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旭 许浩丰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管理人员课程思政开展现状,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协同育人路径展开思考,尝试提出一些建议,推动育人工作深入发展。
关键词:教学管理;课程思政;协调育人
教学管理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一个重要环节,与课程思政融合程度是实现“三全”育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教师是学生学习上最多的接触者,辅导员是生活管理上的接触者,而教学管理人员既是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接触者,也是生活管理上的接触者,其目的同前两者相同,均是育人。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人才培养内在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协调育人,但由于教学管理工作任务繁杂而精力分散,以致经常忽略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如何在学生各个培养环节、各项事务管理中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形成育人合力发挥其育人职能和作用值得思考。
一、教学管理人员协同育人的重要职责
教学管理是人才培养的保证,贯穿于高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高校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要包含了校级教学管理领导层(如分管教学副校长)、学校教学部门(如教务处、研究生处等)、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如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等),主要承担着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管理服务等职责,具体负责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设置、教材选定、教学评价等工作。学校教学部门(如教务处)作为二级学院和学校的纽带,在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管理人员发挥首要作用,工作涉及拟定与发布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统筹与分配、审批课程思政教研项目、组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培训等;院系基层教学管理组织是主干,其教学管理人员(如教学秘书)面向全院师生,与教师、学生及学校教学部门甚至其他行政部门都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每个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各类手续办理几乎都经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实际直接、系统、全面参与了学生在学校的成长。
浇花要浇根,管理要管“心”。思政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统一,它的实现不仅需要专业教师来实施,也需要教学管理人员等其他人员协同育人。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及课程的建设等具体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要将“育德”功能的要求落到实处,与其他职能部门协同、资源互补,在日常业务办理中,要了解学生需求,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引导行为、心理、态度、思想向着更为阳光端正的方向发展。
二、当前教学管理协同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育人位置不突出,育人成效不明显
因课程思政主力军是教师,专业教师是直接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辅导员日常工作也与思政直接联系,以致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在教育教学上仅仅理解为从业务上管理,对课程思政的了解和关注面不够,将业务与育人相结合的主动性不够,课程思政建设投入时间精力不够,使教学管理这个环节在育人上不够突显,尤其疏忽了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未能发挥出显著成效。
(二)育人交流不够,育人保障不完备
课程思政是隐性教育在实践层面的新形态,隐性教育不容忽视,却往往容易被忽视,由于部门与部门、科室与科室之间业务相对独立,在隐性教育联动机制上往往会出现沟通不足,如思政教育整体设计、路径分析、载体共享等方面的配合度不够,课程思政相关活动仅仅停留在具体开展个别活动,相互之间深入推进的力度不够,在教师发展、激励、服务、评价等方面的保障不完备。
(三)育人培训不够,育人能力较弱
课程思政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的特色资源。但教学管理是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的具体的服务保障类工作,事务性工作相对多、杂,教学管理人员忙于应对日常业务,培训多倾向于业务类培训,思考更多的是业务管理创新,而对于育人方面的培训和思考不够,更难以提及育人方式创新。
三、教学管理人员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勤学习,悟“思政”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除了专业教师外,还需转变教学管理者的思想,在思想上形成育人共识,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对育人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是支持、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学习国家关于教育的新方针新政策新理念新知识,以集中理论学习、党支部组织生活、党员干部培训等为方式,不断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理论学习,使教学管理人员科学认识和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工作范畴,更加自觉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二是支持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育人工作交流会,正确理解学校的办学思路,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掌握育人工作新方法,研究讨论体制机制建设等问题,引导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投入管理育人的工作中,真正做好言传身教。
(二)培能力,会“思政”
教师的育德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质量效果,为使教学管理育人更有成效,需要加强培训指导,提升教学管理队伍育德能力水平。一是强化教学管理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教育,通过岗前培训、研修、考察、实践、访学等渠道,更新思想观念、能力结构,借鉴成熟的管理机制并结合实际需求切实开展工作,不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育德能力水平。二是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一起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中,对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组织管理上多思考,在工作方法、技巧等方面不断地调整。
(三)精管理,善“思政”
管理就是教育,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教学管理人员是面向师生的服务人员,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使育人成效更优化。一是挖掘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育人元素,明确育人职责。协助学校党委科学做好课程思政整体规划。从制度设计的高度将思政育人融入课程教学、志愿服务、劳动教育和实习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等;将思政“伴随、渗透、结合”到业务工作全过程,在日常工作中挖掘具有育人实效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处理事务时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充分发挥教学管理所有育人因素对学生价值引领;二是优化管理服务形式,增强教学管理执行力。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管理研究,探索课程思政规范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以及推进路径;加强教学管理保障力度,给予具体的帮扶,如加强政策解读,及时发布最新政治教育思想动态,围绕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发展需求,汇聚校内外优质资源,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指导,促进思政工作与课程的结合发展;三是多元合作,明确各圈层工作任务。积极探索不同岗位、不同培养环节的协同育人途径,使各岗位互相协作;借助“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等平台,促进校、院、系和教师之间、课程之间、部门之间“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四)建机制,愿“思政”
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是课程思政工作系统、全面、稳定、持续地在正轨上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建立课程思政激励约束长效机制,统筹构建课程思政大生态,一是增加经费支持保障力度,用实用好课程思政专项经费,推进课程思政课题申报、审批、立项与研究工作,鼓励支持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二是选树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将值得提倡的精神、必须坚持的原则、需要推广的经验,具体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或事,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化、感染学生;三是将课程思政工作成效和育人能力与选拔和考核教学管理干部工作挂钩,推动广大教学管理人员愿“思政”、想“思政”。
四、结语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针对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与课程思政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应积极推动教学管理育人,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学管理人员育人能力,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完善激励考核机制,进一步彰显立德树人成效。
参考文献:
[1]辛文昉.高校二级学院党委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责任与任务[J].高教论坛,2019(5):1.
[2]韓璐,尚学群.面向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管理新模式探索[J].西部学刊,2021(4):99.
[3]侯 磊,侯平安.实效性视域下高校“全员协同思政”的路径——以山西省新建地方高校为例[J].运城学院学报,2020(4):83.
[4]孙佳佳.“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机关工作人员育人机制研究[J].人事管理,2021(2):147.
[5]关锐光.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决策探索.2021.7:32
项目:本文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20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RHYjg2020-6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