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与基本经验

2021-12-27 14:18魏立平
开发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甘肃贫困地区攻坚

魏立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70)

提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与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引领,以全国上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为恢宏背景,根据甘肃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甘肃各族人民尽锐出战、精准发力、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辉煌历程、创造的历史奇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归纳、概括和总结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形成的极其不平凡的生动实践、创造积累的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及其重大启示,从而从一个侧面有力而充分地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百年奋斗的过程中,领导人民群众逐步战胜贫困、过上幸福生活是其辉煌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庄严神圣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绝对贫困。“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甘肃贫困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而且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和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甘肃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不断向贫困宣战,始终坚持开展反贫困斗争,取得了显著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过程中,甘肃的反贫困斗争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决胜阶段。经过甘肃人民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最终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肃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值得回味,宝贵经验应该认真总结。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后,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反贫困斗争的成效日益显著。在全国人民的接续奋斗中,尤其是通过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界定贫困的标准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内涵不断拓展,扶贫开发进入巩固初步成果、加快脱贫进程、提高脱贫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据此,国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贫困人口要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在此背景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要求,一场“攻城拔寨”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贫困地区打响。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甘肃人民积极响应,迅速投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的脱贫攻坚“总攻战”。

一、新时代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甘肃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是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在脱贫攻坚的每个阶段、每个节点,都做出战略谋划、领航定向。对于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甘肃考察工作,经过对最贫困的东乡县“解剖麻雀”式的实地调研,提出要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要求甘肃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技进步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扶贫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改进干部作风[1]。

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甘肃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要做到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2]。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甘肃视察工作。在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脱贫攻坚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初心使命集中反映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永远都不能变。要把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工作的标准[3]。

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人民的深切关怀,对甘肃工作的指示要求,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彰显着实践的伟力,让甘肃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倍感温暖和亲切,深受鼓舞和振奋,极大增强了陇原儿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力量,是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二、新时代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进入新时代,按照新的贫困片区划分,甘肃在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藏区共有58个片区县,加上17个“插花”县,全省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区达到75个,占全省县区总数的86.2%,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任务十分繁重艰巨[4]255。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几次视察甘肃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甘肃工作尤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针对性极强的明确要求,甘肃必须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甘肃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在以往奋斗的基础上,以更加坚强的决心、顽强的毅力、精密的部署、扎实的工作,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了决战决胜的冲锋,持续不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不懈努力,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谱写了华彩绚丽的甘肃篇章。

(一)从基本省情出发形成脱贫攻坚新思路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特别强调,连片特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扶贫开发尤其是精准扶贫上,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省情实际,努力创新扶贫机制,积极探索扶贫新路,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部署展开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大决战。

2015年6月,甘肃省制定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贫困村饮水安全、动力电覆盖、通村道路、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生态环境、富民产业培育、电子商务、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乡村文化场所建设、社会救助、小额信贷、劳动力培训、干部人才、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县发展实绩考核17个专项支持计划,简称“1+17”精准扶贫行动方案。该方案对核实确认的贫困人口建立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整合省级20多个部门的涉农资金440多亿元,一次性切块下达到贫困县;在原有驻村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扶贫有生力量,精准帮扶重点贫困村,选派2.6万名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实现了6 220个贫困村都有县以上单位、部门选派干部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党员干部一定要以精准的视角审视扶贫开发工作,以精准的思维谋划扶贫开发工作,以精准的措施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甘肃省委、省政府结合甘肃省情,回应广大贫困群众的期盼,提出通过实施“1+17”一揽子政策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这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思路充分体现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自觉性,是甘肃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是甘肃决胜全面小康的制胜法宝。

(二)实事求是创造脱贫攻坚新做法

根据甘肃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甘肃省委、省政府明确规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建和要害是一定要做到扶贫的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方面的精准。对象精准就是防止贫困大数代替准确村户,目标精准就是防止战略目标代替节点任务,内容精准就是防止普遍要求代替特殊需求,方式精准就是防止习惯模式代替思路创新,考评精准就是防止泛化考核代替攻坚评估,保障精准就是防止常规支持代替倾斜支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做法。

