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妍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绘本阅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绘本阅读对习作的促进作用,剖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低段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了绘本阅读与小学低段习作教学的三项融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绘本阅读;低段习作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1—0109—03
绘本是绘画作品与文字相辅相成的故事书,文字少但图片丰富,图画传达的故事比普通文字更直观形象。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阅读通俗易懂的词汇和句子,并结合形象的画面,可以将文与图组合成结构完整且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的故事。学生阅读绘本时思维活跃,完全沉浸在了绘本故事中。因此,绘本阅读能激起低年级学生的閱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并最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绘本对小学习作教学的促进作用
绘本用图画和文字表达了儿童的生活,精美的插图加上简洁易懂的文字表达,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也是发达国家首选的儿童阅读刊物,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据调查显示,相比于语文教科书而言,绘本可以一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投入到绘本中,爱上阅读,积累知识,丰富语言,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因此,阅读绘本是提高小学低段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语文低段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低段习作教学主要以写话的形式为主,笔者对当前小学语文低段习作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学生怕写作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因年龄尚幼,不仅阅读方面的能力还未完全发展成熟,语言表达能力也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低年级学生在进行文字阅读时存在较多困难,许多学生因难而生畏,对阅读不感兴趣,对写话也不感兴趣,同样对写作也存在极大的抗拒心理。
(二)学生的观察力不足
看图写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大部分小学生观察能力不足,不能对图画进行有序观察,写话时不能用流畅的语言将图画上的内容描述下来,表达没有重点,更谈不上对画面内容展开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习作缺乏童真童趣。
(三)学生的词语积累量不够充足
小学低段的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语文知识积累量不够,导致习作内容句式较为简单,语句较为平淡,还会出现语句表达不通顺、句式口语化、对语句缺乏修饰等问题。
三、绘本阅读与小学低段习作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精选绘本,以阅读促进积累
鲁迅先生说:“看书如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这样,要通过博览群书,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为写作提供素材积累。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基础。
1.精选绘本。选择绘本是进行绘本阅读的前提。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参差不齐,需要教师精心挑选适合小学低段学生阅读的绘本。教师在选择推荐绘本时要关注以下几点:
(1)语言通俗易懂。小学低段的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就要求绘本所使用的语言通俗易懂,要贴近孩子的语言表达。阅读难度降低,才会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常态化的行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学生在充分阅读绘本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才能夯实习作的根基。
(2)图画精美,编排构思有趣。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画,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阅读绘本是通过图画来联想内容的,所以一本好的绘本一定是图画会传递信息,这样孩子看图画的时候就基本能了解绘本的内容了。绘本在编排形式、构思与语言表达上一定要诙谐幽默,别出心裁,这样的绘本才能吸引学生深入品读、感受绘本故事中的真善美,才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积累生动丰富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逐渐增强学生的习作能力。
(3)绘本意境要贴近学生的世界。一本好的绘本必须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1]。选择与学生生活情景相关的绘本内容,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大大增强,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绘本故事中,与书中的人一起笑、一起哭、一起痛、一起乐。在阅读有趣又富有生活气息的绘本时,学生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丰厚了自己的人生积淀。
2.阅读绘本。绘本阅读与传统语文阅读课有很大区别,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达到以读促积累的目的。
(1)诵读——走进绘本。绘本最基础的阅读方法就是诵读法,师生通过诵读走进绘本,了解绘本主要内容。低段的学生认识的字少,不具备独立阅读绘本的能力,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自主阅读。因此,教师应先打开绘本,把故事大声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走近故事中的形象,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又激起了学生阅读绘本的愿望。在教师大声朗读之后,学生对绘本故事的情节有了初步认识,此时捧着绘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大声诵读,感受绘本语言的魅力,加深对绘本的理解。
(2)表演——体验绘本。表演的形式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师生诵读绘本后,教师要根据绘本的情节选择适宜表演的环节,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以口头对话、神态、肢体语言等形式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绘本的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逃家小兔》时,教师组织学生扮演小兔和兔妈妈的故事,深入理解绘本内容,体会绘本表达的情感。演小兔的小演员一边蹦蹦跳跳,一边吐着舌头对兔妈妈说:“我要跑啦!”演兔妈妈的小演员一脸温柔,细声说道:“那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演小兔的小演员一边做着划水的动作一边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演兔妈妈的小演员假装用力抛出钓竿:“那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学生表演的兴趣高涨,在游戏中轻松理解了绘本,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以说促写的目的。
(3)探究——问根绘本。绘本不同于普通的语文教材,在读绘本的时候,要图文结合,既要读懂精炼的文字,也要读懂精美的图画。要达到看图并找到画面中有趣的地方这一目的,则要用到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文字和画面之外的意思,引导学生发现文字没有表达出来的细节,感悟绘本的内涵。通过运用探究阅读法,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走进绘本奇妙的世界,明白绘本深层的含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力、认知力和思维力。以上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读说结合,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综合能力。要想让学生笔下生花,首先就要让学生能说会道,说是写的前提。
1.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由于小学低段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进行习作时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绘本故事中的问题讨论、心得分享、主题交流等途径,学会表达,在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大量的习作素材。
2.教会学生规范有序地说。《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学生提出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低年级写话教学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学生说得规范,有条理,表达了真情实感,就成功了一半。
绘本精美的图片和简单有趣的故事情节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可利用绘本图片连环绘制的特点,指导学生规范有序表达,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3.说写结合,巧妙遷移。“想说”是第一步,“会说”是第二步,当学生达到“会说”的境界,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发现绘本中的语言规律,科学地渗透写话训练点。例如,教师在教学绘本《小猪变形记》时,小猪的心理活动特别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学生非常喜欢绘本有趣的情节,教师就设置了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对小猪说说心里话。交流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把对小猪说的话写下来,将说与写有效结合,巧妙迁移,从而达到以说促写的目的。
(三)读创融合,放飞思绪,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可以非正式地写下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想象力,可以编写简单的纪录片和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教师应抓住绘本故事情节的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创编,以培养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2]。
综上所述,绘本阅读在低年级学生学习和成长中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能够大大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其他知识素养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燕露.发掘绘本资源助力习作教学——谈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2):64-66.
[2]刘晓芳.刍议绘本阅读与小学语文课堂习作教学的有效融合[J].安徽教育科研,2019(08):102-103.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