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声求义与语源考索例说

2021-12-23 09:42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广韵大词典同源

谢 明

(宁波大学 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古人很早就已经注意到谐声偏旁可以指示词义,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人部》曾引晋代杨泉《物理论》说:“在金曰坚,在草木曰紧,在人曰贤。”宋代演变为“右文说”,清代王念孙、段玉裁等人屡有“从某声者有某义”等类似表述。今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王力《同源字典》就收了一些谐声同源词;殷寄明《汉语同源字词丛考》《汉语同源词大典》则对谐声同源词进行了系统的系联,收同源词组2225 个,单字7217 个,成为谐声同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这些研究多从谐声的角度出发去系联同源词,且基本都是单音词,主要目的不是去解决文献中具体的训诂问题。从郑玄遍注群经开始,在通假问题的处理上,已经用同谐声的字去追寻其本字或得义之由了。陆宗达、王宁提出了“同源通用”的概念[1]184,对某些训诂问题的解释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两位学者所说的同源通用字中,有一些就是同谐声的字。杨琳[2]56、王云路[3]200、徐刚[4]63等一些学者的论述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谐声求义,但没有将其单独划分出来,作为训诂学的一种方法,也没有论述其价值所在。

谐声求义固然属清儒所大力提倡的因声求义,但它又与一般的因声求义不同,而带有比较鲜明的“外在”特点,即可以从谐声偏旁出发去研究词义问题,应该说它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因声求义法。本文认为似可将其单列为训诂学的一种方法,其价值有以下几点:

1.可以求得某些词语的意义及其来源

有的词语意义不易把握,若从谐声的角度出发,就能比较容易求得其意义及来源。这些义项有的已为《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所收,但没有解释根据所在;有的为《大词典》所遗漏,适可补充其不及。

2.可以分析某些词语的族属关系

有的双音词其意义不易把握,如果从谐声偏旁的角度出发,去系联和它有相近族属关系的变体,则可推知其意义,这实际上是双音词的同源系联。

3.可以揭示某些词语的内部结构

有的词语意义比较明确,但其结构却不明确;有的词语因为结构不明确,导致对其意义的分析容易出现失误。这种现象在联绵词语中表现尤为明显,其实一些联绵词语开始并不是凝固不可拆分的结构,而是带有并列结构性质。通过谐声偏旁的推求,则可揭示部分联绵词的来源和结构。

以下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每一种各举文献中的一个例子以作论证。

【㥪㥪 喽喽】

(1)父母生百子而不肖,不若生一子而贤乎!一里百户不好学,不若近一大德乎!万目㥪㥪,不若一大纲乎!天下扰扰无不有,不若天独神且圣,乘气而飞行乎!(《太平经·冤流灾求奇方诀第一百三十一》)

(2)唯唯。今已受天明师严敕文,㥪㥪小觉,知一大部。愿闻一小界,见示说此无极之国。(《太平经·国不可胜数诀第一百三十九》)

(3)今天师教敕下愚弟子,胸中㥪㥪,若且可知,不敢负也。诚问著图者,画神衣云何哉?(《太平经·神人自序出书图服色诀第一百六十五》)

俞理明引例(1):“㥪㥪,细密众多的样子。”引例(2):“㥪㥪,明细的样子。”引例(3):“㥪㥪,十分清楚的样子。”[5]287,322,373

刘祖国:“《玉篇·心部》:‘㥪,谨敬也。’《一切经音义》卷九十六‘㥪㥪’注引《字书》云:‘㥪,谨敬貌也。’《汉语大词典》‘㥪㥪’释为‘勤恳貌;恭谨貌。’很明显,此义无法用来解释《太平经》中的三处用例。……‘声音上探求,便会发现娄声之字多有空义,而空与明义相通。’‘然则心明曰娄空,屋明曰丽廔、娄娄,目明曰离娄,其义一也。’‘喽喽又为事状之明晰。后世或言玲珑、伶俐,其义并与娄空同,所谓剔透聪明者是也。’……笔者检索了一些大型数据库和光盘,未在其他文献中发现与《太平经》相同的用法,尚需其他材料辅证。”[6]

杨寄林:“㥪㥪,严整明晰的样子。”[7]1184,1344,1547

后来俞理明等又将例(1)(3)释为:“㥪㥪:明细。”[8]316

按:确如刘祖国所说,用“谨敬”义或“恳切”义无法解释以上列举的例子;但用“明”义来解释例(1-2),也不通。就二例而言,“纲”与“目”相对,纲大则自然目小;“部”与“觉”相对,部大则觉小:所以二例中的“㥪㥪”都是小的样子或修饰小,俞理明所谓“细”并没有错。刘祖国又说在其它材料中不易见到此词,但在道教文献中可以见到类似于此词的“喽喽”:

(4)无以近人信其喽喽管见、荧烛之明,而轻评人物,是皆卖彼上圣大贤乎?(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

