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立体化教材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27 03:44:04朱大诚徐笑明宋渺渺况东吴慧婷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立体化生理学护理学

★ 朱大诚 徐笑明 宋渺渺 况东 吴慧婷(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是护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护理学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掌握正常人体生理学知识,对学好其他医学基础类课程或临床应用将有促进作用。但由于生理学所涵盖的概念及原理多,且理论和逻辑性极强,对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生理学的特点及专业培养要求,探索适合护生学好《生理学》的教学方法,这是《生理学》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网络授课平台层出不穷,尤其在理论与实践突出的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网络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教师基于网络平台在护理学专业的多种课程中实施了混合式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3]。为切实培养护生学习能力,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依照护理学专业的自身特点,对生理学教材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我们采用具有鲜明特色的《生理学》立体化教材,开展网络平台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并与传统课堂授课进行比较,探究《生理学》立体化教材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方便取样法,抽取我校2017级本科护理学专业1班和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班73人(男10人、女63人)为实验组,年龄(19.74±0.11)岁;选取2班73人(男11人、女62人)为对照组,年龄(19.76±0.14)岁。两班护生一般资料及入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均为四年学制,所用教材及任课老师相同。

1.1.2 《生理学》立体化教材《生理学》立体化教材包括纸质和数字两部分,为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朱大诚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4]。纸质部分按照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要求编写,共十二章,其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呈现方式与传统纸质教材一致。为便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与掌握,在各章设有“学习目标”“案例引导”“正文”(其中插入相关“知识链接”或“知识拓展”)、“本章小结”及“目标检测”等模块。数字部分与纸质部分同步,其数字资源上传至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建立的“中国医药在线教育智慧云服务平台”,根据《生理学》纸质教材设计制作的配套在线学习,其内容包括配套资源、笔记列表、章节练习、模拟试卷、错题本五个模块,各个模块紧密衔接,对网络教学内容的编排,做到由浅入深。(1)“配套资源”模块为平台与课本匹配资源,涵盖教材十二章内容,为网络平台主体内容,其资源多样化,每一章由电子教材、PPT课件和微课、动画等组成,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笔记列表”模块,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对重点、难点知识可单独列出,在复习知识过程中可直接查看。(3)“章节练习”模块作为回顾性模块,在完成对练习题的学习时,可直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4)“模拟试卷”模块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监督和自我评价方式。(5)“错题本”模块能直观反映学生在对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可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同时通过错题记录,有针对性进行问题讨论、咨询解答。网络平台还可关联相同账号,通过手机APP登录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五大模块围绕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对护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大纲,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生理学》授课16周,共48学时。对照组采用立体化教材的纸质部分按传统授课方式授课。其流程为:课前学生预习相应章节的纸质教材内容→教师完成课堂教学→课间或课后教师答疑→学生自测评价反馈→课程结束后进行终结性考试→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基于立体化教材(纸质+数字)资源的优势,采用“课堂授课+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其教学流程为:教师提前一周发布生理学学习内容和要求于网络学习平台→课前学生登陆网络学习平台学习相应知识点的微课、ppt课件等内容→教师按纸质教材完成课堂教学(主要讲重点和难点)→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师生互动,教师回答学生在线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登陆网络学习平台完成章节练习及模拟试题,自测评价反馈→课程结束后进行终结性考试→教学效果评价。

1.2.2 评价方法(1)课程成绩:课程结束后进行终结性闭卷考试,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同一份考卷,试卷题型、内容出自题库,进行流水阅卷。按照卷面成绩,将各分数段人数进行统计,以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良、大于60为及格分别统计两组优良率、及格率,且对两组平均成绩进行统计分析。(2)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实验组护生使用立体化教材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三个内容包括16个客观选项,涵盖对立体化教材的网络课程建设认同度、使用效果评价和建议等,于课程结束 1 周内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1.2.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按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计量资料按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1。

2 结果

2.1 课程成绩从《生理学》课程终结性考试成绩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人数主要分布在“80~”分数段,占比达45.2 %,对照组人数主要分布在“70~”分数段,占比为43.84 %;不及格率对照组为9.59 %,而实验组仅为2.74 %;在≥80的优良分数段人数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人数为36人(占比49.31 %),远高于对照组的22人(占比30.13 %),而<80的非优良分数段人数,对照组占69.87 %,远高于实验组的50.69 %(χ2=5.6,P<0.05)(见表1)。通过对两组平均成绩分比较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成绩为78.53,远高于对照组的73.84,且具有极显著差异(t=3.231,P<0.01)。以上说明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生理学终结性考试成绩比较(n=73)

