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明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重视农业经济发展是国家和民族的立身之本,对社会和谐稳定具有较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针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促使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同时在2019年,国家全面部署了扶持小农户提升现代农业能力的相关战略和政策,明确提出重视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耕作效率提高,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依据过去的理解,所谓农村,主要是以农民为主、以农业为主,而未来的乡村,应该是一、二、三产合一,生产、生态、生活、生命四生合一,那么以后在农村居住的人也应该是新农人,乡村必然也应该是新乡村。
1.1 小农经济概念。小农经济的概念则是指以家庭为单位,满足自身粮食需求、生产资料归个体的小规模农业经济模式。我国的小农经济历史相对悠久,最早可追溯到黄帝时期,并在春秋战国时代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结构。随着历史的发展,小农经济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并始终作为社会的主要劳作形式。
1.2 中国式小农经济。中国式小农经济是近现代出现的一种革新理念,其是在人民公社制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新经济概念。由于人民公社制度所实行的三级所有和队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促使小农经济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特色。并且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后,鼓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集体土地明确以家庭为单位、按照人口进行均分划分。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促使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促使传统的农户家庭呈现出新的特点,即是半工半耕、以代际分工作为基础开展劳动。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式小农经济在劳动力缺乏、高新技术引入不足的形势下,出现小规模、分散、落后的特征。
1.3 小农经济的存在价值。根据中国式小农经济的现状特点,虽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仍具有较为重要的存在价值,是我国农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3.1 有利于为农村农户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小农经济下的农村发展思想比较注重土地,通过家庭农业生产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为人们提供生存生活所必须的生产资料。比如近几年虽然小农经济的增速较为缓慢,土地生产和种植趋向规模化,但仍有不少农户选择保留部分土地来维持生活所需。
1.3.2 有利于保障社会粮食安全。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对粮食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同时粮食种植具有高风险、季节性等特点,在保障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存在战略时间长、涉及环节多等问题。而小农经济的存在,能够保证粮食自给率,并有效抵御外部风险的影响。
1.3.3 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人口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相对复杂,而就业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下,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就业问题十分突出。通过发展小农经济,可带动相关劳动内容和工种的增加,从而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渠道,有效缓解就业难的现实状况。
1.3.4 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小农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农村家庭可持续向上发展的可行性,加大小农投资,可促使农村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激发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实现农村全面发展。
2.1 土地撂荒现象普遍。由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存在具有一定价值,因此加强其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我国的小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比较显著的即是撂荒弃农现象趋向常态化,农村户籍人员从事农业活动的数量越来越少,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则是因为部分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较差,农田分布呈现不均匀的局面,加大了耕种难度;其二,小农经济的耕作方式大多是以小规模经营为主,种植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受自然气候影响大、风险大,通常其生产回报率都较低,家庭经营亏损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农户的种植意愿有所下降;其三,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房屋改造和异地搬迁等活动频繁开展,促使耕地面积发生变化,而且受交通影响,多数农户选择土地流转或撂荒,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向前发展。
2.2 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小农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还包括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因为当前气候多变、极端天气频发,导致农业生产的风险增高,生产回报率降低。相对而言城市务工,农户能够获得更为可靠和更高的收入。所以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从事小农经济的人口越来越少。并且在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完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劳动力不愿在农村发展,导致农村劳务数量大幅减少,农村地区人口出现留守化、空巢化等特征。
2.3 农业现代化程度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前进,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逐渐重视农业现代化。因此在近年来的农业改革中,对改善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水平提出了众多政策,切实扩大农机推广范围、扶持高新农业技术发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种植。但对于小农经济的耕作模式来说,其生产的农产品直接用于自身生活消费,对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引进重视程度不高。
3.1 建立小农经济合作组织。自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以来,小农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关注的重点。基于当前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针对小农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结合未来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中国式小农经济的科学发展路径。首先应当改善固有的孤立分散特征,打破传统限制,通过建立小农经济合作组织,以实现适当的规模经营。即是按照小农经济的发展特点,以农户经营为基础,组建农村合作组织,提升小农经济的生产能力和效率。并利用合作组织创建特色农业品牌,与二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持续焕发中国式小农经济的活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3.2 出台相应的惠农扶持政策。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未来进程中需进一步完善惠农扶持政策,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失等问题。通过增加惠农补贴以提高农户种植及回乡创业积极性。比如可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实行合作社股份分红、扩大农业补贴项目范围等,吸引农户继续种植,以此实现小农经济劳动力需求得到满足,增强创新发展能力。这一系列惠农政策,助推了农业产业建设,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全力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以此来充分激发广大农民内生发展动力,让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主体的有力杠杆,这更是推动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主要能量源。
3.3 提高现代化农业技术水平。对于未来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发展,应当以政府为主导,协调社会各主体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得到推进。切实加强现代化技术在小农经济中的引进和推广应用。首先在技术创新方面,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协助小农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以强化技术集成和创新。比如依托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建设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其次是针对技术进行开发,应符合当地小农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地区科技相结合,重点提高农村劳动水平、知识水平,以便于更好的承担科技创新应用成本。具体措施为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创新科技研发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等。最后对小农经济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可定期委派专员,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教学。同时也可借助新媒体开展网络宣传和授课,扩大应用技能的推广范围,实现农业技术信息进村入户。另外可建立综合性数据平台,收集和共享农业数据、价格行情、农贸服务等信息,保障农户实时了解和掌握农业动态,调整经营种植结构和模式。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农业发展趋向规模化方向前进,但小农经济作为我国现代农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具有一定的长期发展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应当积极推动小农经济的创新发展,改善以往的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等问题,实现小农经济与二三产业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高小农竞争力,以实现农业经济整体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