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晓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 《弘扬 “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正式提出并阐释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深刻内涵的“红船精神”。[1]红船精神蕴含着深厚的意蕴,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开发和利用好红船精神这一教育资源能够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就要将红船精神融入其中贯彻实施,发挥红船精神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铸魂育人的时代价值。[2]
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体现的是大胆试、大胆闯的创新精神,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将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前人未走过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新时代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仅要在制度、科技领域进行创新,教育事业的创新也颇为重要。中学生是新时代创新的主力军,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将这种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的精神用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对中学生进行时代精神教育,根据中学生的成长状况、知识储备、思想实际来确定教育目标,将符合生活实际的、鲜活的关于红船精神的内容贯穿其中,这样才能引导中学生不断打破常规,激发创新思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创新发展的可能。
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心,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着艰苦创业、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了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砥砺前行。[3]处在新时代的中学生缺乏对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了解,虽然普遍具有较高的理想信念,但受西方意识形态和网络上良莠不齐信息的影响,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的危险,也会导致部分中学生的政治立场、观点出现偏差。因此,处在新时代,我们依然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设美丽新中国,将这种精神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上,以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案例教育学生学习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锻炼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为中国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4]
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这一精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种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奉献一切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为了防止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至上等因素影响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我们要将这种奉献精神用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革命先辈的奉献事迹,教育广大中学生铭记历史,感恩先辈的奉献,坚持正确的利益观,以集体利益为主,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扎根在学生头脑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向先辈们学习,还能够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恰当运用合适的载体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显现出来,以充分发挥载体的最大效用。在新时代,相较于传统载体来说,新载体能较好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所以,及时有效地开发运用新的载体,也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任务。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常是政治课教学及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内容表达方式单一,难以满足中学生思想素质发展的需求;同时,还存在教育载体的选择运用不当,无法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因此,需要寻求新的载体并结合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答题竞赛、趣味比赛组织学生观看红船精神的相关视频资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红船精神的兴趣,加深对红船精神的认识,并做红船精神的弘扬者。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显现需经过时间的考验,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要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学生的最大效用,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时代背景下的物质条件,根据中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教育。红船精神是在革命时期孕育成长起来的,它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沉淀,具有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性。因此,需要克服单纯的灌输理论知识,以鲜活、生动的事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红船精神的讲述引导学生学习榜样身上的优秀道德品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样既有利于红船精神的弘扬,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首创精神始终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撑。时代在变,中国也在时刻发生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也承担着新时代给予的使命和任务。新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更加需要在“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上寻求创新。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国家的强大需要依靠有创新精神、敢于创业、不怕失败的时代新人。中学阶段是创新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按照教师教授的方式方法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不足,导致中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因此,教师通过讲述红船故事,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激发中学生创新意识,为新时代的改革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其内容遥相呼应,红船精神能够锤炼中学生思想品格和责任担当,也能引导中学生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以首创精神教育中学生敢于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推动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要以奋斗精神为精神动力,激励中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为实现社会目标奋进向上;要以奉献精神为指引,促使中学生做到真诚关心他人,树立奉献意识,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由此可见,红船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还能够引导中学生在新时代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祖国事业添砖加瓦。
将红船精神融入政治课堂,就要将其纳入课程、教材、教学体系中。[5]首先,政治课教师要根据政治课教材内容,结合红船精神的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例,如:在讲解高中教材《经济生活》“多彩的消费”这一框内容时,可以向同学们展示革命先辈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视频,将学生引入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红船精神的强劲生命力,激励学生向革命先辈的先进典型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讲解《文化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块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查阅书籍和资料了解红船精神的内涵和历史,然后,在课堂上相互分享自己找到的资料,通过探究合作使学生深刻体会红船精神的具体内涵和价值意蕴。其次,要加强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政治课教师应对红船精神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成为红船精神的倡导者、宣讲者、践行者,切实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再次,学校要立足实际,把握校情、学情,增添以红船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设计以红船精神为主题角色扮演等相关活动,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红船精神萦绕在校园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切实感受红船精神的价值。
“实践出真知”。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不能单单依靠课堂教学的讲授,还需依靠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有所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将红船精神融入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6]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组织学生去南湖红船上领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画面,体会红船精神诞生的伟大历程;组织学生参观烈士纪念馆,领悟革命先辈的优秀事迹,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践行“红船精神”。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红色研学活动,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切身感悟、体会革命先辈的艰辛,并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定期开展社会志愿活动,激发学生的奉献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感想,引导学生思考,巩固教育效果,实现学生思想上的升华,达到知行合一。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教育环境,可以无形地达到教育效果。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种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在优良的氛围中宣传红船精神。[7]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以“红船精神进校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作品征文比赛、红歌演唱比赛,让学生们在比赛过程中进行情感的熏陶,体会浓浓的红色氛围,增强学习兴趣。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宣传媒介,专门加设红船精神学习板块,宣传弘扬红船精神;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重大革命纪念日,比如: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组织学生观看《觉醒年代》和红船精神相关纪录片或影片,使学生真切感受革命时期的艰辛,引导学生学习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品质。学校还可以建设红船精神人物雕像、红船精神文化长廊,建设与红船精神相关的教室文化、餐厅文化等,使校园形成宣扬红船精神的浓厚氛围,从而让中学生增强对红船精神的认可。此外,宣传弘扬红船精神还要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毕竟红船精神的具体内涵及时代价值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点困难,这就需要学校将校园文化与红船精神深度融合,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
新时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包容信息广、覆盖面大,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的各种要求。通过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将“红船精神”的形成历史背景、革命模范楷模事迹等内容设置成视频,分为多个模块学习,并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要增添互动交流学习模块,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学习收获和心得,也要配备线上教师专门答疑解惑,如:对网站运行的意见可以通过意见窗口献言献策;网站管理人员要定期收取反馈意见,吸收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不断完善学习平台。除此之外,可在学习平台举行线上答题竞赛活动,允许全校教职工和学生参加,增加教师与学生的话题讨论和共同语言,共同融入传播红船精神的文化氛围中,增强对红船精神的认同。将红船精神与网络载体结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传播弘扬红船精神,既是新媒体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中学生对红船精神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