一是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是搞好公共服务,就是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各种机制和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各种公共物品和服务[5]。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要靠基础设施的发达便捷支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瓶颈不突破,脱贫致富就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为此,甘肃各地突出推进解决贫困群众急需的村道硬化、安全饮水、户户通电、住无危房、通信设施和易地搬迁等重点公共服务工作。通过帮扶单位、帮扶干部与当地群众共同下苦功夫、硬功夫,解决了这些困扰多年的民生难题,真正使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二是把产业扶贫作为关键。贫困群众要致富,产业兴旺是关键,一个优质产业带动一批贫困群众。输血不如造血,造血还需活血,脱贫致富最有效的办法是帮助形成富有活力的特色产业,用实在有效的产业带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甘肃各地倡导、要求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大胆走向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其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规划并且抓好落实落地,设立专门由绿色通道下达并畅通无阻的各类专项发展资金,着重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最终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三是把智力扶贫作为前提。思想支配行动,只有思想领先才能做到行动自觉,只有意识清楚才能具有干劲,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既要充实口袋更要武装脑袋,只有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高素质能力,才能实现精准脱贫。为此,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用法治手段保障、促进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甘肃各地着眼于贫困群众劳动力的有效培训和素质提升,在贫困地区建立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规模、全覆盖开展普惠性、订单式、定向性、有实效的技能培训,大幅度提升贫困群众的自身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提高创造力,形成内生脱贫的主动力,从而奠定脱贫致富的坚实基础[6]。

四是把合理使用扶贫资金作为支撑。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撑,但是扶贫资金的使用不能搞平均主义,撒胡椒面,要整体谋划、科学整合、精准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使其发挥最大效用。省级财政部门创新了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方式,实行奖优罚劣、重点倾斜的政策,具体办法是充分发挥政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以县级统筹为主,通过市场配置使用好各类扶贫资金,主要支持贫困村道路、通信、安全饮水、校舍改造、就医看病、项目引进等紧迫项目的实施落地。同时,允许政府财政资金购买公共服务,探索、创新、创立符合贫困群众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五是把正向激励机制作为动力。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讲,为了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不断对人进行各种有效激励。为了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和帮扶干部的积极性,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甘肃各地创造性地建立了“减贫摘帽”激励机制,明确规定在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对于提前“摘帽”的贫困县、乡、村,原有扶持政策一律不变,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实行“摘帽”绩效与政绩考评挂钩,对提前“摘帽”的县乡领导班子给予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任用。创新推出中青年机关干部提拔前必须到贫困地区开展帮扶和基层锻炼、新考录和没有基层经历的公务员必须到贫困地区挂职锻炼等举措,以此助力党的作风建设从而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接受教育,提升素质,增强本领,践行宗旨,服务群众。

(三)努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脱贫攻坚是一个逐步推进的渐进过程,它的成效也是一个逐步显现的过程。在甘肃人民的不懈奋斗中,从2013年到2015年,全省共有10个县(区)实现整体脱贫,3 874个行政村摘掉贫困帽子,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33.2%下降到19.8%。至此,全省贫困人口还剩552万,成为需要攻克的最后堡垒[4]255。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做到“六个精准”,甘肃省全面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切实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勇于实施重大突破,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全面进攻。一是制定实施“一户一策”脱贫措施,因户因人精准制定和落实帮扶计划。二是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切实保证按时完成脱贫任务。三是彻底排查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努力做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四是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保证全面小康不落下一户一人。五是夯实贫困人口增收基础,努力追求长期效应。六是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保证重点贫困人口脱贫。七是深化拓展扶贫协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八是强化驻村帮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的组织、领导作用。九是完善考核评估,建立正确、有用的激励、导向机制。十是抓好问题整改,明确规定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改进。

在此过程中,甘肃省上下聚焦攻克坚中之坚,集中突破难中之难,以敢死拼命的精神、争分夺秒的劲头、求真务实的作风、前所未有的力度向绝对贫困发起“背水一战”的总攻。经过艰苦努力,到2020年年底,甘肃省552万贫困人口脱贫、75个贫困县摘帽、7 262个贫困村退出。甘肃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撕掉了全国最贫困地区的标签,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7]。

三、新时代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经验

(一)注重战略谋划,强化脱贫攻坚的统筹性

经过40多年的扶贫开发,新时代决胜脱贫攻坚阶段遇到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是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是必须尽快弥补的“弱短板”。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加强战略谋划,统筹聚合各方面的资源、资金、项目和力量,形成脱贫攻坚的整体合力。在具体工作部署上,首先,着手解决“谁来精准”的问题。坚持省、市、县、乡四级联动,落实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的有效做法,实现全省范围的联系全覆盖,进一步铺设、畅通了精准“滴灌”的“管道”。其次,着手眼解决“精准什么”的问题。持续开展扶贫攻坚行动,通过“六大突破”抓住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举全省之力各个击破、整体推进,从而使贫困人口以比较快的速度大幅减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加,农村面貌显著变化。再次,着手解决“怎么精准”的问题。开展了“1+17”精准扶贫行动,瞄准最贫困的堡垒,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因人施计,最终做到了扶贫政策精准聚焦、扶贫资金精准集中、帮扶力量精准聚合,通过精准发力取得全面胜利。

