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喜
(山东省梁山县馆驿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梁山 272600)
笔者在馆驿镇食用菌产业园进行技术指导,利用现代食用菌制种技术,由野生黑皮鸡枞菌子实体经分离、纯化后,优选生长洁白、健壮的黑皮鸡枞菌丝体,选择最佳培养基分,经多次驯化后获得适合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株。
利用微生物液态深层培养(发酵)技术对食用菌进行液态深层培养,研制出黑皮鸡枞菌液体栽培种,并在生产中不断探索黑皮鸡枞菌培养基分,确定最佳配比基分,确定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出菇流程。
整个生产过程模拟野生环境,实现工厂化周年生产,生产的黑皮鸡枞菌形状、口感、营养价值都非常接近野生黑皮鸡枞菌,探索出适合鸡枞菌工厂化周年栽培的生产技术[1]。打破了鸡枞菌无法人工培育、不能工厂化生产的瓶颈,并推广应用。
通过液体发酵技术和液体菌种接种技术生产的菌包,模拟野生环境培养和出菇,产量为每平方米15 kg,外观、口感与检测指标与野生鸡枞菌相仿。生产周期缩短为80 天,每年可种植4 期,每平方米年总产300 kg。按30 元/kg 计算,收入10.8 万元,出去成本及人工费45000 元,纯利为6.3 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黑皮鸡枞菌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所选原料均为新鲜、无霉变的优质原料,符合黑皮鸡枞菌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各项营养要求。经过各项技术检测,均符合出菇生产要求。
(1)拌料
各原料占比为:棉子壳45%、麸皮22%、木屑18%、玉米芯7%、玉米粉5%、豆粕3%。将检测合格的原料,按照配比要求加入自动搅拌机,加水进行搅拌,使培养基的含水率在60%~63%。
(2)装袋
将搅拌好的培养料通过自动传输带送到自动装袋机处,操作人员将聚乙烯塑料袋套在自动装袋机上。选用宽17 cm、长33 cm、厚0.05 mm 的聚丙烯塑料袋,装完后称量,确保每个菌袋在1.2~1.4 kg,然后用透气防潮的塑料盖封口。
将封好口的菌袋转移到高温灭菌器里进行灭菌处理。装好后将高温灭菌器完全封闭,然后加热3 h,灭菌室压力达到0.15 MPa,温度达到121℃时即可。加热后不要马上打开灭菌锅,等待30 min后再打开,冷却后即可接种。
黑皮鸡枞菌发酵罐常用配方:3%玉米粉、3%葡萄糖、2%麸皮、0.3%蛋白胨、0.1%硫酸镁、0.15%磷酸二氢钾、0.05%维生素B、0.3%硝酸钠、91.1%水,pH 值保持在6 左右。
一定要在无菌的接种间内接种,工作人员要穿经过消毒的工作服。将接种枪用多层纱布裹好,外包1 层牛皮纸,用线绳捆扎好。然后,把接种枪和接种管放入灭菌锅内灭菌40 min。将灭菌后的接种管,在酒精灯火焰的保护下,快速接到发酵罐接种阀上,打开接种阀,把接种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下消毒,然后使用接种枪往冷却好的接种袋内接种,每袋接种量35~40 mL。
接好菌种的料袋经传送带进入培养室,按照进入时间整齐摆放在架子上,做好入库记录。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60%左右。每天定时通风2 次,早晚各1 次,每次不超过0.5 h。发菌期间,需定期检查培养袋,发现杂菌感染菌袋要及时清出培养室,以防感染其他菌袋。
菌丝长满菌袋后,将料袋转入出菇房内。将菌袋的塑料菌袋去掉,取出菌棒,竖立摆放在出菇架内。菌棒间距离5 cm,上面覆土,直到将菌棒盖严,然后大水浇透。最后,覆盖2~4 cm厚的草炭土,土壤pH 值保持在5.5~7.0。
为了更好利用空间,出菇架采用角铁制作,中间的架子宽度为140 cm,靠墙的架子宽度为70 cm,高度70 cm,具体可根据实际宽度、高度制作。
