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帅 赵巴顿
工程师队伍是建设人才强国的中坚力量,工程师精神是中国工程师队伍精神优越性的突出体现。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在2021年9月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了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中的战略意义正在增强,蕴藏于广大工程师队伍中的“工程师精神”呼之欲出。
工程师队伍是建设人才强国的中坚力量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党提出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理念。在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中,到2025年,我们的目标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顶尖科学家集聚水平明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当前我们在技术和工程创新领域存在一些“卡脖子”问题,要提升综合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要重视人才自主培养,使各支人才队伍协同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工程师队伍在我国人才队伍中的位置和作用非常关键,处在人才队伍“金字塔”结构中的中部主体位置。概括而言,工程师队伍把科学家队伍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构想分解为不同的工程问题加以设计、研发,并与高技能人才队伍合作使之在现实中得以验证和应用。
在产学研深入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越来越多的工程师扎根于工作岗位,在与各支人才队伍工作相交的区域探索专研。推动我国人才队伍結构更加稳固、牢靠,需要更加充分、更加有力地发挥工程师队伍在人才队伍金字塔结构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程堂明,与航天事业打了近30年交道,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和长远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长征二号F 的总体研制中,程堂明负责的逃逸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逃逸弹道设计及性能分析等工作,填补了国内在逃逸系统领域的空白;在长征五号的预先研究与工程研制中,程堂明提出了很多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和增强适应性的技术途径,设计思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作为中型火箭的长征七号采用了全新的液氧煤油动力系统和全数字化设计等96项全新技术,“除了直径没变,其他都是全新的”。在程堂明自2008年底担任长征七号火箭副总设计师,直至长征七号首飞成功的8年间,他多次组织对方案设计进行专题论证研讨,集智攻关,最终通过局部调整,以较小代价有效解决了问题,保证了长征七号的顺利发射。千千万万个卓越工程师扎根工作岗位不断超越,为我国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人才支撑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工程师队伍技术创新水平关系到科学家队伍理论创新结合实际的起点高度,乃至于影响总体发展格局。
火箭发射后的速度、高度等状态是否正常,要通过地面测发控设备来进行监测。但是不同类型的火箭,一般采用不同的地面测发控设备。年轻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故检系统主任设计师黄晨,花了两年多时间,把所有型号产品的差异罗列出来,制订出创新方案并不断细化,兼顾到每一个接口、每一个软件、每一个流程,最终打磨出一种通用化测发控设备方案,把不同型号的地面测发控设备“化零为整”,不仅大大缩减了设备的研制成本,还在火箭发射密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解决了不同型号测发控设备来不及同时铺设的难题,对未来火箭高密度发展影响深远。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工程师创新性地解决了某项具体的复杂工程问题,使得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短时间内冲破了发展规模的屏障,打开了系统效率的天花板,由此激活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
在人才队伍金字塔结构中,各支人才队伍相互促进,也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工程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是打通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因素。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大兵团作战,到各行各业中与日俱增的生产和科研任务,在人才强国建设触达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越来越多的卓越工程师作为中坚力量参与其中。只有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才能在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形成集群式突破,在各领域的技术应用上建立规模化领先优势。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巩固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更多的风险不攻自破。
深入挖掘、凝练、塑造工程师精神
随着我国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人才强国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对于工程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与要求。在深入贯彻“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的过程中,应广泛深入地挖掘、凝练,并树立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特色、以“爱党报国,敬业奉献”为突出特点的工程师精神,使之成为中国工程师队伍的主要特征,并作为中国工程师精神优越性的突出体现。
让青年工程师在工作岗位上“扎”得下去,在面对硬骨头时“啃”得下去,通过刻苦专研实现技术创新,是树立工程师精神的代表作用之一。
在火箭箭体结构中,能否有效做到对各部段产品近两万件螺钉(栓)的拧紧力矩量化控制,决定了能否在完全拧紧螺钉,保证连接、承载、密封功能正常的同时,不让螺钉因预紧拉力太大导致断裂,进而保证箭体结构、结构连接、贮箱密封的有效性。而连接部位、螺钉规格、材料、表面状态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力矩值的制定。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箭体结构主任设计师王会平,多次组织专业人员对该问题研讨,在进行工程力矩复测的同时,从理论上研究分析了螺纹连接预紧力和拧紧力矩的关系。她梳理出全箭各部段连接螺钉用途、安装位置、数量、规格、防松措施等设计参数,策划并进行了涉及50 余种工况、150 余件试验件、1500 余套紧固件的连接拧紧力矩试验,历时两年,终于实现了长征二号F 火箭结构部段螺钉紧固件100% 力矩量化控制。王会平说:“我们一定要崇尚技术、坚持学习、不断创新,做到科技兴国、自主创新。如果我们这一代工程师能做好,那么我们中国的脊梁就能挺得更直。”
在我国几千万人规模的工程师队伍中,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创新性的人物、事迹不胜枚举,也孕育了深入挖掘卓越工程师的精神特质、凝练工程师精神的肥沃土壤,为树立工程师精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树立工程师精神,能够使工程师队伍把工作岗位所赋予的职责使命融入到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认同当中,是指引工程师队伍牢记使命、刻苦专研、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内生精神动力,将为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筑牢精神内核。
弘扬工程师精神 使年轻人心向往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培育工程师精神,需要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加强对卓越工程师的宣传,不断凝聚共识。要加强工程师队伍的综合待遇保障和社会价值认同,让工程师能够心无旁骛,没有后顾之忧,让工程师成为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使年轻人心向往之。
在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融入工程师精神的培育和熏陶,可以从源头抑制浮躁心态,在校园形成一种崇尚工程师精神的氛围。组织卓越工程师宣讲团进校园,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学生生涯埋下工程师精神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种子自然会在各行各业的工程师岗位上开花结果。
在企业管理层面,以人才激励为牵引,加强工程师精神的内化,把工程师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在工程师班组、团队中营造以卓越工程师为首的学习氛围,巩固和培养崇尚工程师精神的文化氛围。在企业人才使用方面,把工程师精神作为参考项,加入工程师综合评价体系,让人才培养与弘扬工程师精神相互促进加强。
在企业的战略发展层面,加大工程師的话语权,为有意愿、有能力综合发展的工程师提供参与制订企业战略规划的机制,在人才使用方面给工程师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工程师在工作中可以更多元地选择发展通道和自我实现途径,丰富和增厚工程师精神的价值内涵。
进一步加强工程师的荣誉制度。在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逐步形成立体化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支持体系,更加广泛地提升工程师价值认同,弘扬工程师精神,发挥好中国工程师队伍的精神优越性,激发工程师队伍不断潜心专研、开拓创新的内驱动力。
工程师队伍是建设人才强国的中坚力量,树立并弘扬“工程师精神”,进而与“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人才精神体系,将有助于提升和巩固我国全方位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筑牢精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