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跨媒介叙事考索与影像文化之思

2021-12-27 05:56程娟娟
电影评介 2021年16期
关键词:水浒水浒传英雄

程娟娟

《水浒传》自问世以来,受到讀者的热烈欢迎,很快就改编为不同的形式广为流传。采用何种媒介进行改编和传播,将会对信息的传播产生重大影响。在明清时期,《水浒传》主要被改编为戏曲、评书,进一步扩大了受众面。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开始出现了电影、广播、报纸、电视。《水浒传》出现了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同时《水浒传》的经典评书通过广播电台在民众中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第二媒介时代”以双向沟通与去中心化为特征,颠覆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出现了更多的改编方式,《水浒传》改编的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小说、动画、游戏等力图建构一个完整而宏大的故事版图。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水浒影视作品为出发点,探讨文学名著IP建构故事世界的过程。

一、跨媒介叙事

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以《黑客帝国》为例说明了跨媒介叙事的盛行不衰,“跨媒体叙事最理想的形式,就是每一种媒体出色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1]《黑客帝国》是好莱坞跨媒介叙事的典型案例,电影、电视、漫画、游戏等领域全面开花,打造了一个完备的电影故事产业链。

多种媒介对同一故事的再生产、讲述与传播,打破了不同媒介之间的壁垒,加强了媒介之间的互动,受众从中获得叙事体验的多重满足。“不同媒体各擅胜场,互为驰援;消费者自由流动,无远弗届。跨媒体叙事的洞见在于盗猎、游牧、故事世界等理论的构建。”[2]

跨媒介叙事力图塑造一个版图不断扩张的故事世界,展示的是一个在不断创新、增值、繁衍的故事世界。“故事世界就是随着故事里讲述的事件不断向前推进的一个想象的整体。”[3]各种媒介相互之间进行互文性生产,不同文本在内容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同时又不断进行新的开拓。

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水浒传》已经被改编为电影、电视、网络小说、网剧、网络电影、动画、游戏等多种形式(见图1)。以水浒影视为例,1998年版、2011年版《水浒传》电视剧比较经典地还原了原著面貌,《水浒英雄谱》系列电影成为英雄的个人传记,网络电影《水浒客栈》《梦游水浒之炊饼侠武大郎》讲述了今人穿越到古人身上发生的搞笑故事,《小戏骨:水浒传》展示了一个少年版的热血江湖。不同故事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参照,在补充、颠覆、创新、重述中交织成水浒故事世界的网状脉络。

在媒介融合时代,电影、电视剧、网剧、电视节目、有声书、动漫、游戏等借助网络进行传播,共同形成了传播合力,重构了文学经典的传播格局。在故事讲述上,跨媒介叙事建构了一个不断丰富变化的故事世界,同样的故事在不同媒介的讲述中得到了重构和拓展,满足了受众的体验和需求,让传统名著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二、《水浒传》影视剧的跨媒介叙事特点

自20世纪以来,取材自《水浒传》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叙事上更是花样百出。从时间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以内地拍摄水浒电影为主,到了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香港电影工作者拍摄了一系列水浒电影作品,90年代以来,电视版《水浒传》风靡一时。自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兴起,网剧和网络电影中的水浒作品异军突起,成为新的传播手段。

从类型来看,早期的《水浒传》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较早的水浒戏曲片《艳阳楼》(1906)、彩色戏曲片《武松》(1963)、《野猪林》(1963)。在摆脱戏剧程式化的窠臼之后,《水浒传》的影视作品出现了严肃正剧、英雄传记、搞笑喜剧、荒诞穿越剧等诸多类型,在故事讲述与叙事风格上进行了全新探索。

(一)变动的英雄叙事

《水浒传》中最吸引观众就是其中热血澎湃的英雄故事。“‘英雄’象征着弗洛伊德的‘自我’——自我对身份及自身整体性的探求。英雄的戏剧功能主要在于成长、提供认同对象和推动情节前进。”[4]《水浒传》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叙事经历了从热血的英雄传奇到解构搞笑英雄,再到重述英雄故事的三个阶段。

