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意见建议

2021-12-26 03:43刘永松欧阳天泉段德洪袁经相明家琪钟秋瓒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于都县菜农基地

刘永松 欧阳天泉 李 峰 段德洪 袁经相 邱 慧 罗 杰 明家琪 钟秋瓒

(1.于都县黄麟乡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 江西于都342300;2.于都县农业农村局 江西于都342300;3.赣南科学院/江西省设施蔬菜技术创新中心 江西赣州341000;4.赣州市农业农村局 江西赣州341000)

于都县地处江西省赣州市东部,是赣、闽、粤三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1],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富含硒元素,非常适宜发展设施蔬菜[2-4]。近年来,在赣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下,于都县抓住“全市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重要契机,把蔬菜产业作为全县重点产业来抓,将蔬菜产业打造成“种植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利益联结最佳、乡村振兴衔接最优”的支柱富民产业[5-7]。目前,于都县已建成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1个、千亩富硒蔬菜基地5个,累计建成设施蔬菜面积0.27万hm2;全县蔬菜年播种面积1.45万hm2,产量超45万t,产值超20亿元,蔬菜已成为于都农业名副其实的首位产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围绕如何将本地蔬菜产业打造成为国家水平产业,于都县农业农村局专门成立蔬菜产业发展调研组,通过对于都县各乡镇蔬菜种植企业、基本农户、合作社等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于都县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县蔬菜大棚面积突破0.27万hm2,建成5个千亩基地,连片20 hm2以上基地实现乡镇全覆盖。二是特色进一步鲜明。生产基地建设推动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和品种特色化,全县“一村一品”的特色蔬菜生产村镇越来越多,如潭头村的丝瓜、平安村的豆角等,目前,“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正逐步向“一乡一品”的格局发展演变。三是标准进一步提髙。所有生产基地在蔬菜种植中,都严格遵行规划、品种、育苗、销售、质量监控“五个统一”的标准。

1.2 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县政府牵头连线,通过与赣南科学院签订蔬菜科技服务协议,与赣州市蔬菜产业“两中心一基地”合作等方式将本市的蔬菜科研单位与蔬菜生产基地通过“联姻”,开展蔬菜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研发合作与示范,取得了较好的合作效果。二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于都县蔬菜种植专业村(组)聘请技术员,免费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大力实施乡(镇)蔬菜技术人员定向培养计划、原乡(镇)“三定向”农技员提升计划和种植能手、基地技术员培育计划。

1.3 生产田间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绝大多数蔬菜基地的管理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科学管理意识更强,懂得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南方气候特点的品种及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对引进的山东寿光等来源于北方的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了较广泛的普及,加强了对蔬菜病害预警预防意识,对设施蔬菜的认识有了明显转变,部分基地还做到了真正的精细化管理,如段屋乡、梓山镇等基地种植的丝瓜,起垄整齐划一、田间整洁干净、植株生长整齐,所有整枝打杈枝条、烂叶等一律清除棚外集中堆放处理等。

1.4 蔬菜种植效益持续向好

经过调研发现,全县大部分乡镇在2020年秋冬茬蔬菜销售价格呈长期高价位态势的背景下,种植效益明显。如梓山镇菜农种植茄果类蔬菜、段屋乡菜农种植冬瓜均取得了5 000元/亩的收入;禾丰镇、梓山镇等地推广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本菜农 (贫困户)”的组织形式,通过龙头企业服务产前产后的种苗、农资、技术、销售等,把种植环节交还给农民,大棚蔬菜年纯收益稳定在1万元/亩左右,蔬菜种植效益进一步凸现

1.5 产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据统计,全县共有110多家农业合作社发展蔬菜产业,带动蔬菜经营主体2 000多个 (户),带动8 0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人均年增收1.72万元。一是建立“龙头企业+农户(贫困户)”和“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经营、园区务工、现金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二是组织技术培训,实现技术扶贫。先后对贫困户当中的蔬菜种植户组织3次专门培训,接受培训人数为400多人次;深入田间地头送技术、送服务,接受技术服务的贫困人口为1 000多人次,切实解决了他们生产当中的技术难题。

2 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2.1 资源环境优势

一是自然资源优势。于都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环境非常适宜发展设施蔬菜。二是人口资源优势。设施蔬菜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其生产是一个劳动投入比较大、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产业,劳动力是影响设施蔬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于都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总人口11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余万,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

2.2 区位优势

于都县区位优势明显,是赣、闽、粤三省交通枢纽,赣龙铁路、兴泉铁路、厦蓉高速、宁定高速穿境而过,半小时以内抵达赣州主城区,融入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的水运、高速公路、普铁、高铁和航空立体交通网络,距广州、深圳、南昌、厦门等城市仅需3~5 h车程,便捷的物流和区位条件对发展蔬菜产业很有优势。

