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教师/唐琴(张家界市第一中学)
天气预报生活指数又添新成员——蚊虫叮咬指数。
蚊虫叮咬是一件令人不堪其扰的事情,也存在一定的感染与疾病传播风险。为了更好地预测和预报蚊虫危害,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于2021 年夏天首次发布北京“蚊虫叮咬指数”。该指数将蚊虫密度从“主动监测”向“及时预报”转变,把未来3 天蚊虫密度分五级进行预报,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天气预报发布“蚊虫叮咬指数”,是个新鲜事儿。蚊虫的叮咬往往使人烦不胜烦,“蚊虫叮咬指数”的发布,为人们出行、旅游、上班、上学等日常活动提供合理的防蚊建议,可谓贴心又暖心。
其实,“蚊虫叮咬指数”并非是神奇的“黑科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早在2019 年便开展联合科学研究,利用监测大数据建立了模型,结合多学科专家研讨,形成了蚊虫叮咬预测预报机制。可以说,“蚊虫叮咬指数”的发布,既扩大了天气预报气象服务的内容,又让天气预报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如此,实现了“破壁”和“出圈”,令人耳目一新。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天气预报的需求,已经由单纯的气象服务拓展到对城市环境、自然风貌、活动风险等全方位的“生活预报”。花粉指数、飞絮指数、虫害指数、观星观鸟指数、防火指数、汽车尾气指数、热岛指数、感冒指数等,都成了城市居民个性化的生活需求。
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天气预报,它涵盖诸多新鲜内容,凸显了天气预报回归生活、全方位为生活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内涵。
随着技术手段越来越精细、监测网络越来越完善、信息采集越来越广泛,天气预报已经逐渐走出“天气”,服务更多“人气”。
不仅天气预报如此,越来越多的传统节目也正在改变以往的内容形式,以更接地气的内容吸引着老百姓的关注。如: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北京新闻》增加了“走进北京网红打卡地”这一内容,邀请游客们一起打卡各个旅游景点;凭传统文化节目频频“出圈”的河南卫视,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传统文化表达方式,频频“惊艳”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