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红
【摘要】校园文化是在师生共处的校园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学校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作为校园精神和校园形象的代表,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体现出一所学校倡导的教学观念和育人理念,还可以充分诠释这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路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已然成为构建和完善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项必要任务。而在当下,如何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新课改所提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结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1—0032—02
随着教育教学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学校的教育重点逐渐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层面。要想保证学生在多个方面能够取得均衡有效的发展,仅仅依靠课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学校各个层面的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中,校园文化作为兼具意识形态和物质基础的校园体系组成部分,理应重点改进和利用。下面,笔者将尝试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来探究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策略。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古语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个人身处的环境都会对这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校园环境也是如此。建设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还可以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此外,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扩充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归属感,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1]。
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度不够的问题,通常出现在一些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初级学校,主要体现在兩个方面:第一,学校领导在进行学校教育教学规划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教学方面,轻视校园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这一问题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度,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群体也就忽视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第二,虽然一些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相关文化建设的经验不足,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他们片面地认为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充分扩充校园文化的内涵。归根结底,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依然是学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因为不够重视,才会出现文化建设理念的偏移和不足。
2.校园文化体系过于单调。在当下,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都具备一定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力,也都具备各自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系,但同等级别的学校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文化模仿倾向。以小学为例,从文化展现形式而言,小学校园文化主要通过校园环境的改造来体现,通过黑板报、图片、宣传语等来展示本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而为了营造校园学习氛围,大多数学校会通过张贴名人语录、名著传记等方式来增强校园文化气息。诚然,这些文化建设方式有一定的作用,但仅靠这些方法未免过于单调。且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各具特色,如果始终如一地用同一个“文化模板”去塑造,不但会导致校园文化缺乏创新性,而且真正的校园文化内涵也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2]。
3.校园文化的延续性较差。第一,由于学校管理层的组成人员发生变动,新的管理团队带来新的理念和经验,进而会培育和建设新的校园文化体系。而此时,为了避免前后文化内容的冲突,一些学校会选择建立新的校园规则,已有的校园文化体系就很容易受到冲击和影响。第二,为了响应和践行教育部门下发的教育改革要求,很多学校同样会选择建立新的校园规则去适应新的改革要求,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无法在新的要求与现有的文化体系之间做好融合和连接,就很容易导致现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受到破坏。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1.加强文化意识层面的建设。(1)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文化意识层面的建设,首先要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说,学校领导应该发挥领头作用,认真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规划,应通过召开教师大会、全校师生会议等,大力宣传和培养校园文化的理念,积极号召全体师生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并通过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建设校园文化和发扬校园文化的队伍中来;从学生层面来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应该培养自身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体现和维护校园文化。(2)促进校园文化理念的传承和创新。从理念传承的角度而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形象的体现,是一个学校自创办以来的内涵沉淀和灵魂汇聚。无论是管理团队发生变动还是践行新的改革要求,学校都应该始终坚持核心理念的传承。为此,学校可以不定期开展教师座谈会,为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老教师可以将核心理念和经验传达给新教师,从而促使新的师资力量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集体,也能更好地开展教师文化建设工作;从理念创新的角度而言,要想校园文化体系能够稳定且长期的存续,就必须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创新。一方面,校园文化理念的创新工作可以在学校内部开展讨论和决议;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请一些专家来校指导交流,还可以和其他学校互派教师进行学习,通过交流借鉴吸取别人的有效经验,再为自己所用,从而建设独具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3]。
2.加强校园“软文化”层面的建设。(1)校园制度方面。很多学校之所以存在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度不够、校园文化延续性较差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制度保障。为此,学校应该将校园文化建设任务与校纪校规结合起来,争取做到校园文化建设“有规可依”。以校风建设为例,学校应该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学生必须穿校服、按时上学和放学、言行举止要文明得体等,这些是最基本的校风内容。此外,学校也应该制定严格的考查制度,教师要接受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的考核,学生则要接受学习成果和道德修养的考核,其中,诚信考试尤为重要。除了考核制度,各个班级之间也应该遵循评比制度,从卫生、纪律、学习等各个方面综合评比,学校也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2)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优势,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及课后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竞争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带领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此外,教师还应该利用课堂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具体可以通过教师示范作用、名人榜样引导、优秀作品导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主流文化意识。(3)校园活动方面。除了校风、学风等方面,最容易体现校园文化内涵的就是校园活动。针对当下校园文化体系过于单调的问题,各类学校应该从校园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从数量方面来看,学校应该把握好活动数量的“度”。适度的校园活动可以有效展现校园文化的内涵,活动数量过少,就无法充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而活动数量过多则会影响正常的学习活动,产生“喧宾夺主”的作用。从质量方面来看,学校可以鼓励各个班级内部培育“班级文化”,例如班名、班歌、班级布置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建立“宿舍文化”,通过宿舍名、宿舍布置等展现各个宿舍文化“碰撞”后的丰富内容。此外,小学、中学也可以参照高中、大学学校,在校内创办记者站、广播站等校内文化组织,广播站实时宣传校内新闻,记者站则通过报纸的形式,可以刊载老师和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也可以刊载与学校相关的一些校园大事、校园规划等,这样一来,校园文化活动就会变得十分丰富,也会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总之,作为学校体系的构成部分,校园文化凝聚着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而校园文化环境则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形成。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学生的发展规划与之相结合,切实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就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素质教育也一定会在新时期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陈秋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教育论坛,2004(04):43-45.
[2]薛文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05):20-22.
[3]李硕豪.大学形成学术风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1997(02).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