2.2 问卷调查结果由表2可知,部分学生先前已通过其他网络平台学习生理学知识,超过90 %的护生表达了对生理学网络课程的需求,并有超过80 %的护生认为网络课程对于《生理学》的学习具有一定优势,70 %以上护生更愿意将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同步应用,且大于70 %的护生认为《生理学》网络课程值得推广应用。由此看出对于《生理学》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具有必要性。同时,护生对于生理学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见表3)。多于80 %的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生理学网络课程的学习;90 %的同学通过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巩固了课堂学习内容;超过70 %的同学能够从问题答疑中受益,这与前面的成绩结果相一致。从表4来看,在立体化教材网络课程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包括 “每章练习”“试题解析”“模拟试卷”“微课”等模块内容需要补充或完善。

表2 实验组护生对立体化教材网络课程建设的认同度

表3 实验组护生对立体化教材网络课程应用效果评价

表4 实验组护生对立体化教材网络课程的改进建议

3 讨论

3.1 立体化教材之混合式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复杂难懂,不易掌握。传统教学方式不仅受有限授课课时的影响,且授课形式单一。为此,寻求一种易学、实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成为必要,问卷结果也印证了护生对于《生理学》网络课程的需求和认同感。通过基于立体化教材构建的“课堂授课+网络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行网络教学的模块化,可在课前安排预习内容、学生自主查找学习难点、重点,做到在课堂教学前掌握浅显易懂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主要对重点、难点内容加深讲解,这样解决了教学内容多而学时不足的矛盾,同时对护生在预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讨论分析;课后护生通过章节练习,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并查找短板,指导老师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在线及时解决护生在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因此,混合式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完成自测题以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本研究通过对我校2017级本科护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生理学成绩比较发现,实验组成绩总体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立体化教材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生理学》成绩。这一结果与杨洪华[5]研究的网络开放课程应用于护生教学中能提高效果相一致,这也充分体现了《生理学》立体化教材基于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的优势。通过平均成绩、标准差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组成绩分布趋于稳定,与使用效果评价存在着因果关系,从而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混合式教学涵盖面广,在整体上能提高护生对《生理学》的学习能力;正是由于《生理学》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在护生日常学习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了《生理学》成绩。

3.2 立体化教材之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护生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护生对使用《生理学》立体化教材的网络课程满意度高。立体化教材中的网络配套学习资源很丰富,护生能利用琐碎时间,完成个人定制任务,通过对网络课程中知识点的微视频、ppt课件、在线笔记的温习等模块的学习,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完成章节练习题,以反馈检测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护生还可利用手机APP终端,随时随地学习网络平台的相关资源,使生理学知识被及时得到复习和巩固,这不仅提高了时间利用率,也极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护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生理学》立体化教材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适应当前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体现了互动教学、碎片化教学的特点。需指出的是网络课程不能完全替代课堂讲授,结合上述分析,护生更希望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两者兼顾,相互补充;通过面授,能很好地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护生普遍欢迎教师采用“课堂授课+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

当然,在《生理学》网络课程建设中,仍反映出一些问题,存在较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课程资源需丰富、配套内容需增加等。基于上述问题预增加章节练习、试题解析、模拟试卷和微课内容,并完善相关网络课程建设。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课程设计者和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3 《生理学》立体化教材值得推广应用《生理学》立体化教材的内容紧扣护理学教学大纲要求,在编写形式上力争多样化,做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以“教、练、测、答、拓”为核心贯穿到护生学习《生理学》整个过程,提高护生掌握和运用生理学相关知识的能力。本研究得到的终结性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与作者理念不谋而合。基于此,该教材及教学模式先后被应用到2017级、2018级、2019级护理专业的《生理学》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实践表明,《生理学》立体化教材的应用对护理学专业《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那么,在其他专业的《生理学》教学中是否能够取得同样的教学效果,值得尝试。为此,我们在与护理学专业具有相同《生理学》教学时数、相近教学内容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推广应用了《生理学》立体化教材及其教学模式,并得到了师生的认可。

综上所述,在目前数字化、网络化大背景下,仅以单一“课堂授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采用课堂面授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成效显著。基于生理学立体化教材之混合式教学能有效提升护生《生理学》成绩,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均有促进作用。在网络平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充分掌握好、利用好新技术和新手段,并不断完善、提高立体化教材网络资源的质量,保证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且提高运行速度,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同时,生理学立体化教材及其教学模式有望推广到其他专业应用,从而大范围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立体化生理学护理学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护理学杂志》稿约
护理学杂志(2021年1期)2021-02-04 09:53:48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