1.热血的英雄传奇。影视作品打造了一个庞大的水浒英雄谱系,主要以林冲、武松、鲁智深、晁盖、宋江等人为主。这类故事主要以大陆拍摄的《水浒传》系列电视剧(1998,2001)与香港邵氏电影《水浒传》(1972)、《快活林》(1972)、《荡寇志》(1975)、《武松》(1982)为代表。作品着重表现了个体英雄的成长历程与梁山聚义之后的故事,英雄聚义的慷慨激昂与后期征讨方腊的苍凉悲壮形成了鲜明对照,令观众唏嘘不已。

2.解构搞笑英雄。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兴起,“以平庸化、碎片化来结束英雄崇拜以及由英雄崇拜所导致的威权统治,还原分享的、平等的起点,获得大众的狂欢。”[5]一些影视作品试图颠覆既定的文化秩序,在打破权威崇拜的同时让观众获得一种宣泄的快感,如《水浒笑传》(1993)、《水浒笑传之林冲打鸭》(1993)、《水浒笑传之黑店寻宝》(2003)。在这些搞笑电影中,武大郎不再是窝囊委屈的小人物,而是颇有心计的小老板,而武松则跌下神坛,变得胆小无能,所谓打死老虎的英雄壮举只是一场误会而已。微电影《水浒英雄武松传》(2013)延续了这一风格,武松成为一个嗜酒如命、喜欢吹牛的小人物,高亢的背景音乐与武松猥琐的行动形成鲜明的对照,英雄形象的颠覆与亵渎令人大跌眼镜。

3.英雄故事的重述。在大众狂欢时代,颠覆经典成为一种时尚,亵渎英雄只能让人畅快一时,长期下去会造成受众的道德迷失,失去文化自信。一些作品开始重新讲述水浒英雄故事,为原来快意恩仇的侠义江湖增添几分人性温暖,英雄形象走向平民化。网络电影《智深传》中增加了一位充满爱心的小偷张灵儿的女性形象,鲁智深与张灵儿在朝夕相处中产生了感情,鲁智深还与张灵儿照顾的几个孤儿一起玩蹴鞠,这些细节让鲁智深的形象在粗犷豪放中增添了几分细腻温柔。由于早期水浒英雄故事影响深远,网络电影很难突破前期的巅峰,加上制作粗糙,经费不足,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

(二)故事世界的建构

水浒故事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不同的媒介可以各取所需,打造具有自己媒介属性的故事文本。

1.时空交错的叙事。传统的水浒影视作品表现的是北宋时期“乱自上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展现了在腐败的社会中英雄们无路可走的悲哀。后期的影视作品为了寻求突破,出现了更为复杂的时空背景,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现代人穿越到水浒社会中,《水浒客栈》(2016)描写的是在影视基地打工的宋将三兄弟穿越回宋朝的故事,三人遇到了种种啼笑皆非的事情,还被卷入情感的纠葛之中。一种是水浒故事中的人物穿越到现代社会中来。《水浒无间道》(2004)中描写的是武松和林冲转世投胎来到现代社会,成为嫉恶如仇的警察。《笑创水浒》(2016)讲述的是梁山好汉穿越到现代社会成为创业者,致力于打造城市联合办公空间的“WE+”的热血搞笑故事。

