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羊
“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主要学段目标与教学内容。说起习作,新课标规定:自第二学段(3-4年级)开始,学生们就要开始面对书面形式,进行行文习作练习。对于“写作教学”要求,新课标也有提示,指出“要降低学生的写作起始难度”,“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除此之外,新课标还特别提到: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不断“提高自我写作能力”。作文,是语文教学的综合体现,是考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习作教学策略,应当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和关注的内容之一。考量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综合语文习作规律,结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教学实践,本文尝试从“仿写”入手,力图开辟一条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新途径,仅供大家借鉴思考。
一、何谓“仿写”
仿写,又被称为模仿优秀范文再写,是学生在理解、掌握优秀范文基础上,在同题材或相似题材作文中,借鉴范文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或行文布局等方面,进行模仿和加工的写作过程。小学习作中的仿写练习,不是简单的机械模仿,更不是不假思索地原文抄袭。仿写体现的是学生对范文作者习作经验的借鉴,是习作由自我的无规范表达向优秀的规范性表述的过渡,是体现习作行文的提升和修正过程,其中包含习作行文的创造性。通过对语文教材的深入研究,结合中国语文传统教学实践,不难发现: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向来重视对学生作文的仿写训练,从“照样子写一写”到“读一读记一记”,从“日积月累”到“课文背诵”等,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在鼓励学生向优秀范文(好词短句)学习,都在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改造或创造,将优秀范文在实际交流(口语或习作)中加以应用。
二、小学习作教学中“仿写”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语文是工具类课程,需要长期积累,考量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习作教学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特征最为集中的表现形式。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二学段(3-4年级)刚刚涉足习作学习,学生在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积累、语言表达等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书面行文表达与真正的作文要求,尚存在很大差距。该阶段学生刚刚从口语交流(写话)中受过初级训练,语言表达刚刚获得初步自信,面对习作练习时,存在用语失范、词汇欠缺、书写不畅等难题,习作学习恰处于摸索探究阶段。此时的习作教学,若不对其行文习惯示范性引导,若不对其习作行文架构规范化引领,若不对其行文思维优质化培养,将可能错失其习作培养最佳期,将无形中增加他们未来习作学习难度,甚至会因习作行文表达不畅,挫伤作文学习积极性,影响其作文能力水平发展。
三、小学习作 “仿写”教学策略研究
《这儿真美》是一篇写景类的习作练习。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细致观察,将身边的美景介绍给读者。那么,在本章习作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仿写”练习完成教学任务目标呢?
(一)仿不离宗:仿写要紧扣单元习作要求
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在练习中强调: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样的习作要求,与本单元习作要求高度一致。在本单元导语的第二点习作要求中,明确指出: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提醒和引导学生在景物描写中注意焦点汇聚,行文过程中要行文集中,以防止写散写偏。比如,在“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时……”主题描写中,有学生分别描写了小花园里的花兒、草儿、昆虫等多个物种,以多角度体现小花园美景。这样做,虽然内容上丰富起来了,但由于要描写的内容过多,学生缺少驾驭能力,很容易造成了文章松散无力不良后果,事实也证明了这种猜测:该同学在习作中每个物种都想表达,但每个物种的表达都不深入生动,表达发散,弱化了主题,习作效果不佳。经过课堂教学指导,该名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将花园真美的描述,聚焦为“争奇斗艳的花儿”,并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重点表述,精炼了习作内容,提升了习作生动性。
(二)仿不离文:仿写要贴合单元教材结构
在符合习作要求的前提下展开练习,是习作“仿写”课堂教学前提。在此基础上,仿写教学不是无源之水,更力求根植教材文本,从仿照优秀教材文本谋篇构思入手,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以课文为仿写对象的习作练习。还是以《这儿真美》主题习作为例,其中有这么一个写作主题,说的是:“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通过对教材的系统分析,我们发现:本单元精选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多篇美文,以不同角度描写祖国河山壮美和自然风光,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行文布局结构,值得我们在习作练习中,加以学习借鉴。在《这个真美》“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特别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分析《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第二自然段,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等内容引发学生积极效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习作练习中,有的同学借鉴《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文章结构,进行了如下主题仿写:“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有金色的梧桐,翠绿的青松,彤红的枫树,浅黄的胡杨。一片片,一排排,在广阔的田野里交错”。该同学通过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文章结构的借鉴仿照,生动描绘出秋天树林美好景象,较好完成了《这儿真美》的主题习作练习任务。
(三)仿不离言:仿写要善借单元教材语言
习作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结构仿写,更要重视对教材文本语言词汇的借鉴。指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及运用教材内的优美语言词汇,充实其习作语言应用,提升其遣词造句能力。仍以习作《这儿真美》课堂教学为例,其中有这么一个习作主题,内容为:“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看到这么一个主题,我们首先要问:池塘边到底有哪些景色会如此吸引人呢?针对该习作主题,有些同学立刻想到了池塘里的“鱼”,于是便借鉴本单元教材《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内的文本语言,仿写出如下的池塘美景,他在习作中写道:“池塘中各种各样的鱼,游来游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嘴巴红红的,在水里悠闲地吐着泡泡;有的浑身扁扁的,像把扇子,游动时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鼓鼓的,身上长着尖刺,仿佛要随时反击外来之敌。各种各样的鱼儿,在池塘里游动,数也数不清”。有的同学则想到了池塘边的草地,借鉴本单元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语句,仿写出如下的塘边美景,内容为:“池塘边上是一片美丽的草地。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微风吹来,花香四溢”。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在习作练习中注重对优秀教材文本内语言借鉴,增加词汇或语句的仿写机会,不仅可加深学生对课文教材的理解,更可切实提升学生的真实习作水平,一举两得。
总之,语文是基础性课程,也是工具性课程。语文学习具有长期性和积累性,习作是学生综合利用语文知识,进行文字组合和创造的应用过程。习作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质养成的重要基石。小学习作教学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创造力观察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规范的强化。小学阶段的习作“仿写”教学策略,无疑是一条通往优质习作能力培养的便捷之路。根植文本教材,立足写作要求,借鉴课文优秀章节谋篇结构,汲取课本优秀范文语言,积极引导学生在习作练习中进行仿写借鉴,可大大增强学生习作兴趣,提升学生习作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