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燕
摘 要:“以学为中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习本身,即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地发生;二是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即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主动分享。“以学为中心”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文章从“以学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入手,对高中物理教学践行“以学为中心”的难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遵循“以学为中心”理念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探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1-0136-03
“以学为中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核心内容为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形成学习成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不直接传递知识,而是采取帮助或指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去进行自己所喜爱的学习活动。物理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具有知识量大、理论性强、系统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很容易让学生对其产生畏难心理,而失去兴趣。将“以学为中心”理念融入到物理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動性,从而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学为中心”理念的内涵
1.以活学为本
“以学为中心”的本质是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可以以健康、活跃的状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和赞美,要多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把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是构建“生本课堂”。其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思维,有效提升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科学方法,打破学生思维定式,解放学生天性,深化学生感知,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将物理课堂归还给学生,遵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原则,做好教学组织和指导工作。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的空间和时间,才能够加快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物理能力。
3.以好学为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因此,物理教师必须要以“好学”为教学设计思想,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强化学生认知,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成为好学者,就必须要深入理解“好学”的内涵,使物理学习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做到“教学设计以好学为主”,才能够落实“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形成全物理思维。
4.符合学生发展规律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认识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时候,应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有效推动学生整体物理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物理教学践行“以学为中心”的难题
1.教师存在主观偏见
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悖离。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要留给学生自学,有难度的问题则要深入讲解,从而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学校任务安排。而实际上,教师这种主观思想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判断,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2.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繁杂,逻辑性和抽象性都比较强,不再像初中物理那样贴近生活,从而导致一些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内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抽象,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上,也体现在物理实验中,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也不利于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学生看似在物理课堂上认真学习,但却常常学无所获,甚至无法跟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进度,导致课堂缺乏活力。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
3学生参与兴趣不高
当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一些讨论任务的时候,某些学生常常比较沉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发掘和培养。当教师突然向学生发问时,一方面部分学生没有在物理课堂阐述观点的经验,即便有想法也无法立刻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教师长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思维已经固化,习惯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找不到表达意见或想法的方向,以上原因都会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兴趣不高。
4.教学进度带来的影响
教学进度既需要教师认真、负责地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学,又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每节课程的时长、内容。但是,对于大部分高中物理教师而言,二者间的平衡很难掌握,而且学生还是二者中的变量,进一步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尤其是对于高中物理这样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学科来说,为了跟上教学进度,教师常常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因此,教学进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教师落实“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限制性因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自学,很可能会导致教学计划难以按时完成,如果不落实“以学为中心”观念,从长远来看,学生的思想、能力就会一直停留在某一层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是,大部分教师最终还是选择了按照学校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遵循“以学为中心”理念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结合学生心理,开展物理教学
结合学生心理,落实学生主体教育观念。这既是高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落实“以学为中心”观念的重要途径。高中阶段是学生“成人”的开始,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状况、学习状态、个性特点都会发生极大的改变,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通过对高中生心理的把握,可以有效拉近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就是“生活经验”,从而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欧姆定律”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快速完成本节课程的学习。首先,教师要先准备好两个水管,一个水龙头,借助两根水管的高度差,讲解电势差的概念和原理。然后,教师打开水龙头让学生直接观察相应的电路反应。最后,教师再利用两个不同材质的水管,让学生明白电流在不同导体中的受阻情况。借助这些生活情境,教师能够有效拉近课堂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通过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将学生的双手从理论练习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实验探究中,不断强化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实验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羽毛、石块同时撒手,使羽毛、石头做自由落体运动。当石头和羽毛落地后,教师再提问:“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反复尝试和观察,能够逐步认识到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有物体质量、初速度大小、空气阻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自由落体运动”。
3.组建学习小组,优化学习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高中物理课堂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学习模式。团队学习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个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降低学生独立学习的枯燥性和乏味感,帮助学生养成多层次、多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将课堂主动权彻底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同组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督促互勉,让学生可以在小组学习中持续获得学习动力和热情。教师要结合小组学习的特点和优势,积极融入“以学为中心”观念。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融入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学为中心”的度,一方面要保证发挥“以学为中心”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学习小组探究方向的正确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4人~6人一组,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进行自学。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自行进行组内分工,让每个学生都负责不同的内容,有的学生负责教材知识的整理,有的学生负责查询万有引力的测定方法,了解卡文迪许实验室,有的学生负责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计算应用等。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个体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巩固学生物理基础。
4.构建开放课堂,丰富学生思维
开放课堂具有学生自学机会多、自学空间大的特点,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开放课堂的这些特点,将“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融入其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平衡教学进度和学生能力的目的。另外,在高中物理教学开放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在保证学生实验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和论证,有效避免教师思维对学生思维的束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探究意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这个实验时,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实验设备,如打点计时器、小车、长木板等,再安排学生利用这些实验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本次实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内容、实验材料的分析,得出“研究动能的变化要从力做功开始,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速度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二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的结论。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测量对物体做不同功时物体的速度,使用橡皮筋来对小车做功W,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v,然后分析功W与速度v的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想落实“以学为中心”理念,一方面教师必须要做到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蒙轩.“以学为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9(46).
[2]窦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20).
[3]陆慧,张孟,罗锻斌,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大学物理,2019(01).
[4]郑志湖.“学为中心”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J].物理教学,2019(02).
[5]管仁祥.“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策略的建构与实施研究[D].延边大学,2020.
[6]樊杰,于玉和,吴兰红.基于“学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构建[J].物理教学,2019(10).
Follow the Concept of "Learning-center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s Teaching
Zhu Jingyan
(Kunshan Middle School,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 215300, China)
Abstract: "learning-centered" has two meanings, one refers to learning itself, that is, making learning happen in the classroom;the second is that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is students, that is, let students realize active learning, active thinking, active communication and active sharing in class. The concept of "learning-centered" can cultivate students' planning ability, analysis ability and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 physics learning. Starting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earning-center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practicing "learning-centered" in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and on this basis,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to follow the concept of "learning-center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s teaching.
Key words: "learning-centered"; se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quiry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