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敏
从教24年,永昌县第一小学数学教师朱怀堂被人亲切地称为“守望者”“最强大脑”“知心大哥”……每一个称呼背后都是同行、家长和学生对他的认可。
“守望者”,是因为他坚守山村19年,用青春为偏远贫困山区的儿童送上知识的甘泉。哪怕进城工作5年了,仍记挂着山里的孩子。
“最强大脑”,是因为他教数学,被学生认为有一颗智慧的大脑袋,博闻强记,对知识信手拈来,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法把数学题目讲深讲透。
“知心大哥”,是因为他课余时间经常和学生聊天,像大哥哥一样关心学生的生活,谁有心里话都愿意给他说……
扎根山区的“一棵树”
1997年前,朱怀堂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永昌县新城子镇邵家庄小学任教。学校坐落于祁连山下,青山绵延,山高路远,条件艰苦。
“刚参加工作时,交通很不方便,村上每天只通一趟班车,一周只能回一次家。学校条件也很艰苦,吃的是水窖水和干馍。家长教育意识不强,学生辍学严重。”朱怀堂回忆起当年,仍禁不住地感慨山區教育的艰苦。
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多教师不愿到这个地方来工作,即使来了也干不了几天。与朱怀堂同时分配任教的,有的很快就“远走高飞”了,有的“改弦易张”,另谋出路了。唯独年仅20岁的朱怀堂,似扎根于黄土地上的一棵树,在这片土地上一干就是11年。
11年里,他不光教语文,也教数学,任教班级的成绩始终居镇域内学校前列。学校也因为有像朱怀堂这样一批教师的坚守,成为了新城子镇的示范学校。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朱怀堂被调入新城子镇西湾小学。朱怀堂和他的同事们又默默在这个山村小学耕耘,而且一干就是8年。
2015年,全市教育资源整合,西湾小学学生从300多锐减到几个。面对着空荡荡的学校、几双求知的眼睛,朱怀堂继续选择了坚守。直到最后两名孩子找到合适的学校,朱怀堂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所奉献了爱心、挥洒过汗水的学校。
2016年,因教育资源的整合,朱怀堂被调入永昌县第一小学。在山区小学工作的19年中,高原的风吹黑了朱怀堂的脸颊,磨损了他的青春,但他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为自己在城镇小学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丰富充盈了人生。对于这个选择,朱怀堂说:“在乡村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我不怕苦,为了乡村的孩子们,所以我要留下来。”
朱怀堂的同事高占年告诉记者:“朱老师的眼里没有差生,学生只是在认知、情感、态度上有差别,无论多么差的学生,在朱老师的教育下都会有进步。”
传承知识的“长流水”
调入永昌县第一小学后,朱怀堂担任数学、科学等科的教学,并负责学校数学教研组工作。
他每学年坚持听课60多节,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在听课的同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然后思索着将之落实在教学中。
朱怀堂常说:“给人一桶水,自己必须是长流水,甚至要有一河水。”他将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的生命,在业务上追求卓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多年的教学经验,他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与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中,他认真学习新课标,撰写心得体会30多篇,摘录笔记达25万多字。
在数学教研组工作中,朱怀堂以教学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即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为中心。努力落实“四项任务”,即进一步规范数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强化数学学科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全面开展网络学习和读书学习活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规范备课、上课、教学研究等教学活动,努力打造学校特色亮点。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朱怀堂积极推行“小学数学四步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135”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等,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在个人业务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时,朱怀堂还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手把手地指导新教师备课、上课,组织课后集体探讨,指导他们上好达标课、优质课、汇报课、研讨课,积极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
朱怀堂时常指导青年教师上课,指引他们走教研教改之路,在他的带动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数学组孙菲、李元、孙光鹏等新教师在业务提升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张文晶、李元、刘佳颖等教师在省市县各级优质课竞赛中多次获奖;青年教师刘绍香、王迎花、李伯忠等在各级各类教学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他还带领教研组全体教师向教研要质量,学校教研氛围浓厚,教研教改成果显著。
2015-2016学年,他还积极参加了城乡教师置换交流学习,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学习的重要。通过理论总结、学习实践和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还为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此,才成就了课题研究的丰盈、坚实和博大,才成就了他和诸多同仁的喜悦、多姿和精彩。
近5年,朱怀堂先后主持并参与省级课题5项,市、县级课题5项,通过省级鉴定3项、市级鉴定3项、县级鉴定2项;撰写的论文和执教的优质课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十余次。2013年,他被评为永昌县骨干教师,2014年被评为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2019年被评为永昌县名优教师,2021年被评为永昌县第一小学“十佳教师”。201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面对过去的荣誉朱怀堂能泰然处之,面对过去的成绩他能做到再接再厉。他认为,教师发展首先应该是心灵、精神的成长,或者说生命的成长。这些“内隐”的东西,需要花费较大力气、较长时间才能有所改变。所以他觉得教师要始终讲敬业和奉献,始终要践行为人之道、从师之道。他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他始终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每一项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每一项工作都做得精益求精,令同事羡慕,让孩子们喜欢,让家长放心。
关爱学生的“知心大哥”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曾受到金昌市表彰的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他把满腔的热情全部倾注到了学生身上。他把教育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等堆砌起来的系统工程。在平时的工作中,他能主动地关心学生,尤其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特殊学生,他总是用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用心去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他本着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的教育策略,进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年级的罗莉(化名)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单亲家庭,生活困难,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朱怀堂准备了文具、校服、书包、蛋糕等为她献上一份爱心,让这个可爱的孩子过了一个愉快的儿童节。
朱怀堂带过的班里有一个孩子患有自闭症,脾气古怪,对周围的人都充满了敌意,发起脾气学生们都怕,还不愿意和人说话。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朱怀堂从一张纸条开始,堅持每天和她通过纸条交流。刚开始,她还有点抵触,久而久之,也习惯了这样的交流。一次次的鼓励让这个学生脸上日渐有了笑容,也愿意开口和同学们说话了。
“现在,这个学生已经上高中了,还经常给我和她的朋友打电话,邀请我们到她家去玩。看到孩子的变化,我比谁都高兴。”朱怀堂感慨地说。
朱怀堂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重复着平凡的事。每天早上七点多,他就早早地来到学校,开始了一天平凡而又繁重的工作。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学生病了,他带着去看病;学生的作业本掉页了,他帮着装订好;下雨了,他会提醒孩子们准备雨伞……面对这样的老师,家长感激,学生感动。
任教以来,他就这样播撒爱的种子,收获爱的硕果。一位家长说:“朱怀堂不仅是孩子的老师,也是我们的老师,他让我懂得了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采访中,家长们都说:“有朱老师教我们的孩子,我们都放心!”
朱怀堂当年教过的学生金兆飞,如今在永昌从事融媒体工作。他说:“朱老师业务能力很强,教学方法多样,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法把题目讲深讲透,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的欢迎;生活中,他是大家的大哥哥,经常和同学们聊天,关心大家的生活,谁有困难都主动帮助。虽然现在我们工作了,但一提起小学老师,首先想到的便是朱老师。”这口碑,胜过金杯、银杯,更是对他多年工作的无价回报。
二十四载从教路,一十九年乡村情,朱怀堂凭着共产党员的赤诚,挚爱着教育事业。“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是朱怀堂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其自律的信条。怀堂走在自己钟爱的教育大道上,渐行渐深,并且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教育的春天。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