杨明照注:“《内篇·金丹》:‘如其喽喽,无所先入。’又《明本》:‘然而喽喽守于局隘。’其迭用喽字与此同,含义当亦无异。《玉篇·口部》:‘嗹,闾前切。嗹喽,多言也。’‘喽,力口切。多言。’《广韵·先韵》:‘嗹,嗹喽,言语繁絮貌。’”[9]682

(5)犹斥鷃之挥短翅,以凌阳侯之波,犹苍蝇之力驽质,以涉昫猿之峻,非其所堪,祇足速困。然而喽喽守于局隘,聪不经旷,明不彻离,而欲企踵以包三光,鼓腹以奋电灵,不亦蔽乎?(葛洪《抱朴子内篇·明本》)

王明注:“喽喽,烦琐貌。”[10]188

“喽喽”,《大词典》引以上二例,释为:“形容狭小;狭窄。”

从句意上讲,《大词典》之释更为可取。“管见”“荧烛”皆为浅小、微忽之义,“喽喽”亦当是小义。用“喽喽”形容“局隘”,亦当是局促、狭小之义,释为“烦琐”不通。至于为什么“喽喽”为何可以解释为狭小、狭窄,《大词典》没有解释,或是根据句意的推测。其实是因为“娄”及从娄之字有小义:

《方言》卷十三:“冢,自关而东谓之丘,小者谓之塿。”钱绎笺疏:“‘培’犹下‘塿’,皆小而高之名也。《说文》:‘附娄,小土山也。’引襄二十四年《左氏传》曰:‘附娄无松柏。’今本作‘部娄’……‘附娄’、‘培塿’,声之转。‘部娄’、‘㟝嵝’并与‘培娄’同,皆连言之也。分言之则曰‘培’、曰‘塿’……小冢谓之塿,犹小山谓之楼,小谓之娄,小罂谓之甊也。”

《尔雅·释兽》:“貒子膢。”郭璞注曰:“貒,豚也。一名貛。”郝懿行义疏:“今貛形如猪,穴于地中,善攻堤岸。其子名貗。”“貗”为幼小之貒。

《尔雅·释器》:“瓯、瓿谓之瓵。”郭璞注曰:“瓿甊,小罂。”

《玉篇·心部》:“㥪,谨敬也。”按:“谨”为谨慎小心之义,其造字之义当是言语少微也。《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是臣㥪㥪之诚”李善注引《尚书传》:“㥪㥪,谨慎也。”自大为不敬,则自我卑损即为谨敬。

《广韵·候韵》:“偻,偻佝,短丑貌。”按:“偻佝”即“佝偻”也。“句”有曲义,曲则短,直则长也,故言“短”,亦即小;弯腰驼背,则为丑:故言“短丑”。

故“㥪㥪”即“喽喽”,实际上也就是“缕缕”,三者为一词之变,其义为细小。《大词典》收“缕缕”一词,其第一义项:“犹言一丝丝。形容纤细。”由此来看,《大词典》对“喽喽”的解释是正确的,而刘祖国、杨寄林、杨明照、王明等数说恐不可从。

【礨硌】

(1)下官往与女郎俱会圆丘,观九陔之礨硌,望弱水而东流,赐酣玄碧之芳酒,不觉高卑而咏歌。(《太平广记》卷五十七引葛洪《神仙传·太真夫人》)

“礨硌”,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四作“礨落”。

《大词典》引此例释为:“高低不平貌。”

按:“九陔”,又作“九垓”,乃指天或中央至八极之地。将《大词典》之释义施于句例,亦很难讲得通。要正确解释此词,可以从结构或语源上分析。我们认为“礨落”即“礧硌”,核心词义是大。《广韵·贿韵》:“礧,礧硌,大石也。”又作“磥硌”,《文选·嵇康〈琴赋〉》:“参发并趣,上下累应,踸踔磥硌,美声将兴。”李善注:“磥硌,壮大貌。磥与磊同。”《文选·马融〈长笛赋〉》:“酆琅磊落,骈田磅唐。”李善注:“众声宏大四布之貌。”又作“磊硌”,《山海经·西山经》:“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郭璞注:“硌,磊硌,大石貌也。”同源之词还有“磊落”。从字形上看,或从三石,或从三田(“磥”从累声,“累”从畾声,故“磥”又作“”),有相似之处。从字义上看,它们都有大义,应当是一词之变体。从字音上看,前一字中古皆为来纽贿韵字,后一字皆从各声(“落”从洛声,“洛”亦从各声),中古为来纽铎韵:它们声韵相同。所以以上数词应当是一组同源词,义为广大。就句例而言,“观九陔之礨落”就是察观天空或大地之广阔。这种意象表达是很普遍的,比《大词典》解释为高低不平似乎更合理,而且语义上还有理据。

