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志杰 杜雅婷 张皓宇
摘要:当前社会,大学生对微信和微博的依赖程度前所未有,这种以网络社交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使得大学生的现实人际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基于此,对微时代及其社交特点做了介绍,并探究了如何在微时代保证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正常开展,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社交;人际关系
一、微时代特点概述及大学生在微时代现状
1.1微时代特点概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微时代当中,微视帝啊主要指新媒体形态以及新型网络社交平台的微博和微信两个软件。微博,作为博客的精简版,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进行信息分享以及获取的平台,只需一部联网的手机,用户便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文字、图片以及视频信息的发布。微博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用户既可以成为各种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是广大网友日常生活的观众,因此微博也被广大网友称为“内容丰富的生活时报”。微信则是由QQ转型而來的私人化社交平台,和其他平台不同,该朋友圈内的都是用户熟悉的人,内部信息的传播是一种更加私人化、更加小众的传播。
1.2大学生在微时代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中,微博以及微信的使用可以说普及率达到了100%,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微博和微信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中认为象牙塔内的优秀学子使用电话以及邮件的形象,微时代扮演着虚拟和现实的双重角色,为广大学生带来了极具想象力的空间。微信和微博不仅将大学生接受信息的平台进行了个性化和微化,同时也使得大学生人际关系微化。高校大学生借助微信以及微博能够实现对学校以及社会热点的关注,同时还能够有效扩大自身的交际圈,拓展人脉资源网。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针对微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进行看待,本文将从微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讨论。
2.1微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
首先,微时代拓展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圈。通过使用微信以及微博等微时代代表软件,不仅能够和旧时的老友保持紧密的联系,同时还能够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当前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闲暇之余,会通过微博将所思所想进行记录,发表自己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和观点,同时对关注朋友的新动态进行查看,这样不仅能够和朋友保持紧密的互动,同时也能够结交更多的新朋友。
其次,微时代改变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传统模式。微时代的代表软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使得传统的校园交流及互动方式得以丰富,打破了大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空间限制,传统的读书会或书信交流等形式被改变。
另外,微时代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交意识。大学生的社交具有该年龄段、该文化层的独有特点,可以用复杂性、广泛性以及社会性来形容,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交不仅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未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从当前大学生的社交现状来看,很多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在进入大学之后往往不知道如何采用恰当的手段来进行人际交往,而微时代的到来以及微博微信等软件的普及则改变了这一现状。
2.2微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微时代和其他的网络媒体一样,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微博和微信的大量使用使得很多大学生足不出户便可进行交流,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逐渐虚拟化、低俗化和冷漠化。综合来看,当前大学生过度沉溺网络社交,使得大学生丧失了当面交流的能力,只能被迫借助网络社交来开展人际交往,长此以往甚至会过度依赖社交网络这种虚拟空间所带来的满足感,这对于其真实生活是非常不利的。
三、构建微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3.1注重探究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
微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思政教育的地位被弱化,其话语权和主导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该种形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转变自身观念,主动融入到微时代当中,用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微时代,强化自身的微时代意识,注重微时代背景下微信和微博的影响力及传播能力,并且将其进行调整之后加以运用。其次,高校还需要加强思政队伍的建设,对负责思政教育的教师开展一系列和微时代相关的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熟练掌握微时代新媒体的应用方法,进而和大学生更加接近的进行交流。
3.2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时代,借助微时代的相关工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主流,因此,高校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激发其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动力。
3.3提升大学生对微时代人际交往的辨析能力
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学生的社交出现了新的形式,且这种形式和传统的现实交往完全不同,它知识网络世界的延伸,而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则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稳定性,因此,大学生需要对网络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辨析能力。
四、结语
综合全文,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交往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如何将这种变化充分的应用,是高校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的。微时代使得部分高校学生沉溺其中,影响了其现实社交,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好引导,将微时代的新型社交优势充分利用,进而保障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正常开展和进行。
参考文献:
[1]才立琴,于晓明,杜永伟.“微时代”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建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2):20-23.
[2]余琛.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冷漠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3]张渝新.“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
[4]江玉岚,章晓.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构建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