(二)注重精力聚焦,强化脱贫攻坚的全局性

甘肃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作为全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全省各个单位及其党员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健全脱贫攻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构和责任体系。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把主要精力和心思聚焦到脱贫攻坚,带头深入调研,带头谋划指导,带头督促检查,带头狠抓落实,树立了鲜明的工作导向,传递了强烈的示范效应。省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不定期分赴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调研、检查、指导、督促等工作,既确保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又示范引领了各级党员干部真正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脱贫攻坚上来,保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三)注重组合出拳,强化脱贫攻坚的综合性

脱贫攻坚战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度大、综合性强、时限紧迫的艰巨工作,靠单打一的办法、碎片化的政策、各自为战的方式难以取得决战决胜的效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指示要求,甘肃出台了“纲”“目”结合、系统配套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既明确了全省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办法措施,又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要求、措施方法、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凝练形成了一套符合甘肃实际的脱贫攻坚组合拳。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综合效应、实际效果充分显现,极大地增强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的进程。

(四)注重自我加压,强化脱贫攻坚的担当性

2013年甘肃全面小康指数为68.5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13个百分点,其中平凉、天水、甘南、定西、临夏、陇南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市州,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更大,最大的达到了17.07个百分点,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4]260。为此,在确定脱贫攻坚目标时甘肃必须自我加压,既要与国家有关指标体系和要求进行对接,又要制定自己的标准体系、措施办法。由此,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两步走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第一步,2015年到2017年为集中攻坚阶段,必须确保减贫3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 0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 000元以上;第二步,2018年到2020年为巩固提高阶段,必须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在全省全部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摘帽,全部完成农村全面小康的检测指标。通过自我加压、勇于担当的两步走战略,甘肃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五)注重方式转变,强化脱贫攻坚的创新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在扶贫方式上,特别要探索用投资收益来扶贫、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新路子,甘肃精准扶贫的各种方案认真体现和贯彻了这些要求。在扶贫的投资收益上,探索各种帮扶资金折股量化给贫困户,贫困户以折股量化资金、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资料和工具、农业设施等资源资产参股到各个企业或优质农业项目,按股分红,负赢不负亏。在金融资金支撑上,甘肃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授信贷款协议,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饮水工程建设;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为每个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资金支持,由省级财政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并按照贷款数量的3%左右,由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按7∶3的比例逐年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基本实现对全省贫困村和藏区有贫困人口行政村的全覆盖。在整合使用扶贫资金上,每年在省级层面统一整合涉农资金,依据需求清单切块下达到县(市、区),逐级按照扶贫规划统一使用,重点用于特困地区的贫困村、贫困户,以此助推脱贫攻坚进程。

(六)注重难点重点,强化脱贫攻坚的务实性

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甘肃省级领导在贫困乡村调研时,老百姓说得最多、最为期盼的是村道能修好,吃上干净水,孩子有人带,生病有医就,家里用上电,发展贷到款,早日挪穷窝等,这是广大群众最大的最实际的美好生活需要。甘肃抓住这些难点重点问题,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气改善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不具备脱贫致富基础的地方,加大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从2015年开始,对112万需要搬迁的群众,把教育引导与个人自愿相结合,每户落实5万元以内贴息3年的优惠贷款,帮助易地搬迁。2015年投入资金40.64亿元,开工建设435个安置点,每年完成20万左右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教育扶贫方面,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从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对贫困地区出台了有针对性的补助措施,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每年解决8 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政府贴息。学前教育从2015年开始,按照每生每年1 000元的标准,免除贫困家庭幼儿的保教费,同时按照每班20元的补助标准建设297所行政村幼儿园。电商扶贫方面,大力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成8个国家级试点县电商服务中心,建设75个试点乡的225个试点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农民架起了信息致富的“天路”,进一步筑牢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实基础。

(七)注重保障配套,强化脱贫攻坚的系统性

甘肃的实践证明,落实脱贫攻坚目标,必须强化制度的保障和配套,在帮扶责任保障、基层基础保障、人才支撑保障、党员干部作风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特别要把自上而下的“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发挥好。为此,甘肃省制定了《关于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办法》,出台了系统性的保障措施,主要体现在正向激励、惩戒约束、逢提必下、实绩考核等具体措施办法中,促使党员干部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中做到认识到位、思想正确、精力集中、措施聚焦、作风扎实、效果明显,以此指导、带动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八)注重狠抓落实,强化脱贫攻坚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要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甘肃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注重做到重要工作一竿子插到底、一张图绘到底,各级领导带头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调研督查,研究解决脱贫攻坚规划衔接、重大项目建设、力量统筹调配等问题,加大工作指导和协调的力度。通过自上而下的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责任压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抽调省直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专项督查组,深入14个市州,不定期对脱贫攻坚落实情况进行暗访检查,发现问题、查找不足、通报整改,有力促进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成效,最终夺取全面胜利,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猜你喜欢
甘肃贫困地区攻坚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甘肃卷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