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学良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广州 511470)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高发疾病,目前无法治愈,是社会各界极为关心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1]。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将血压维持在一定区间内,使远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得到控制。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水平,其中氨氯地平是一种理想的降压药物,其特点是降压效果好、经济性好,缺点是对血压昼夜变异度控制不佳,同时对于肾功能损伤继发高血压患者的控压效果不理想[2]。缬沙坦是新型降压药物,属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也被用于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治疗。有关研究显示缬沙坦对II型受体高选择性,可竞争性拮抗且无任何激动作用,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压[3-4]。此次研究选取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使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共94例。将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0.20±4.96)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40±2.98)年;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脂血症12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0.14±4.90)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58±2.96)年;合并糖尿病19例,合并高脂血症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5];②合并肾功能损伤,但处于代偿期;③患者有良好的用药习惯,可配合研究的正常开展。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②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③严重精神疾病、阿尔海默病等导致的难以正常按时用药者。
1.2 方法 对照组:嘱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低钠低糖饮食,保持健康作息。此基础上予以患者氨氯地平(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规格:5 mg)治疗,起始剂量5 mg/次,1次/d;最大剂量10 mg/次,1次/d。肝功能损伤或机体虚弱者起始剂量2.5 mg/次,1次/d。剂量调整时间在治疗后7~14 d进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820,规格:80 mg)治疗,剂量80 mg/次,1次/d,空腹服用。嘱患者保持在每日的同一时间段服用,如清晨。4周后,如控压效果不佳,可增加至160 mg/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24 h动脉血压监测,白天每15 min检测1次,夜晚每30 min检测1次。计算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同时计算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②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留存患者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③统计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导入数据至SPSS 24.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s)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对比(±s,mmHg)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对比(±s,mmHg)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1 mmHg=0.133 kPa。
?
2.2 两组患者肾功能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肾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肾功能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肾功能变化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2/47),对照组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1例,发生率为2.13%(1/4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05)。
高血压是老年群体的高发疾病,但现有医疗条件下,高血压尚无法治愈,因此如何控制血压升高成为高血压治疗的关键。
我国临床在治疗高血压中使用的药物主要是氨氯地平,该药物是钙通道阻滞剂,其药物机制是通过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阻断钙离子向细胞内外的转运达到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此外该药物还可拮抗血管紧张素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继而减少血管收缩程度[6-7]。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是我国目前使用较少的一类降压药物,该药物可抑制血管收缩并促进醛固醇的释放,减少水钠潴留,同时改善肾脏微循环。并且临床用药研究显示缬沙坦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联用,可获得协同效应,增强血液控制效果[8]。
此次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获得更佳理想的降压效果,使日间、夜间血压变异度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更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能获得更理想的控压效果,并促进肾损伤的修复,应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