要保持戏剧冲突的相对完整,即使对剧本进行节选,也需要增大阅读量,而且剧本除少量舞台说明外,基本都是人物对话,形式较为单一。此外,与小说或散文相比,可供选择的剧本数量还是比较少的。

以散文和小说为现代文阅读Ⅱ的文本材料,可以选择一些文体创新的作品体现创新性,如2019年全国卷Ⅰ文学类文本阅读《理水(节选)》,就是出自鲁迅的杂文作品;又如2013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峡谷》,作为一篇现代小说中的寻根小说,阿城淡化了人物描写,将自然风情作为独立的审美意象进行刻画。从这一角度来看,还是有众多异彩纷呈的小说和散文可供现代文阅读Ⅱ命题选择的。

按照这一思路,笔者在命制试题时选用了林那北的散文《转身你我已经云泥》。这篇文章以寓言构架,却是散文的灵魂,不仅通过对两堆土不同命运的描述,寄寓人生思考,表达作者对命运变迁、人世冷暖的慨叹,还讲述了紫砂壶的演变过程和供春其人其事,表达作者对文化、历史的理性思考。笔者根据这一特点设置了试题:“这篇具有寓言特点的散文,主题呈现了怎样的双重意蕴?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二、阅读文本的呈现形式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由现代文阅读Ⅰ和现代文阅读Ⅱ构成。笔者认为,今后的现代文阅读Ⅱ很有可能将小说或散文等文学作品与其写作背景的介绍、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等结合,形成非连续性文本,甚至可能用同一题材的散文和现代诗歌形成专题阅读或比较阅读。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说的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角度的多样性。

2014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刘庆邦的《鞋》,考查了后记,“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后记”使小说自身形成非连续性的特点,“八省(市)联考”的现代文阅读Ⅱ则有意呈现出非连续性的特点,将《国文教员》和《国文教员》的作者对这篇作品所在的随笔集的自评组合在一起,整合了“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

依照这一思路,2020年全国卷Ⅰ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越野滑雪》,可以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作为文本二,与这篇小说构成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借助与作品有关的文艺理论更好地理解作品,以典型任务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如,现代文阅读Ⅱ文本一可以选择韩少功的小说《栀子花,茉莉花》,文本二选择他的访谈《叙事艺术的危机》中的一段话:“可以说,为了认识马桥的一个人物,我需要动用我对世界的很多知识来认识它;反过来也是这样,为了认识这个世界,我需要从马桥的一个人物出发,这就不像以前的那种方法,需要写这个人物,然后是在人物的命运、事件、细节里面打转转。我希望找到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与整个大世界的同构关系,一种微观与宏观打通的抽象关系。”

可以设计试题: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仲琪”的故事展开的,为什么题目是“栀子花,茉莉花”?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小说虽然围绕“仲琪”的故事展开,但以“栀子花,茉莉花”为题能够表达对马桥人心理特点的反思。②“栀子花,茉莉花”是马桥人对“仲琪事件”认识和理解的方式,是他们典型的含糊其词的表达方式。③“栀子花,茉莉花”是马桥人的日常语言,是“仲琪事件”生动形象的写照。

三、试题考查内容的拓展

以文化知识为载体指向对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考查,这主要是在文言文阅读部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文化知识的考查受选文的限制,大多集中在明代之前,忽略了近现代文化知识。此外,受史传类作品内容的限制,考查的大多数是与封建时代史家正统观念相关的文化知识。八省(市)联考现代文阅读Ⅱ则拓宽了文化知识的考查范围,《国文教员》第7题考查“与文本有关的说法”,四个选项的内容涉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相关文化知识等,涉及的时代更广,包含的文化知识也更加丰富,“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的选用”,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选项内容联通了教材课文与高考阅读文本,不仅直接考查了对初中课文《明湖居听书》、高中课文《鸿门宴》的理解,而且考查了与课文相关的文化知识,如鲁迅《朝花夕拾》命名缘由、李清照“生当作人杰”诗句等。而对孟子与“孟轲”称呼的差异、“五四”精神等内容的考查,更是将文学、文化等知识融为一体。这种创新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八省(市)联考现代文阅读Ⅱ《国文教员》第9题: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这一要求与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写文学短评相似。这道题考查了对《世说新语》这类作品的理解,而且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了整合,让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展现创造能力。

四、试题考查形式的变化

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现代文阅读Ⅱ共计两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分别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鉴赏,从“根据文本初步运用信息”和“利用外部知识”两方面检测学生的阅读素养,符合阅读深度的变化过程。从创新的角度思考,还可以将两道客观题赋予不同的分值来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上是笔者对近三年相关试卷现代文阅读创新性的分析,这些创新符合《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真实反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现有水平。2019年第12期《中国考试》发表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的《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一文,在高考语文学科考查要求中提到“创新性”,即“通过设计开放性和探究性的情境与设问,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

据此,高考试题创新性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试题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情境”与“设问”;

2.试题考查指向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作答试题要“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得出不同的结论”。

从2020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Ⅱ的考查可以看到试题的“开放性”,考查范围与内容不断拓展,不断突破。不仅包含了文学审美、中外文化知识等必备知识,还以文学性阅读能力为核心,考查内容涉及作者的倾向与意图、读者的立场与阅读取向、评价标准等内容。

试题的“探究性”与语文实践活动情境的创设紧密相关,通过设置典型任务(在试题中体现为设问)给考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这要求考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文学作品,探究文学现象,展现自己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突出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核心素养。

“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并不意味着考查时一定要得出相反的观点或结论,以往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存在这一问题,如2016年全国卷Ⅲ文学类文本阅读《玻璃》的试题“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又如2016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战争》的试题“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等,这些试题多数都采用了“二元对立”的模式,考生只能认同或者不认同试题给定的观点,不存在多种角度和开放空间来展现考生的创造性。从八省(市)联考现代文阅读Ⅱ《国文教员》第9题“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来看,这一典型任务为考生多角度思考与拓展思路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不再是对单一能力点的考查。考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开展具有个性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

综上,“变”的是试题的创新性,“不变”的是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的课程观念。我们要关注高考试题的创新,但不能止于对试题创新的分析归纳,更要关注这种创新的驱动力——课程观念。因此,面对现代文阅读Ⅱ的不断创新,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课程标准》,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高考试题的创新。

猜你喜欢
文学类现代文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文学类文本“文本二”的前世今生——“八省联考”卷《国文教员》点评题命意溯源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抓住文本细节,把握形象特征
——文学类文本人物形象概括
梳理文章写作思路——现代文阅读结构类题型指津(二)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文学类
年度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