出菇室内温度控制在25~30℃,昼夜温差控制在10℃左右,料温控制在25~27℃,空气湿度保持在90%左右。使用灰色光带给予黑皮鸡枞菌一定的散射光照,光照强度控制在300 lx左右。定时通风,保持出菇室内空气不污浊。
黑皮鸡枞菌一般覆土25 天后即可出菇,要加强管理,提高产量,提升质量。出菇时期,出菇室温度要保持在20~30℃,昼夜温差保持在10℃左右,在8~10℃温差刺激下子实体可快速分化。料温控制在25℃左右,空气湿度控制在85%~95%,加强通风。出菇时黑皮鸡枞菌需要一定散光照射,光照强度控制在100~300 lx。
出菇5 天左右,当菌盖直径长到2~5 cm 时即可采收第1潮菇。采收要及时,在上菌盖未完全张开前采收[2]。一共可采收3 潮菇左右,每潮菇间隔10 天左右。采收时手握菌柄,轻轻旋扭,连根一同拔起,放入采收筐内。
黑皮鸡枞菌采收完成后要对床面进行处理,每潮菇采完后,床面留下的菇根和死菇应及时清理,以免腐烂造成杂菌感染。及时补充湿润细土,保持床面平整。
黑皮鸡枞菌对环境要求特别高,野生产量低,大棚种植受季节性影响只能在每年5~10 月生产,且产量低、质量差、病虫害防治难度大。
工厂化生产对现有智能金针菇出菇室进行改造,在温度、湿度、CO2、散光照射等方面模拟野生环境,适合周生产。采用5层钢构架,每层四周用PVC 板遮挡覆土,围铺塑料薄膜用于覆土和培养基保湿,实现一年四季出菇。种植周期55~60 天,可采摘3~4 潮,每平方米第1 潮可采摘6.5 kg,第2 潮可采摘5 kg,第3 潮可采摘3.5 kg,共15 kg,如果按5 层计算,每平方米可出菇75 kg。
黑皮鸡枞菌工厂化周年生产利用智能出菇室,冬季暖气加温,夏季制冷机降温,其他季节只进行散光照射和通风。培养室、出菇室内设置多个温度、湿度、CO2浓度传感器,传输到采控终端,通过计数控制器设置最大值、最小值自动启动空调(暖气)、加湿机、轴流风机,散光照射采用灰色灯带照射,大大提高单位利用面积。智能出菇室设有防虫网、粘虫板,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对同种活性液态菌种进行多种接种载体和工艺的研究,并通过对比优化测试结果,确定袋栽接种技术的最佳方案,根据测试结果优化工艺技术流程。
梁山县馆驿镇食用菌产业园被评为“全国工厂化生产示范园区”,梁山馆驿镇政府获得“山东省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乡镇”“小蘑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20 年馆驿镇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强镇。
馆驿镇食用菌产业园在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探讨并推动农民致富模式。创新思路,按照“食用菌高效标准化循环经济农业”模式建设了食用菌产业园区,经营模式上独特的“农民+小老板+菇农”管理模式,把企业、合作社、小老板和菇农联系成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公司提供黑皮鸡枞菌液态菌种和袋栽技术,周边农户只进行出菇管理,大资本、技术优势与家庭种菇的劳动效率优势相结合,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3]。
园区还吸纳了有劳动能力但缺资金技术的农户在园区打工,强化了“统一生产、统一培养、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核算、分散出菇”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公司还组织农民自建菇房,由公司提供成品菌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产品。
另外,馆驿镇党委政府统筹各村巩固脱贫成果资金,在园区内建立以村为单元的车间,承包给小老板,既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直接带动农户400 余人,间接带动农户1800 余人,为馆驿镇巩固脱贫成果、农民增产增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