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化呈现与传播方式研究*

2021-12-25 03:41
大众文艺 2021年23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艺术歌曲文旅

吴 凯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研究显示,中国艺术歌曲可分为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具体分为:学堂乐歌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后。其代表人物李叔同、黄自、陆在易等。歌曲题材涵盖社会生活、战争年代、爱情生活等现实主义题材。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世代相传的音乐文化,在中国艺术歌曲呈现中,将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化呈现与网络传播、文旅传播相融合,打造融合下的中国艺术歌曲音乐文化,提升中国艺术歌曲文化品牌影响力,提高观众的欣赏能力,并开发系列中国艺术歌曲音乐慕课、移动互联平台的网络传播创新形式。如今的中国艺术歌曲推广不再只局限于传承,也应当将中国艺术歌曲推广融入大众音乐文化中,使欣赏者沉浸在传统的文化氛围中流连忘返。

一、网络传播融合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呈现特点

目前,网络传播融合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呈现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艺术歌曲与网络传播的结合特点、中国艺术歌曲与网络传播策略、中国艺术歌曲与全媒体项目的应用方向。围绕中国艺术歌曲音乐文化为主题和对象的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保护方面的研究和项目的介绍性研究,关于如何转化接受方式、创新网络传播方式的系统性的学术研究欠缺,没有形成连贯的研究脉络体系。就此问题,研究者就网络传播融合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呈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应用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如音乐慕课的网络传播、品牌推广、项目应用等多种传播途径,研究内容多元化,但对于网络传播融合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呈现的创新和传播影响力研究甚少。

“中国艺术歌曲的网络传播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介质的新型传播模式,有利于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文化推广。”要求内容注重音乐文化内涵的发掘,运用好网络传播融合下的艺术呈现创新形式,提升音乐文化品位,联合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音乐文化呈现和保护,如何更好地推广与传播中国艺术歌曲音乐文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网络传播融合下的中国艺术歌曲音乐慕课呈现形式

网络传播形式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有效促进了中国艺术歌曲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此形式是在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呈现实验性研究基础上的深入性研究,研究以“音乐慕课—网络传播—呈现形式”的科学化过程为基础,以全媒体融合—内容生产—受众接受的过程性研究为参照,从受众对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化呈现在音乐慕课的应用与创新研究的认识接受过程开始,研究从“应用意义—全媒体融合—作品呈现—音乐元素碎片传播”展开,对于音乐慕课内容创新再现和网络传播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力是整个过程性研究的关键。

当前,媒体资源丰富,自媒体平台和用户数密集,网络传播融合下的音乐慕课实践呈现形式种类众多,“包含了直播平台、微信小程序、高校MOOC教育平台等慕课网络传播形式,其慕课内容包含演唱技巧、作品处理、舞台表演等相关内容,如戴你歌唱、美声之林、音悦艺道等音乐慕课品牌。”

例如,音悦艺道音乐慕课网络传播,围绕中国艺术歌曲体裁展开研究,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化,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网络传播保护和推广,并且,“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呈现模式,线上以歌曲的介绍、示范、表演为主。线下以招收演唱学员、培训演唱以及相关基本理论知识为主,聘请相关名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在中国艺术歌曲音乐慕课网络传播作品呈现中,可分为近代作品、古诗词作品、新创作作品。例如近代作品:《思乡》作词:韦瀚章,作曲:黄自,《玫瑰三愿》作词:龙七,作曲:黄自,《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词:刘半农,作曲:赵元任等近代作品。古诗词作品:《我住长江头》作词:李之仪(宋),作曲:青主,《红豆词》作词:曹雪芹(清),作曲:刘雪痷,《点绛唇·赋登楼》作词:王灼(宋),作曲:黄自等古诗词作品。新创作作品:《祖国慈祥的母亲》作词:张鸿喜,作曲:陆在易,《江河万古流》作词:苏叔阳,作曲:王立平,《我的深情为你守候》作词:陈道斌,作曲:栾凯等新创作作品。

