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1-12-24 10:49董洛铭人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子目标综合英语中西文化

董洛铭人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具有政治认同、四个自信、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融入大量的语言文化知识,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是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产出导向法是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倡导人才培养要覆盖智力和道德情操的“全人教育”理念,这与课程思政育人宗旨相统一。基于产出导向法开展“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对于实现课程思政的具体化、可操作化,提升“综合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施成效具有重要作用,对深入推进英语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文献综述

产出导向法(以下简称“POA”)倡导“实现教学目标和促成有效学习”的“学习中心说”,确立“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的“学用一体说”,因循“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提倡产出型任务“驱动”和输入材料“促成”中涵盖人文教育话题,推动外语教学“全人教育”。[1]经不断完善修订,最新POA理论体系在保留“学习中心”与“学用一体”的基础上,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增补了“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互鉴,聚焦教学目标的可教、可测、可量,增加“关键能力”,凸显能力导向,完善“全人育人”;教学假设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与“选择学习”中融入“以评为学”,借以强化基于评价的教学成效;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评价”整体循环优化为若干子循环链,旨在促成子任务产出成效。[2]

相关研究从核心构念切入,进行理论探究和实证分析,主要围绕POA的“促成”“驱动”与“评价”、教材编写与评价、教学有效性与可行性,以及其与任务教学法的差异。邱琳[3]运用辩证研究范式明晰了POA有效促成的理论构念、产出实践、内在发生机理。文秋芳[4]从使用理念、使用过程、使用有效性评价标准等维度搭建了POA教材使用有效性评价框架。其后续研究设定话题、目的、身份、场合“四要素”,用以创建具有交际真实性的驱动情境。[5]孙曙光[6]论证POA师生合作评价理论框架与实施原则。常小玲[7]探讨“教学理论—行动研究双轮驱动”教材编写模式,推进POA教材编写理论与实践研究。邓海龙[8]对比任务教学法,论述POA在“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及“以评为学”等方面的促学优势。张伶俐[9]验证了POA在学习者积极情感体验、目标语使用机会和产出质量等层面的促学效应。张文娟[10]证实了POA提升英语写作产出能力的显著成效。欧阳娟[11]阐述了兼顾学生情感因素与“最近发展区”的POA输入和输出可行性原则。上述学者为代表的系列理论与实证研究反哺POA理论体系,使POA教学流程、教材使用、教学成效评估不断趋于规范,对POA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POA“全人教育”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育人宗旨高度契合。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引发学者关注。已有研究形成了诸多基于混合式教学、思辨性教学、智慧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POA教学设计研究成果。冷文雪[12]围绕产出目标、输出任务驱动、输入促成活动和教学评价构建,探究POA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设计。张燕芳[13]探讨思辨元素融入POA教学流程要素,开展思辨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雷盛燕[14]依据POA理论论证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基于语言情境的学用一体化智慧教学创新模式。此外,不同教学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也受到学者重视。李秀娟[15]阐述“新工科”背景下,使用产出导向法形成以“课程内容思政化、教学方式翻转型、教学资源混合式、教学评价协同化”为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张颖[16]研究医科院校背景下,运用产出导向法设计大学英语读写教学课程思政。已有研究构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的多样化格局。而基于POA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为数不多。中西文化比较是“综合英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重要切入点。而依据POA,开展中西文化比较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综合英语”教学设计研究仍较为匮乏。鉴于此,本文尝试运用产出导向法,实施中西文化比较与“综合英语”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设计研究,以期促进“综合英语”显性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和隐形思政育人的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赋能的学以致用。

二、基于POA的“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依据产出导向法,将中西文化比较与课程思政相嵌相融,重构“综合英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

1.知识目标。基于POA模式,学生受产出任务驱动,需在促成环节,完成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跨文化知识等的“选择性学习”。其中:语言知识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和中华文化英语表述知识;文化知识涵盖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和中华文化知识;跨文化知识包含文化与交际的基本概念、重要内容与价值观与文化模式。

2.能力目标。聚焦POA“关键能力说”和“学用一体”,以能力为导向,对接任务产出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基于英语语言能力,促使学生在产出任务驱动下对比中西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英语产出能力。经由思辨训练,培养学生正确分析中西文化基本特点、对比与评价中西文化异同、凸显中华文化价值与优势的能力,深化中华文化自觉能力。跨文化能力培养促使学生进行跨文化反思,在跨文化交际中传递中国价值,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能力。三位一体能力培养推动“思政”赋能的学以致用。

3.思政育人目标。基于POA“全人育人”理念,通过中西文化比较中的探究与反思促进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认识。在文化意识层面,潜移默化提升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反思力,激发中华文化自觉,深化中华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在家国情怀层面,以拓展国际视野为积淀,厚植中国情怀;在道德修养层面,从中西文化互鉴中提升人文与科学素养,培育文化交流与互鉴中的合作与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