如果再进一步追问,“礨落”是一个什么结构?窃以为它最初是一个近义并列结构性质的词语,而不是一个有音无义的联绵词。《文选·木华〈海赋〉》“磊匒匌而相豗”李善注:“磊,大貌。”五臣注:“磊,大石。”从畾声之字有大义。《说文·雨部》:“靁,阴阳江动靁雨,生物者也。”《诗·小雅·采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靁”从畾声,得名于其发出的巨大声响。《大字典》:“雷,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因放电而发出的强大声音。”《广韵·贿韵》:“,峞,山状。”《集韵·贿韵》:“,大也。”“礧,大石貌。”按:“危”为高义,则知“峞”为山高也,如此则“”亦为高貌。故石大曰“礧”,山高大曰“”也。《尔雅·释器》:“彝、卣、罍,器也。”郭璞注:“皆盛酒尊。”邢昺疏:“罍者,尊之大者也。”“尊”本有(身份、年龄)高、大之义,用于酒器则作“樽”;而“罍”又大于“尊”,大中更大者也,它是一种小口广肩的容器,广肩故曰大也。

从各声之字亦有高大义,故《玉篇·石部》:“硌,山上大石。”

《说文·足部》:“路,道也。”道路统称为“路”,然分别言之则大路曰“路”、曰“道”,小路曰“径”也。《周礼·地官·遂人》:“夫闲有遂,遂上有径。”郑玄注:“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故《尔雅·释诂》:“路,大也。”“路弓”即大弓。

《说文·木部》:“格,木长貌。”徐锴:“树高长枝为格。”《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夭矫枝格”李善注引《埤苍》:“格,木长貌。”《尚书》“格人元龟”俞樾:“格,亦大也。”《尚书·吕刑》“庶有格命”王引之:“格,读为嘏。格命,嘏命也。古格字与嘏字通。”按:《尔雅·释诂》:“嘏,大也。”

《玉篇·车部》:“辂,大车。”此车即帝王所乘之车。《后汉书·张湛传》“轼辂马”李贤注:“辂,大也。君所居路寑,车曰辂车,马曰辂马。”此义亦作“路”。《论语·卫灵公》“乘殷之辂”何晏集解引马融曰:“殷车也,大辂。”陆德明《释文》:‘辂,音路,本亦作路。’”

《广雅·释言》:“略,要也。”《字汇·田部》:“略,大略,大约也。”《淮南子·泛论》:“今人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鸸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高诱注:“略,大也。”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荫落落之长松”五臣注:“落落,松高貌。”

《广韵·铎韵》:“䀩,大目。”

《集韵·陌韵》:“峉,山高大貌。”《楚辞·九思·悯上》:“山谷兮渊渊,山峊兮峉峉。”王逸注:“峉峉,长而多有貌也。”洪兴祖补注:“峉音额,山高大貌。”按:“落落”即“峉峉”,一为松高,一为树高,其义相近也。

《说文·鼠部》:“䶅,鼠。”按:䶅鼠,头大之鼠也,似土拨鼠。

【汀滢 滢汀】

(1)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不测之渊,起于汀滢;陶朱之资,必积百千。(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

王明注:“汀滢,小水。”[10]239

“汀滢”又作“滢汀”:

(2)逸民答曰:“子可谓守培搂,玩狐丘,未登阆风而临云霓;翫滢汀,游潢洿,未浮南溟而涉天汉。”(葛洪《抱朴子外篇·逸民》)

按:王注自是,但“汀滢”何以有小水之义,王氏未言之。窃以为从丁之字有小、细之义。《说文·田部》:“町,田践处曰町。”段注:“《左传》:‘町原防。’杜曰:‘原防不得方正如井田,别为小顷町。’”“町”即田间小路之义。

《玉篇·穴部》:“䆑,小突也。”

《广韵·耕韵》:“䟓,跉䟓,脚细长貌。”

《说文·言部》:“謍,小声也。《诗》曰:‘謍謍青蝇。’”《广韵·庚韵》:“謍,謍謍,小声。”此义今作“营营”,《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

《说文·女部》:“嫈,小心态也。”

《文选·班固〈答宾戏〉》“守窔奥之荧烛”李善注:“荧,小光也。”《太玄·》:“荧狧狧,不利有攸往”。司马光集注:“范曰:‘荧者,光明小见之貌。’”

《玉篇·瓦部》:“甇,长颈瓶也。”此即小口颈大腹之瓶也。

《广韵·青韵》:“荥,小水也。”

《广韵·青韵》:“萤,萤火。”“萤火”微弱小光也。此义本作“荧”,作“萤”殆为后起分化字。《尔雅·释虫》“荧火,即炤”陆德明释文:“荧,本;今作萤。”《字汇·火部》:“荧,虫名。别作萤。”

故“汀滢”本是一个近义并列结构,后来有联绵化的趋势。

注释:

①段玉裁以豆为表意。诚如是,亦不影响本文结论。

猜你喜欢
广韵大词典同源
山西恩予:打造药食同源新业态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陆谷孙请人“找茬”
陆谷孙请人“找茬”
同源宾语的三大类型与七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