三、文旅融合下的中国艺术歌曲艺术化呈现形式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艺术融合已成为主流创新模式,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融合呈现形式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共举办民俗活动15133场,比去年增长了 3.9%;游客6211万,增长34.5%;演出数量50178次,增长19.0%。”数据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融合项目的成功案例,在对文旅融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运行机制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围绕传统文化、媒介文化、文旅融合三个不同维度来考量,效果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融合项目,对于中国艺术歌曲文化在旅游产业中应用的综合影响力,进行更为有效的传播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运行策略。如何进行文旅融合下中国艺术歌曲的推广与传播方式研究的正确引导,是研究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艺术歌曲文化在旅游产业中应用的综合影响力、中国艺术歌曲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的意义、旅游演艺形态的可视化尝试、艺术歌曲文化与文旅交互影响力、艺术歌曲活态化”等研究方向是文旅融合下的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化呈现形式的研究突破点。

2018年、2019年的两届中国艺术歌曲比赛在中国上海举办,比赛吸引了全世界各地选手前来参赛,参赛者众多,许多国外选手也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上海。本次比赛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这次活动除比赛之外,围绕活动主题项目众多,如专家课堂讲座、主题性演出展演、走向基层演出等相关活动内容。与此同时,很多选手除了正常的比赛之外,还深入了解了上海这座国际美丽之城。“文旅的结合,重点在于文化的内涵,两届中国艺术歌曲比赛由上海来举办,显示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地位,加强中国艺术歌曲音乐文化走向世界化的决心和任务。”

如何更好地融合中国艺术歌曲文旅文化内涵,这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艺术化呈现形式的根本。例如,两届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艺术歌曲比赛,组委会设立了黄自演唱奖,要求选手演唱一首黄自的作品。黄自,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其作品有《玫瑰三愿》《红豆词》《思乡》等作品。组委会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中国艺术歌曲精品,这正是在上海创办中国艺术歌曲比赛目的,也是宣传文旅融合音乐旅游的价值体现。

本次活动,对于文旅融合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呈现形式与传播方式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

江苏作为东部文化经济强省,音乐项目种类众多,艺术教育资源丰富,自媒体平台和用户数密集,定期地举办中国艺术歌曲音乐文化节,“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中国艺术歌曲代表人物赵元任,江苏常州人,其代表作品《教我如何不想她》。我们可以利用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充分借鉴上海的发展经验,进一步将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效结合。大力的宣传中国艺术歌曲音乐文化,进一步将中国艺术歌曲音乐文化节打造成地方知名特色音乐品牌。”

四、移动互联平台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呈现传播方式

围绕移动互联平台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呈现形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移动互联平台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结合线上或线下两种不同的推广传播方式,如主题性演出、音乐沙龙、开发音乐文化产品、专家讲座等多种线上或线下形式,积极的开发新创作的中国艺术歌曲作品,提升文化品牌,推广中国艺术歌曲呈现形式多元化的创新效果。

“移动互联平台的网络传播以成为大家的一种碎片化网络学习方式,通过一部手机,利用网络平台,给受众者推送关注的信息,便捷方便,实现了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例如,围绕中国艺术歌曲体裁研究的移动互联手机微信小程序平台,通过移动手机订阅号,定期推送相关中国艺术歌曲的信息。手机微信小程序课程模块可分为声乐课程、乐理课程、钢琴伴奏等联合式课程模式,与此同时,定期推送专家讲座,分析作品、讲解歌曲内容。在浏览慕课的同时还穿插了PPT歌谱与多媒体为辅助设备,包括旋律元素、动画元素、文字内容以及网页的设计,使得学习者有一种直观的理解。与此同时,手机微信小程序可以线上或线下推广优秀作品展演、名家课堂、主题性比赛等相关服务,结合线上或线下两种不同的传播方式,这对于移动互联平台下的中国艺术歌曲呈现传播方式研究意义重大。

注释:

①管萍.从文旅融合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J].绥化 学院学报,2019.39(05):22.

②管萍.从文旅融合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J].绥化 学院学报,2019,39(05):24.

③杨茜,杨方玲.音乐类“非遗”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J].黄河之声,2018(19):148.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艺术歌曲文旅
云南出台13条措施支持文旅行业
冰雪文旅乘风起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带刺的苍耳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