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丹 刘 宇 赵冬丽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陕西 西安 710309)
基础护理技术是高职护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而基础护理实操在整个课程学习中亦占据核心地位。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生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是护生顺利进入临床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覆盖全师生[1]。
基于高职护生理论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对于动手性的操作比较感兴趣这一学情,为了达到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并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过程性考核的客观性,我们尝试利用“微助教”来辅助基础护理技术实践教学。
“微助教”是一款依托微信创作的辅助教学的应用工具,它具有两大方面的功能。
首先,在教学环节,包括签到、答题、讨论、课件演示、互评等功能。其次,在管理环节,包括学生管理、分组管理、成绩管理、课堂设置、资料获取等功能。若使用“微助教”只需在微信注册就可以,它操作简便、方便实用,使过程性评价和教学环节更加具有乐趣[2]。应用“微助教”可以使信息化资源得以有利共享,从而减少教师的劳动量,降低教学成本[3]。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开设于护理专业学生二年级阶段,为学年课,总学时设置为128学时,在基础护理技术这门课程中实训学时为64学时。笔者所带的19级统招护理中6个班使用了“微助教”。“微助教”辅助下教学组织的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微助教”辅助下教学组织的基本模式
教师通过“微助教”设置课前讨论问题、预习题,上传视频、PPT等预习资料,学生课前登录“微助教”课堂进行预习,完成课前的任务。教师可以查阅学生讨论信息、答题情况、资料查阅情况的具体信息,当完成率达90%以上后进入预设的教学环节。对未参与预习环节的学生,教师及时干预,了解学生未完成预习任务的原因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教师通过“微助教”签到功能可以完成短时有效的学生签到,并且可以在屏幕上直观反映学生出勤情况。要求学生课前5分钟进行签到,将普通签到、二维码签到以及GPS签到三种方式随机结合,连续开启2次签到后,学生日趋重视课堂出勤,出勤率大大提升。课堂上教师利用讨论和分组管理功能,进行小组讨论环节,和预习任务完成度的了解环节,给予学生评价,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激发兴趣。
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新知导入,并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利用点答功能随机选择学生现场回答问题,提高学生注意力。根据授课内容在新知讲解过程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完成知识的讲解后,运用答题功能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可将学生的答题情况导出,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以点评,提出表扬,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错误率高的题,查看答错学生名单,以及错误答案情况,带着学生及时分析并讲解错误集中的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亦可结合学生课堂表现,适时修整课堂安排。在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方面,教师通过讨论功能,发布讨论主题,如在讲“静脉输液”这一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时,发布开放式讨论主题“静脉输液你觉得如何才能做好一针见血”,要求学生以按照“微助教”的分组管理中的小组分配来完成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发布在讨论区,老师给予评价同时进行分析讲解,并对参与讨论的学生给予积分,并计入平时成绩。根据实训内容设置不同的讨论次数,要求学生每次讨论参与度达80%以上。此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参与度,提高知识的掌握度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在操作演示环节,再次强调操作重难点,细化知识,注重细节,引导学生探究操作技巧,并指导学生自主练习。
练习结束后,教师通过“微助教”答题功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对掌握较差的部分,再次讲解强调,同时利用互评功能指导学生完成自评或互评,收集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客观信息,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例如,“无菌操作”这一实训内容,学生普遍反映细节知识多、易混淆、掌握难度大,故将该内容的授课课时增添了2学时。临下课前进行本次实训内容的总结,并在此强调重难点知识和操作技巧、口诀等,同时利用“微助教”完成课堂签到,发现学生早退现象,及时给予干预。
通过“微助教”布置课后作业、提供复习资源、开放讨论,对疑难问题学生可在“微助教”讨论区发帖,教师及时查看并释疑解惑。教师通过平台检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疑问及时给予解答。同时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做好下节课堂安排。
通过问卷星发布问卷调查,要求授课的6个班共281名学生完成问卷,通过问卷星收集、分析数据。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微助教”使用效果调查
4.1.1 课堂教学方面
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不可以看手机,个别学校甚至用手机收纳袋来限制课堂的可能性。在应用“微助教”平台时,把手机带入课堂,可以减轻课上收手机这件事带来的抵触情绪,同时在课堂上用手机签到,讨论、答疑、提问,对学生而言是有吸引力的,学生喜欢探索它的趣味点,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课前将以课程为核心的讨论主题和PPT、图文、视频、动画等资料上传至“微助教”平台,让学生提前进行讨论、预习,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为后续提升学习效率以及质量提供帮助。
结合“微助教”平台数据,可以了解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答题的正确率,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调节课堂气氛[4]。利用讨论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通过答题、点答的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发布测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可直接获悉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经过分析,对于重难点知识着重讲解。通常在每一项实验操作讲解结束后进行一次测试,并在最后讲解完进行一次总体测试,“微助教”上主要进行该项操作的核心理论知识测试,配合实践操作考试来完成测评。将每次测试的成绩记录、收集,计入平时成绩,可以客观地、有效地、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掌握度。
通过天天答题环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竞赛项目,学生通过手机端进入竞赛环节,参与竞赛,即时查看竞赛成绩、排名,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
通过评价功能,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师生评价或者学生自评、互评,有效提高了过程性考核评价的准确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其学习动力,提升了学习质量。
4.1.2 课堂管理方面
通过课堂管理中各项功能,教师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导出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度,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微助教”平台的使用依托网络,学生要在限定时间内通过手机端进行签到、讨论、答题,部分学生会因为网络问题完成不了相应内容。因此,必须建立全覆盖、多维度、高稳定性、实时安全的网络平台,才能保证“微助教”的顺利使用。
“微助教”平台在上传资料时更多只能通过PC端来上传,且部分资源会出现查阅不便的情况,比如,教师上传了PPT后,手机端打开的PPT版式会出现混乱的现象。“微助教”的讨论墙只有老师才能通过手机端看到所有的发言,学生只能通过PC端看到,不利于其与除小组成员外的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微助教”平台的产生是信息化教学的必然产物,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同时,教师的观念也应该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师只有不断革新理念,研究才有价值,资源才能以课程为单位来整合。建立课程开发工作室,专业团队负责课程内容研制,教师负责课程脚本制作与课程内容修正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动漫化、游戏化的课程内容[5]。发挥团队作用,细化分工,形成优质的课程资源后上传至“微助教”平台。
“微助教”平台在课堂上的使用,日益喜闻乐见,但学生仍受制于长久以来的传统观念,习惯于“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古板模式,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线上、线下交互式学习的习惯,如何更好地管理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与监督都是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