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存喜
马氏通备有自身的劲力特点和学说,主要包括吞吐、开合、拧转、起伏四大劲力。这四大劲力也被称为通备劲,著名武术家马明达教授将其概括为“吞吐聚散,开合灵变;纵横拧转,起伏通贯”。
这十六字对通备劲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凝练。通备拳将劈挂、八极、翻子等技艺经过高度凝练形成通备劲,通备十二打手是通备武艺体系中相对容易感受和切入通备劲的套式,可以从马氏通备三元手为切入点来感受通备劲。
马氏通备三元手曾是通备拳十二大趟子的内容,后来逐步成为十二打手中的技术体系。通备三元手由单劈手、缠额手、招风手三个动作组成,是感受横平竖直劲力的切入点,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看是从人体不同切面而产生的三种不同运动轨迹的动作,单劈手可以看作在人体的冠状面进行的运动,缠额手可以看作在人体的矢状面进行的运动,而招风手可以看作在人体的水平面进行的运动。
明代唐顺之在《武编》中关于劈挂拳谈道:“手有上中下:切斫(引申为用刀斧等砍)钩扳搀金手,高立格扬逼攻扑;盘旋左右脚来蹖(踏),调出五横三推肘。你行当面我行傍,你行傍来我直走,倘若恶狠奔当胸,风雷绞炮劈挂手。”劈挂拳起初为劈挂手,这是因为劈挂拳以掌为主要技击方式。用风雷绞炮来形容劈挂拳的技术特点,正是劈挂拳追求风疾雨骤、大劈大挂的体现。
单劈手是通备劈挂拳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技术动作,在练习中追求大开大合、猛劈硬挂、翻车轱辘、长抽冷刁的风格特点。单劈手的具体练习方法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定势单劈手。练习时左右臂身前交叉滚劈,左臂成立圆贴身反臂向前反手抡动,右臂掌沿朝下抡劈,下肢成左弓步,为右单劈手;右臂反抡,左臂抡劈,两腿拧转成右弓步,为左单劈手。左右臂抡换反复,成风轮状。要求松肩松臂,含胸拔背,伸探击长,拧腰切髋,身随步锉。二是活步单劈手,是通备十二大趟子之一。练时行步滚劈,左右交替,回身接势,构成趟子。特点是在运动中发手盘劲,并结合抢门揸招、行场过步运用招式。
缠额手是比较独特的技术动作,是目前武术练习中最特殊的方法。马廉祯教授说:“它彻底解决了贴近脊柱和颈椎的骨骼肌的小肌肉群的强化问题,这是很多格斗项目不易练到的小肌肉群。”缠额手的练习包括定势练习和活步练习两种形式。定势练习要求在整体的开合和拧转配合中调动身体劲力,完成前推后挑的动作。这是控势训练,也是为活步缠额手训练做的铺垫和准备。活步练习需要身体高度协调配合,在脚法轻固的同时,身体在起伏拧转中完成对前后劲力的调和和调动,从而达到缠额手的技术特点和要求。
招风手也叫铁扫帚,是在人体的水平面通过全身劲力的协调,靠脚的支撑、腰的拧转、手臂切击,达到劲力释放的目的。练习时要注意“裹”和“横”的关系,“裹”是为“横”服务的,要求一裹就走,这对练习者是难点,需要不断打磨和锤炼才能掌握,实现随心而发。招风手还是一个贴身近靠的动作,是增长力气的一种非常独特的练习方式。
通备三元手是练习者感受横平竖直劲力的切入点,也是建立通备感的起点。这个起点对于初步接触通备武艺的人非常重要。许多人一开始会由于种种原因感觉自己力不从心,但是通备武艺的技术体系以朴素和简洁为主要特点,很容易就能学会,只是在学会之后需要不断练习和体悟,多读书、多思考、多练习,这样才能多方面促进对通备武艺的理解,万不可轻易放弃和退缩,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一旦坚持住了,初学者对通备武艺的情缘也就此产生,从而对通备武艺产生深厚和浓烈的感情,会在通备的道路上走得愈加坚毅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