2.3 政策优势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赣州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基地;支持赣州建设面向东南沿海和港澳地区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同时于都县作为《赣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中打造的6个蔬菜产业重点县之一,未来有望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将于都蔬菜产业打造成为全省蔬菜大县和蔬菜主产区。

3 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销售市场有待继续开拓

当前于都县设施蔬菜销售还是以被动销售为主,基本上依靠批发商上门收购或农户自行联系,且全部是鲜销,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呈休化产业体系。种植户在销售环节花费时间和精力过多,产销脱节,销售渠道不畅,订单农业少,都是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3.2 富硒蔬菜品牌引领作用有待提升

于都县已培育如于都富硒丝瓜等一批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特质富硒蔬菜品牌,但当前于都县赣南富硒蔬菜产业基础不强,富硒蔬菜主要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上,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富硒高端产品相对不足,在富硒蔬菜加工生产中企业与农户没有建立起利益联结、利润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效应弱。

3.3 本土农技队伍力量有待继续提高

于都县乡镇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科研水平和技术项目推广力度薄弱,导致一些有效实用的项目实施难以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于都县蔬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于都县现有农技推广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知识结构陈旧,在新进人员中,专业不对口、学历层次低无法满足基层农技需要,导致存在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先进实用技术普及不力等一系列问题。

3.4 菜农种植水平有待继续提升

通过调研及整理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目前从事蔬菜种植的多数为妇女和老人,掌握和理解新技术的能力有限,菜农或是以传统的蔬菜生产经验为主,或是盲目引进外省技术,对技术员依赖心理较强,未能因地制宜摸索出适宜赣南地区设施蔬菜生产的技术。

3.5 种植风险大,菜农积极性有待提高

一是自然灾害风险。尽管蔬菜的生产周期相对较短,但易受自然灾害天气的影响。调研中发现如黄麟乡、禾丰镇等地受风灾影响,梓山镇等地受水灾影响,给当地菜农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二是市场风险。由于大部分菜农自身的综合素质有限,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判断,盲目选择种植品种,再加上市场信息传递不畅,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多个乡镇经常会出现蔬菜滞销贱卖的情况。

3.6 品种选择有待继续规范

于都县在蔬菜品种选择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良种试验、示范、推广机制不健全,新优品种推广速度缓慢,其次是品种搭配不合理,菜农在选择品种时过分追求早熟性,忽视产量和品质,上市时间比较集中,收益不稳,另外部分菜农文化素质低,判断品种优劣的能力差,因盲目引种或购买劣质种子而造成的生产损失时有发生。

4 推动于都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4.1 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蔬菜生产基地

打造样板基地,重点选择具有多年蔬菜种植历史,且基础好、菜农积极性高、能够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的蔬菜产业示范村,对示范村进行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蔬菜产业高效发展样板基地。对原有的规模较大、规格较低、棚龄较长的蔬菜基地进行改造,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使改造完的大棚长度、间距合理,高度适中,光能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从而增加棚菜生产的科技含量。

4.2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打响富硒蔬菜品牌

对于都县前期调查圈定的富硒农业产业发展区全覆盖示范种植,树立标识牌,按照“七个有”(有办公室,有组织机构,有技术规范,有发展规划,有管理制度,有产品展示柜,有注册品牌)的标准打造示范基地。在富硒基地建立基础上,对生产资料质量、特色品种选择、种植户栽培技术标准化、产品“三品一标”等、物流运输等每一个环节认真把关,生产出优质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建立稳定的高品质富硒蔬菜供应。在此基础上强化宣传营销,讲好品牌故事,创造品牌内涵,唱响富硒品牌。

4.3 调整蔬菜产业结构,做到布局区域化、产品特色化

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优势,做好市场调研,规划生产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有特色、有规模、有市场前景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同时依托赣南科学院等技术力量,加快优质蔬菜品种和专用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对粤港澳市场消费进行详细调研,根据中、高端消费群体进行市场细分和品种定位。

4.4 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由政府支持蔬菜产业政策补贴,如蔬菜价格低迷时给予政策补贴的价格保险,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大棚损毁给予补贴的大棚保险补贴,建议3~5年进行一次换膜补贴,支持蔬菜生产垃圾处理政策补贴,多年种植后给予土地改良政策等。二是对企业吸引本地农户或从外地引入“夫妻式”种植户开展“承包式”生产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及给予一定比例的政策兜底资金补助或贴息贷款,确保菜农在创业初期有信心参与蔬菜生产。

4.5 强化基地建设及其综合生产能力

要对老旧蔬菜基地进行改造提升,对普通多连体大棚改造提升为双拱双膜防虫网多连体大棚,提高大棚冬季保温性能,增加蔬菜产量,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安装外遮阳网,夏季减少阳光直射,降低棚内温度,改善蔬菜产品品质。解决蔬菜基地排水不畅问题、缺水问题、棚内土地不平整问题等,增强蔬菜生产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于都县蔬菜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于都县菜农基地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于都县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调查研究
启航
我的基地我的连
赣州市于都县第二中学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菜农和学问家
露水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