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薪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重庆綦江 400802)
临床上存在多种疾病可致心搏呼吸骤停,如脑梗死、急性心梗、创伤休克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一旦出现需立即予以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气管插管是临床常见急救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等优点,可通过建立人工气道帮助患者进行气体循环,从而改善其血氧供应,减少机体损伤[2]。研究表明,CPR的成功实施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后接受插管的时间有重要关联性[3]。但因患者各自的身体条件(如张口困难、颈部外伤等)、入院状况等情况不尽相同,导致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无法进行及时插管,需入院后由麻醉医师进行气管插管(延时插管)。对此,本研究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及时插管与延时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对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气管插管时间分成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8±8.5)岁;疾病种类:脑出血21例,脑梗死16例,肺心病13例,心肌炎6例。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3.1±8.7)岁;疾病种类:脑出血20例,脑梗死13例,肺心病13例,心肌炎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关于心搏骤停的诊断标准[4];②均为成功插管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恶性肿瘤患者;②存在精神病史、神经功能障碍者;③口咽部解剖生理异常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后均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其中观察组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后4 min内成功插管,对照组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后超过4 min成功插管,具体操作包括:使患者保持平卧位,用手托住患者双下颌打开口腔,清除异物,有心跳者予以面罩吸氧1 min,用手拨开嘴唇保护患者唇齿,手持喉镜沿右侧口角垂直入口腔,至喉镜到达会厌根部,上提喉镜暴露声门,沿喉镜凹槽送入导管使其通过声门裂进入气管内,调整插管深度后放置牙垫退出喉镜。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电图监测,记录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
1.3 观察指标 ①于入院即刻、患者复苏后分别采取动脉血1 mL,使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复苏前和复苏后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②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包括气道开放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情况,包括窦性心律恢复、复苏成功和出院存活率差异,心肺复苏成功标准[5]: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可自主呼吸,机械通气时心跳恢复,血氧饱和度≥0.95,患者瞳孔存在对光反射等。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表中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组间同一时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气道开放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比较[±s,n=53]
表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比较[±s,n=53]
?
2.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复苏后,两组患者PaCO2均较复苏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aO2均较复苏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mmHg)
注:与同组复苏前比较,*P<0.05。Pa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1 mmHg=0.133 kPa。
?
2.3 两组患者复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率、复苏成功率和出院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复苏情况比较[例(%)]
患者一旦出现心搏呼吸骤停,血液循环即终止,可对大脑这样的对缺氧敏感器官产生不可逆的严重危害,研究报道,心搏呼吸骤停4 min内予以气管插管的患者存活率可达50%,超过6 min者存活率明显下降,且多伴有神经功能后遗症[6]。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气道开放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较短,说明及时予以气管插管、缩短气管插管成功时间有助于患者心肺功能快速恢复,可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研究报道,CPR进行过程中,患者严重缺血缺氧会增加电击除颤难度,同时机体产生大量无氧代谢物,加重患者酸中毒,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复苏和预后产生影响,甚至造成不可逆损伤等[7-8]。本研究中,两组患者PaCO2和PaO2水平经CPR抢救复苏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佳,表明早期气管插管更利于缓解机体缺血缺氧状态。另外,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率、复苏成功率和出院存活率均明显较高,分析其原因,早期维持有效通气可促使无氧或低氧血液转化为有氧血液,通过CPR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使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功能维持低水平状态,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因而观察组患者复苏率更高,且早期有效通气能减少缺血缺氧对机体器官的损伤,利于降低并发症和神经损伤等后遗症的发生率,因此观察组患者出院存活率明显较高。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早期及时插管可使其生命体征快速恢复,保证血氧供应,减少不可逆损伤,提高复苏成功率,对预后有利,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