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情感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1-12-27 14:20:23陈媛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师生关系

陈媛

[摘要]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基于素质教育背景和青少年成长对“自我同一性”的关注,本文选取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高中班级“情感建设”的路径。通过开展相应的班级活动、设置学习小组、构建家校联系平台等路径,呵护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班级“情感建设”,推动情感教育发展。

[关键词]高中班级建设;情感教育;师生关系;家校关系

《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说明,爱是教育的灵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尽管不直接参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但却对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信念能够导向自我实现,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所说的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证实了教师的热心、同情心和富于激励的倾向性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对“自我同一性”的探索是青少年关注的焦点。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自我同一性”定义为“一个与自我有关的概念”,由个体所固守的目标、价值观和信念构成。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时期,在高中阶段开展情感教育有助于孩子与父母、老师、同伴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促进表达和交流,帮助青少年构建统一的人格框架,形成健康的人格。

“情感建设”是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我国,高中情感教育虽有提倡和实践,但大都收效甚微。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却难以得到相应的学生情感反馈,难以解决学生情感建设问题。面对此种“德育低效”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情感建设”路径的一系列研究,挖掘情感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价值,为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方式,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客观定位,悦纳自我

“悦纳”一词首见于1983年《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维护》一文。随后,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登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八条标准中提出“悦纳自我”,指的是个体欣然接受现实自我的一种态度。帮助学生悦纳自我,进而接受现有环境,并积极调整生活态度和学习方式,这对普通班的班级建设来说十分重要。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生而追求卓越。普通班的班主任很难保证自己所带班级的层次能够符合班里每一位同学的期待,因而在面临分班时,有的学生非但不会热爱新班级,甚至会产生抵触新班级的情绪。若想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就需要班主任引导学生客观定位、悦纳自我,认识到“卓越并非指超越别人,而是要追求个人的完善”的道理。对此,笔者采用了集体测试的形式,主要流程如下:

第一步:卡罗尔·德威克关于“固定型心态”和“成长型心态”的心理测试

结论:我们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的。

第二步:幸福故事汇(幸福=60%的童年生活+10%的情感生活+40%的个人实现)

结论:童年生活不能改变,情感生活不可预知,只有“个人实现”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第三步:给“高中生”下定义:中考优胜者+大学预备生

结论:在校的每一名同学都是拥有争取大学入学资格的人。

通过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对现状有科学的认识、对未来有充足的信心、对班级有积极的期待。在这种积极心态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对个人的学业追求也变得十分主动自觉。

二、健康交往,正向期待

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在其著名的关于实验者偏见的研究中发现,被试者会按照他们认为的主试者想要的结果来行动。同时,报告指出,教师对学生的信念会产生类似的“自我实现预言”,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的成绩有正相关。有研究报告称,教师期望和学生未来成就之间的相关准确率约为75%。

国外有八项大规模的调查得出了一条共性的结论——亲密关系能预测健康(Berkman,1995;Ryff & Singer,2000)。孤独者受到健康问题困扰的危险性较大,他们常常会有更大的压力、更差的睡眠质量,表现出更多的自杀行为(Cacioppo & Patrick,2008)。对于处于超高学习强度和极大学习压力环境中的高中生,班主任无疑要考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氛围。许多研究表明,倾诉痛苦感受不仅對身体有益,同样对精神状态也有益,拥有朋友和家人支持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因而,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有正向的期待与情感支持,也要让学生之间产生团体合作和情感沟通。

笔者尝试将班级分成7个小组,每组6-7人。小组最基本的功用是分担班务,每个小组设大组长1名,按组员所擅长的学科设学科组长各1名,负责相关学科学习活动的组织与监督,让小组内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交集,让每个人在组内都担负起对他人的责任,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期待与需要。

当然,收发、检查作业等事务性的互动是极浅层的人际交往形式,课堂上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才是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以语文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常有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小组讨论能够更充分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的思考更充分、表达更完整。这样的组内交流环节,不仅给平时不善表达的同学指定的话题,让他有了专属的思考、表达的机会,也给了不善倾听的同学机会,让他能够看到其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但仅是课堂上的交流还不能充分地促进情感沟通,小组的团队建设也尤为重要。小组设立之初,笔者让各个小组的组长组织策划一张本组的海报,要求有每一位组员的肖像、座右铭和学习目标,且成品一定要好看。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发觉彼此的特长——擅长绘画的、写字漂亮的、创意十足的、技术先进的,还让学生的特长在这个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尽情地展现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组员们也对彼此的长相、性格、价值观有了充分的认识。

然后,笔者尝试建设小组内公正平等的交流体系。在班级管理中,德育常规、课堂活动和自查型作业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日常对组员的个体表现进行评分积分,积分程度影响其在组内表决公共事务时的发言权。例如在换座位时,小组之间按一定顺序轮换,但小组内部组员的位置可以按积分自行协商。当每个人的要求都不再是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时,学生也会从中认识到沟通应有底线和依据。

通过小组分工,在学生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班级生活的想法和感受。这不仅让班级的运转更加有序,也让学生间的沟通更加多元、关系更加密切。

三、破解监督,建立支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班主任要想带好一个班,必须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

为此,笔者通过约谈家长与学生,共同商议出一个学生、家长、老师都认可的“三方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日常学习的要求、现阶段学习目标和每周休闲计划(主要是游戏时间的限制),给学生自主管理的机会,对学生在行为上予以约束,在情感上给予支持。从目前阶段看,学生期中考试成绩较之前取得了较大进步,在学校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也积极了许多。

这种家、校、生三方协商的方式,旨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去追求一个自己认为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让家长和老师的监督转变成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支持。在唤起学生对求知的渴望的同时,来自师长同伴等方面的情感支持,也是支撑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力量。

参考文献

[1](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夏丐尊译.北京: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09,10.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杨心德,吴红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美)帕帕拉(Papalia.D.E.),奥尔兹(Olds.S.W.),费尔德曼(Feldman.R.D.).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M].李西营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9.

[4](美)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1.

[5]王伟,王法君.怎样带好一個班[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2.

[6](前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5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3
探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及对策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1:49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9:03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2:19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