2.复杂的故事宇宙。不同媒介共同演绎水浒故事,水浒的故事世界变得更加充实饱满。一是英雄故事得以重述。小說中人物的性格较为单一,个性化还不够突出,在重述的英雄故事中,英雄的性格由类型化变得丰满立体,《水浒传之英雄本色》(1993)中林冲的性格由谨小慎微变得豪爽热情,面对高太尉的强权欺压,他坚持正义大胆反抗,他与鲁智深意气相投,一见如故,他与妻子屡经波折依然伉俪情深,这里充分体现了林冲性格的多面性。二是女性形象重新演绎。《水浒英雄谱之母夜叉孙二娘》(2006)重新演绎了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的故事,电影中的孙二娘少了几分粗鄙野蛮,多了几分女性的妩媚娇蛮。三是边缘人物得到关注。《水浒英雄谱》(2008)中还讲述了一些边缘化英雄的故事,如丑郡马宣赞、神医安道全、赤发鬼刘唐等。由于原作中对这些次要的英雄人物着笔甚少,在叙事中留下来空白之处,这为影视作品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3.变化的人物性格。在水浒影视作品中,水浒人物角色保持着稳定性和反转性的统一。一方面,受众对于水浒人物耳熟能详,为了满足受众的“期待视野”,英雄人物的性格保持了某种稳定性,只是在某些细节上进行补充完善。如鲁智深的侠肝义胆,网络电影《智深传》中的感情戏点到即止,无辜惨死的张灵儿构成鲁智深伸张正义的行动动因。另一方面,为了创新求变,某些影视作品会大胆改变人物性格,甚至会发生巨大的反差,在强烈的落差中产生戏剧效果。《笑创水浒》中人物性格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反转,草莽好汉李逵竟然成了一位美女,宋江成为到处沾花惹草的钻石王老五。《报告老板之水浒外传》中镇关西被塑造为心地善良、经常做好事的“活雷锋”,他与金翠莲的爱情故事不过是一场逝去的风花雪月。鲁智深实在找不到理由来打镇关西,每次来找镇关西都会被他的善良所打动。

4.侠义的文化精神。“武侠电影中时常贯穿着的武打场面虽在赤裸裸地表现着血腥与暴力本应被摒弃,但此种镜头却与国人崇尚侠义的文化精神和抑恶扬善的民族心理相契合,这为电影‘暴力情节’的呈现提供了合理诠释。”[6]水浒影视剧中不乏动作奇观,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林冲在山神庙雪夜歼敌、武松醉打蒋门神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打斗场面。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炫目的武打功夫,更重要的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战斗。精彩的武打场面背后蕴藏着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展示了英雄好汉们打抱不平、扶危济困的人生信条,这是水浒影视剧中重要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的文化血脉,成为指引现代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指路明灯。

(三)网络青年文化的影响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弹幕文化、网络游戏、同人文化、御宅文化等青年文化蔚为大观,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青年文化圈。赫韦德·帕克称青年文化为休闲娱乐文化,波·莱默尔认为“青年文化就是以音乐、舞蹈、青年文学、时尚风格互为补充的综合生活方式。”[7]青年文化以搞笑娱乐的方式抵抗权威话语的霸权,在解构权威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亚文化群体的另类风格被主流文化转换成大量复制的文化商品,在无形中被“收编”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从而消解了亚文化的抵抗特性。

一方面,穿越文化盛行一时。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搞笑段子,“小明,你的梦想是什么?”“有房有铺,自己当老板,妻子貌美如花,还有当官的兄弟。”“北宋有个人和你说的一样,他姓武。”[8]一些网络小说就是由此获得了写作的灵感,当一个现代人莫名其妙地穿越为武大郎之后,在金手指的作用下,最终抱得美人归,成功获得权势地位。这种逆天改命的模式并没有在网络电影中得到兑现。网络大电影《梦游水浒之炊饼侠武大郎》(2016)中的武大在穿越为武大郎之后,为了改变自己的凄惨命运,时刻防范潘金莲出轨,不让武松到外地出差,不再出门卖炊饼,可是不论他采取什么方式,最终还是改变不了他被毒死的命运。在这里,同种题材的网络小说与网络电影构成了有趣的互文,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加工和改造。以小人物武大郎为题材的网络小说主要是满足了年轻读者的愿望,获得了草根翻身的快感;而同样题材的网络电影则让观众在喜剧的背后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性和世界的永恒性。

