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雁琳(整理)
最早的家庭作业包涵了什么内容?古人也有做不完的作业吗?我们且来聊一聊过去的作业模样。
主要反映先秦礼制的《礼记》就提到过“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居学”即平居自学,可以算作古人的家庭作业。
两千多年前的家庭作业则对应当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按照古人的设想,课后作业要集中精力辅助“六艺”功课进步。在《礼记》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中,作业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理念,不是强制的规定。所以,古代最初的作业虽然目标明确,但内容宽泛,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进度或强度要求,更没有事后的检查和惩罚机制。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时候的古人作业更像自学。
国子监作为明朝层次最高的中央官立高等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明初,朱元璋重视国子监的发展,衍生出了丰富的教学活动样态。
明代,国子监的课外复习活动主要包括三种形式:背书,每三日要背书一次;作文,每月要做课业六道;写字,每日要仿写一幅字帖。这些课后复习活动分堂、分小组进行,对监生的要求十分严格。这不仅是对监生日常学习的规定,也是对教官修改作业的规定。另外,监生每月的课业内容经司业审批,送入内阁,以备皇帝查看。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出现,作业的功能和形态都发生了急剧变化。科举考生的学习压力猛增,直接表现为作业不再像以前那样凭自觉、凭兴趣了。这种压力也传递到学童身上。
唐代学童的每日作业基本上是学习3 到5 个字,每个字练习30 到100 遍。老师会在纸的每竖行的顶端和中间各写同一个字的范字,空白处就是学生反复临摹范字的书写地带。老师还要检查功课,签字。老师批改作业时写的是“休”,类似于今天的“阅”。等学童到了高年级以后,要想读书,首先得自己抄。到那时,学生更重要的作业就是抄书了。
1947 年,商务印书馆发行《假期作业课本》。其中的“作业指导”部分内容显示,国语占了小学生暑假作业的很大一部分,主要内容为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后再给出“生字意义”“词句解释”“段落大意”“全篇要旨”“体裁”以及“研究问题”。算术作业以应用题为主,包括水果类、生活类、财务类等应用题。公民训练则列出了一系列“反省条文”,类似于儒家所倡导的“吾日三省吾身”。劳作作业要求小学生不仅要做手工、做菜,还要练习雕刻以及研究一项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