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教师/马卫红(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第一中学)
儿女在外工作的“空巢老人”、独自打拼的“单身青年”,如何面对生病后的“孤独就诊”?“职业陪诊师”这个新兴行业应运而生。该行业的需求量较大,但目前入行门槛低,缺少专业的培训机制,所以并未普及。“职业陪诊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职业陪诊师”是指专门以陪同患者就医为工作的人员,他们陪患者挂号、做检查、取结果、拿药品,陪一个又一个患者度过人生中的“孤独时刻”,解了很多孤身患者的燃眉之急。
医院规模递增,布局日益复杂,不同医院就医有不同流程、规范和要求……这些,都增加了患者的就医难度。“职业陪诊师”的产生顺应了市场需求,有利于帮助患者就医。但作为一种新型职业,“职业陪诊师”缺乏行业制度规范、准入标准和平台约束。如何规范“职业陪诊师”的边界,保障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权益,值得深思。
官方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 亿人,我国人口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医疗信息化程度加强;老人“一体多病”,看病要跑多个科室;对网上挂号、手机支付不熟悉等造成了部分老人看病难的现实。老人在忍受病痛的同时,还伴随着孤单与寂寞。“职业陪诊师”可从侧面弥补快节奏发展带来的家庭陪伴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消弭老人与智能社会的“数字鸿沟”。此外,部分老龄患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是就医问题,还有代际矛盾和陪伴需求。
网络上流行的孤独级别测试将“一个人看病,一个人做手术”列为“终极孤独”。时代飞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却无法弥补“空巢老人”和“单身青年”的精神孤独。他们或有着子女远去的无奈,或有着疾病困扰时的无助。冰冷的现代化技术、扑鼻的消毒水味带给他们无限孤独。
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职业陪诊师”温暖而独特:于老人,他们短暂地充当了家庭成员的职能;于都市青年,他们是陌生又亲近的朋友。他们照顾了患者的身体,也给无数孤独者带来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