另一方面,戏仿现象层出不穷。“文学定义既是必然的重复,同时又是自我消化;作者可以通过一种新排列或是未曾有过的表达成为其话题的‘所有者’,他避开低廉的抄袭者的外衣,穿着价昂的作者新装。”[9]在爆笑网络剧《报告老板之智取景阳冈》中,景阳冈的猛虎自称座山虎,在他寿辰之际,武松扮作奶头山虎彪前来拜寿。两人见面先煞有其事地对暗号,“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武松在取得座山虎的信任后,想办法离间了前来告密的狼,然后献上已经下毒的肥鸡作为寿礼,最终座山虎一命呜呼。武松则以正气凛然的英雄人物的造型,自豪地说:“我是景阳冈人民打猎军!”戏仿的对象选择的是经典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观众通过熟悉的台词、人物造型、故事情节很快联想到样板戏的桥段,通过这种戏谑性的模仿和变形,在解构和颠覆中达到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三、几点思考

(一)讲好创新性中国故事

与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性的好莱坞影片相比,目前中国故事的现代讲述并不尽如人意。大多数水浒故事的影视作品都是固守传统情节,人物性格比较单一,缺乏新意的故事很难吸引观众的注意。网络电影基本是重述林冲、鲁智深、武松等英雄的故事,对于在全球化浪潮中成长起来的网络受众来说,这种以标题蹭热度的“炒冷饭”的做法很快会让他们感到厌倦。

“只有想象力充沛的影视意指游戏才能给观众提供体验冒险、消费历史、获得替代性假想满足,享受视听感官狂欢盛宴的足够机会。”[10]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让受众与故事的文化内涵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对于水浒故事应该进行创新性、时代性、文化性的演绎,富有感染力和创造力的作品才能让受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满足受众对于当代影视叙事艺术的期待。

(二)开拓全新性跨界市场

随着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不同文化产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试图组成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跨界市场(crossover market)。我国目前还处在转型时期,电影80%的收入主要来自票房。美国电影产业链相对成熟,电影文化衍生品的收入占70%以上。电影文化衍生品包括相关书籍、玩具、文具、游戏、服装、生活用品等,电影基地也可以进一步开发为旅游景区。由于前期投入资金的巨大压力,国内出品方缺乏对于电影衍生品的统一开发和规划,导致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对于水浒题材的影视作品而言,最重要的是提高作品的艺术品质,只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成为爆款,才有可能进一步开拓下游市场。网络电影《水浒客栈》在拍摄时,同名小说在塔读APP上持续连载,试图打造热门IP。不过,由于电影热度不够,小说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网络小说与影视作品各行其是,导致文化链条的脱节,难以出现成功的文化作品。相信跨界融合将会成为今后影视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文化衍生品大有市场可为。

(三)丰富多元化的类型

“水浒”的跨媒介叙事表现为在多个媒介中进行文本的创作与传播。早期《水浒传》的传播以口头传播、图像传播为主,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水浒传》改编的电影、电视、有声书不断出现,扩大了《水浒传》的文化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文化产业的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传统媒介叙事主体主要由传者即媒介生产者建构,而游戏则是由受者即玩家建构,其叙事体系是在玩家游戏过程中形成,是一种基于玩家的个性化的选择之上的‘过程叙事’样态。”[11]游戏化叙事属于非线性叙事结构,每次由于玩家选择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会给玩家不断带来新鲜而刺激的互动体验。街机游戏《水浒传》以闯关升级为主题,玩家可以任选水浒传中的108个好汉角色,轻松独特的故事给玩家带来愉悦的游戏体验。

这种游戏的思维方式也体现在其他媒介之中。在网络小说《穿越从武大郎开始》(独断天涯)中,沈易穿越成武大郎,在系统的安排下,他获得了新手大礼包,包括技能(太祖长拳max)、物品(三颗小还丹、一个应急药箱),还获得了三项任务,如果一个月内不能获得500积分,将会永远留在这个世界。网络文学中游戏化的叙事方式自然会吸引一批电子游戏爱好者成为读者,打怪升级的模式对年轻网民来说非常熟悉,他们难以拒绝这种互动化的叙事带来的强烈吸引力。

