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栋彦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门 211168)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信息媒介的高速发展逐渐改变了21世纪的文学场,这种改变便是全民获得了自由参与文学创作的空间与场域,并由此生成了全新的文化逻辑进路,由此让传统文学的规约被突破,迎来了多种发展可能性机遇,在遵循媒体视角审视文学的生产与存在方式的过程之中可以看出,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之下,文学的生产、传播、接受与评价的每一个节点连同现今的文学生活均会发生转变,这种转变表现在中国文学生产环境和生产模式、文学创作主体与组织形式、文学创作观念与作品形式、文学传播和接受方式、文学批评与评价标准等方面。
从文学生成语境的角度来看,研究者历来对文学同媒介间关系保持了足够的研究兴致。早在20世纪初,梁启超在《中国各报存佚表》中指出:“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这便是梁启超对文体和媒介关系所作出的论断和分析。在报刊这一媒介兴起并普及之后,我国古典文学领域当中,以诗文为主导的文体地位逐渐开始为小说所取代。在分析近代小说得以繁荣的原因时,阿英指出,“由于印刷事业的发达,没有此前那样刻书的困难;由于新闻事业的发达,在应用上需要多量产生。”由此能够发现,在现代文学产生的伊始,便确立了媒介和文学关系研究的范畴,不过此种研究范畴较为单一,这种单一性表现为,彼时的研究者对媒介之于文学产生的影响表现出较高的关注热情。
20世纪80年代末期,陈平原在其所撰写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对近代至今报刊“如何影响作家的创作意识并进而改变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研究。在陈平原的倡议以及身体力行之下,北大诸多学者与博士生将研究范围界定为报刊媒介同文学研究的关系,可以说,此种研究向度改变了以往媒介对文学影响的单一研究向度,并由此实现了对媒介同文学二者之间关系的深刻揭示。
在分析媒介同文学二者之间关系这个问题上,不应当将关注的重心集中在媒介对文学的影响抑或是突出文学对于媒介的抵御,更应当着重分析二者所表露出的互动与共生关系。可以说,媒介更新与升级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并非仅仅是传播领域的诸多改变,同时亦表现为思想层面、文化层面以及文学层面的一系列变革当中,并不是可以简单地将媒介理解为表现为内容的载体与外壳,其更是影响内容的关键要素。
按照近百年来我国文学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媒介几乎从未缺席过任何一场同现代文学相关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之中,文学亦让印刷媒介、播放媒介以及互动媒介的潜能缺陷得以显示,举例而言,如清末民初“新小说”的兴起,正是因为受众期待同新文学路径二者之间的“错位”所致,可以说,此种“错位”真切地表达了彼时国人借助以报刊为代表的媒介实现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感知以及改变世界的愿望,由此让“新小说”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可以说,“新小说”不但是以报刊为代表的新型媒介所催生出的副产品,同时亦依凭文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舆论领域发挥着主导效用。
假若由媒介生态的视角分析现代文学的发展路径,能够判定出媒介在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之中所发挥出的无可替代的效用。不管是哪一种媒介,其在特定历史阶段均会同彼时的社会文化发生反应,并由此生成特定的媒介生态,此种媒介生态乃是呈体系化的生态系统,借助各种媒介因素,实现了对文化因素、政治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融合。
举例而言,在1978年前,文学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同时彼时的政治生态环境表现出不可分割的关联性。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内大批文学刊物相继停办和改版,亦同彼时的经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步入新世纪之后,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之下,互联网文学迅速兴起,由此对传统文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实则表现为新兴电子媒介对文化所带来的塑形效用。
在媒介时代,当代文学的消费与接受以及文学批评都发生了转变。
自步入新媒体时代之后,文学消费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已经不再如同以往那般作为知识分子阶层的特权,而是面向普通大众更为开放。以往的文学阅读多带有精英阅读的烙印,这意味着其对阅读者的文化水平、审美旨趣有着较高的要求,由此使得相当一部分读者难以真正进入文学阅读的世界之中。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文学阅读活动由精英群体迁移到普通公众之中,由此让以往的隐形读者随之得以涌现出来。在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发展背景下,有更多的人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进行电子阅读,而这类的电子阅读多集中在网络文学中。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门槛都非常低,整体的思想品质相对于纸质出版物来说也有着一定的差距。
新媒体时代,读者越来越成了主动的参与者。文学的接受者在新媒体时代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他们的文化需求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于写作者来说,只有紧紧地摸准读者的胃口,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的地位。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文学批评活动不再如同以往那般专属于精英阶层,借助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而阐述自身在文学阅读过程当中的观点与见解,由此意味着文学批评随之步入“大众时代”。可以说,当一个人拥有了电子计算机以及互联网上网设施,其便能够在互联网世界之中同他人进行意见以及观点的自由交流。这便昭示着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文学批评门槛不再如同以往那般高高在上,作为没有接受过专门文学批评训练的一般文学爱好者而言,其虽然不具备深厚的理论水平、亦不具备精湛的表达能力,不过其亦会在文学阅读过程之中生成独到的见解。一般而言,一般的文学爱好者在阅读过程之中,会结合自身的阅读感悟,对文学作品之中的角色、情节加以判断,但其通常不会去分析作品背后隐藏的、影响作者创作动机的各类主客观因素。我们在各类文学网站、个人主页等平台上可以看到一些文学评论,但多数是基于自身体悟所表达的个人观点,甚至有一些情绪化的点评,而很少有鞭辟入里的文学批评。但也正是因为没有进行鞭辟入里、条分缕析的文学批评,所以网络文学的批评者是无功利的参与者、内心感受的直观表达者,他们使文学批评多了一些贴近群众内心的真实的声音。
当然,也不排除依托信息技术所展现的网络文学批评中的恶意的“口水式”批评,这与互联网读者的整体文学批评水平有关,也与批评主题的素养有一定关系。
在媒介时代,当代文学要想继续发展,需要汲取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元素,把握新媒体带来的传播机遇,充分融入新媒体环境,建立新的批评体系。
在当代文学的创作过程之中,创作者应当充分吸收新媒体时代的文艺发展思维,同时亦需要对文学受众群体的特质加以深度的分析与把握,以此来获取新媒体技术所引致的各类文学要素。举例而言,当前,相当多的读者在新媒体技术的带动之下,十分钟爱科幻类、穿越类以及架空类作品,此种阅读诉求直接催生出大批的科幻类、架空类以及穿越类作品的问世。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之中,直接实现了对文学传播路径的有效扩展,极大地提升了文学传播覆盖面。有鉴于此,文学创作者应当善于借助新媒体技术所具备的优势,诸如借助豆瓣、搜狐等论坛或网站的阅读板块加以宣传,以此实现对文学阅读受众对象的扩容。
文学必须深入融入新媒体环境之中,唯有这样,方才能够实现文学创作形式的创新,进而达成对文学市场的深入挖潜,这样将为当代文学创设和提供全新的发展理路。
从当代文学的发展情况来看,未能形成系统的文学批评体系,由此导致对新文学现象批评的失位。为此,应当立足于新媒体时代这一背景,并结合新文学的发展形势以及发展路径,构建全新的批评体系,以此确保新文学实现规范发展。
在本文中,笔者从文学与媒介的关系着手,分析了媒介时代当代文学的转变,并探究了媒介时代的当代文学发展策略。时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当代文学也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创新,从而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