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
摘 要:线上教学常态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线上教学时如何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有效成为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课题。线上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更多的要求和挑战,它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更要求教师尽快更新教育理念,在“研究—实践—改进—再实践”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线上教学;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能力;道德与法治
2020年初至今,全世界都在经历一场疫情的大考。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我国表现出的大国情怀和气魄,使每个亲历过的人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教育。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冲在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抗击疫情。可令人遗憾的是,在非常时期,有一些公民故意隐瞒病情、谎报行程、闯卡滋事、聚众就餐等,这些公德缺失的行为可能引起疫情传播,让抗疫英雄的辛苦白费。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把这些贴近生活的事例正反面作为教育素材,应用于对学生进行真、善、美、假、丑、恶的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为道法)课程的教育之中,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在特殊时期通过线上教育让学生学会辨析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如何在完成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任务的同时,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线下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问题引起了我对道法课程线上教育的思考,也使我对学科微课有了新的认识。微课不能仅仅是由简单视频、图片罗列的片段,它更应该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若能认真设计微课,对提升自己常规教学水平、增强特殊时期教学时效性,提高自己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水平都有极大的帮助。
一、微课教学的内容要精挑细选
微课时间过长会损伤学生的视力,设计微课时,教师需要注意教育内容的提炼。
例如,根据我国传统节日设计“端午时节话端午”的微课。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也知道粽子和诗人屈原有关,但仔细查找资料才发现,端午节并不是起源于两千年前屈原生活的时代,它的历史能追溯到再之前一千多年。此外,端午节在古代还有驱邪避瘟的象征,端午节又是自古以来的“卫生节”。通过精心备课,把这些鲜有人关注的内容穿插进来,把这个传统节日和人类抗击疫情的事件结合起来,通过短小的微课,学生不仅对端午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通过本课引起了学生对除病杀菌、远离疾病的重视,认识到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大家的事,有了这个屏障,生活才能更安全。这样深度挖掘的既有趣又实用的教学内容,值得广泛使用。
二、微课的设计要精雕细琢
材料充分了,主题、内容确定了,还不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微课更不例外。在进行微课录制前,为了突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反复琢磨每一节课包含的环节,琢磨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步骤,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教学语言是否生动、符合逻辑,每一个画面的选材是否突出了主题。
我结合當前社会上追星现象设计了“我也追‘星’”微课,以自疫情发生以来,钟南山院士的事迹为切入点。为了使学生对这位可敬的老人有更多的了解,我将钟南山院士在2003年非典时的珍贵视频资料以及他小时候的成长视频片段收录到微课中。学生感觉非常新鲜,通过钟南山的成长历程知道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曾经也是懵懂少年,以此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雄心壮志。通过钟南山的伟大贡献触动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偶像观。
提炼真实、生动的教育素材时,为了避免线上教育的“隔靴搔痒”,要精心设计每句话、每个活动,要精挑细选每个图片、每个视频。这是微课设计成功的必要保障。
三、微课设计的技术要精益求精
微课虽然以图片、视频、声音为主要载体,但要求却很高,任何疏忽都可能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先进信息教育技术,提高自己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这也是做好微课设计的技术保障。
道法学科每一分钟的教学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隐藏在教师设计的每一句话、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里,所以每一节微课都要精心研磨,既要弥补线上教育的不足,又要恰到好处,不能画蛇添足;既要用围绕发生在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事,避免空洞讲解,又要始终保持有仪式感、令人温暖的教育。高品质的课程能够把一颗颗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这些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公共意识、文明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关爱意识才能一点点地建立起来。
微课教学设计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机遇,更是一个挑战。在疫情之前,你曾只把它当成“餐”后甜品、水果,虽然能够为学生补充“营养”,但不是必须全力以赴地去打磨。可是经历了疫情,你不得不把它当成线下内容一样,去精心设计时,从最初的“一个片段”的认识到“由一个片段代替一节课的内容”再到“得心应手”,设计微课、完成微课的过程使你感觉到了它的实用。当你达到了得心应手的阶段,你会发现你的课堂教学已经更上一层楼,这就是微课的魔力。
微课教学设计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同时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而且要更新教育理念,在“研究—实践—改进—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提高教学能力。
■ 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