每个教学单元设置中西文化比较模块,融入思政育人元素,进行餐饮、节日、音乐、绘画、建筑、体育、文字、文学、医学、哲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围绕上述主题,运用产出导向法,以写作、口语、翻译等产出型任务为“输出驱动”,依托思辨性阅读,进行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中华语言文化知识、中华文化英语表述知识、跨文化知识的“输入促成”。在POA的中西文化比较模拟交际情境中,厚植家国情怀,深化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实现“综合英语”课程思政价值引领。

(三)教学流程

遵循POA教学步骤, 融入课程思政实施“驱动→促成→评价”的“综合英语”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第一,驱动。基于中西文化比较主题,教师呈现具有交际真实性的任务产出场景。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初步尝试完成产出子任务,感知自身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中华语言文化知识、中华文化英语表述知识、跨文化知识的缺口。教师点评学生的任务产出表现,指出认知不足,呈现中西文化比较教学模块的功能目标和语言知识目标。功能目标以实现学生能够描述中西文化现象,解析中西文化异同,评价与凸显中华文化价值与优势为核心;语言知识目标为实现功能目标提供中西文化及语言表述知识支撑。

图1 基于POA的教学流程设计

第二,促成。产出目标由描述性任务→解析性任务→评价与凸显性任务等三级子目标构成,认知难度依次递增。基于特定的文化比较主题,设定描述中西文化典型元素的特征为一级产出子目标,解析典型文化元素之间的异同为二级产出子目标,评价与凸显中华文化典型元素的价值与优势为三级产出子目标。各产出子目标的促成活动遵循渐进性、精准性、多样性标准,以系列“活动链”形式推进。[17]

聚焦一级产出子目标,“活动链一”按照认知由易到难,精准对接一级产出子目标,应对学生运用英语描述中西文化典型元素的语言产出短板,从词汇→句子→语篇渐进性促成学生运用英语描述中西文化典型元素的语言能力。促成活动从输入模态、产出类型、活动种类、课堂组织形式等维度,构建多样性“活动链”。输入性材料以视频和文本等多模态形式向学生端传递描述中西文化典型元素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表述知识。学生“选择性学习”,依托兼具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短语填空、复述故事、读后续写、翻译拓展等多种教学活动,运用中西文化典型元素的词汇表述知识,通过口语、写作、笔译等多样性产出类型,以个人探究、小组合作和全班协作等多种组织形式,实现对中西文化典型元素的语言描述输出。

围绕二级产出子目标,“活动链二”基于思辨能力,认知难度有所提升,精准对接二级产出子目标,应对学生分析中西文化典型元素差异的认知困境与语言阐释难题,以理解中西文化对比要素的核心内涵→解析两者间异同→创造性应用的渐进性模式,促成文化比较能力。多模态化的图片、图示与文本向学生端输入对比与解析中西差异的关键文化元素信息。多样性教学活动由分组讨论中西文化典型元素的差异,过渡到运用理性认知结论,辨析特定文化比较案例,再上升到角色扮演,于情境中通过言语行为,强化中西文化典型元素对比的感性认知,深层次生成中华文化自觉能力。

依据三级产出子目标,“活动链三”基于跨文化能力,以评价与凸显中华文化典型元素的价值与优势为三级产出子目标,以评价中华文化典型要素的价值→凸显中华文化典型要素的优势→传递中华文化价值的语言交际实践,逐步促成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能力。“活动链三”精准应对学生呈现中华文化特殊价值与比较优势的内容、语言和结构产出困难,通过确立中华文化比较优势的思辨训练、基于语料库的中华文化价值与优势相关词汇学习、段落结构模仿等多样性教学活动,对接三级产出子目标。“活动链三”是传递中国价值的跨文化交际模拟实践,是学生从“内容”层面把握中华文化独特价值与比较优势,过渡到“文化认知”层面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升华阶段。

第三,评价。按照POA评价原则,落实评价前准备。首先,对照产出子目标,汇总各“活动链”下学生生成的口语、写作、翻译语料,选择语言、结构、交际适切性方面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评价焦点,确定最能代表评价焦点的语料为典型样本,进行详细批改。深挖蕴含中华文化价值观、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学生原创优质语句,予以育人效果评价。其次,课中实施评价时,教师以启发性的语言递进式引导学生探究典型样本的焦点问题与解决方案。学生获得自主评价体验后,教师讲解焦点问题,给予提升典型样本语言贴切性、结构合理性与交际适切性的专业修改建议,促进评教融合。讲解后,实施新一轮典型样本评价—学生独立分析、讨论、解决焦点问题,教师发挥脚手架作用,促使学生自主掌握典型样本评价策略,实现评学融合。再次,教师聚焦各级中西文化比较“活动链”,彰显和积极评价学生语言交际行为中内嵌的中华文化价值观、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推进以评育德。

猜你喜欢
子目标综合英语中西文化
稀疏奖励环境中的分层强化学习①
基于案例属性的子目标挖掘方法①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雷达群目标跟踪下的弹道预报方法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