虚拟场景的打造会造成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让受众“沉浸”其中流连忘返。目前,沉浸式叙事已经成为当下艺术创作的重要趋势,借助不同的平台建构统一完整的叙事语境,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升级,真正沉浸到故事文本中,获得精神的愉悦感与满足感。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前有些文化产业的生产者在利益的驱使下想尽办法吸引受众注意,这种无节制的感性刺激会造成作品审美内涵的消失,使受众陷入价值观迷失后的空虚之中。在国际文化交流过程中,价值观的表达至关重要。“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再丰富,如果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不被别人认同,那么就只是一个传统,并不能成为一种力量。”[12]在当下的部分影视作品中,对于传统文化不加甄别与转化,将暴力、美色当作噱头,把电影奇观与感官刺激当作最高追求,这样生产的作品只能是工业流水线上一部爆米花电影。

网络电影一直因为品质不高、蹭热度而被观众诟病。“网大生产所呈现出的电影片名‘高仿性’、制作的‘卫星化’以及电影营销的‘过度化’是当前网大成为‘现象级’的重要原因。”[13]网络电影《伏虎武松》从片名、海报、故事、人物等方面试图重复古典名著。富有吸引力的片名与热血澎湃的海报可以吸引一部分原作粉丝。“前六分钟”①中出现了美艳的新娘与咆哮的猛虎,造成了强烈的悬念。电影还出现了风情万种的贞三娘时不时露出自己的美腿,武松喝醉酒后的百人大战,这些所谓的看点在反复刺激观众后只会让观众无从回味。当下的部分影视作品呈现出重票房轻品质、重形式轻内容、重刺激无内涵的倾向,这些应该引起进一步的警觉。优秀的文化作品应该在符合时代需求和观众审美心理的前提下,展示人性美好向善的一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发观众的共鸣并进行反思,引人向善。

结语

“超越比较,关注跨媒介性的整合框架,不断探索各种媒介如何产生不同类型的故事世界,以及体验他们的不同方式,是在新的媒介语境中理解文学跨媒介实践的题中要义,也是推动文学研究随着媒体时代的发展而演进的重要议题。”[14]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水浒故事家喻户晓,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水浒叙事出现了跨媒介叙事的多种形态,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好莱坞具有宏大宇宙叙事框架的跨媒介叙事相比,“水浒”的跨媒介叙事更多的是零碎的个人英雄传记,英雄群体的故事并不多见,这也显示了中国电影美学“偏顿悟、少系统”的特点。如何让“水浒”的跨媒介叙事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武侠经典作品,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进而走向世界舞台,获得海外观众的认可,这是一个值得业界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7.

[2]施畅.跨媒体叙事:盗猎术与召唤术[ J ].互联网+,2015(4):98.

[3][美]玛丽·劳拉·瑞安.文本、世界、故事:作为认知和本体概念的故事世界[A].唐伟胜主编.叙事理论与批评的纵深之路[C].杨晓霖,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33.

[4]马华.概念为王 美国“高概念”动画电影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86.

[5]朱立元,祁志祥.美学与远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62.

[6]宋健.《武侠》对“侠义”母题的另类诠释[C]//宫承波,主编.新传媒(2014年第2期).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4:184.

[7]陈敏.青年亚文化批评话语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4.

[8]搞笑段子:穿越回北宋和武大郎一起卖烧饼[EB/OL]https://www.sohu.com/a/465200875_120602295.

[9][法]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60.

[10]陳旭光,吴言动.关于中国电影想象力缺失问题的思考[ J ].当代电影,2012(11):101.

[11]关萍萍.互动媒介论——电子游戏多重互动与叙事模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7.

[12]丁亚平,赵卫防.在新时代旋风面前 影视大讲堂(2012-2017版)[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60.

[13]齐伟,王笑.寄生性、伪网感与点击欲——当前网络大电影的产业与文化探析[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5):11.

[14]钟雅琴.超越的“故事世界”:文学跨媒介叙事的运行模式与研究进路[ J ].文艺争鸣,2019(8):133.

猜你喜欢
水浒水浒传英雄
英雄犬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重走英雄路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之品味及思考
绛红英雄谱
《水浒》求疵录二则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