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琴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政府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审计部门也成为完成这项工作的主要力量,而在这项工作中,难度系数大、工作范围广、审计对象繁多,这都为政府部门完成审计工作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为了应对这些难题,政府审计部门需逐步制定审计制度,将审计的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将内部审计这一方式纳入审计工作的规划之中,在各方努力下,争取取得审计工作最大的成效。
关键词:政府审计;内部资源审计;优化建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审计工作根据国家的发展程度不断调整,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内部审计这一方式,更加客观准确、更加高效地完成整体的审计工作,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合理运用内部审计资源,在节约成本的同时,高效准确地得到审计结果。
一、政府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原因
(一)服务对象一致
不论是政府审计还是内部审计,最终的目的都是让组织机构的运行过程更加平稳,通过对于工作过程的审查,从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在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隐患,再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让被审查单位重新制定今后工作的流程和计划,达到促进组织机构发展更好的目的,而二者的区别只在于服务对象的范围不同,政府审计针对国家层面,而内部审计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组织机构,虽然范围有所区别,但是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个企业、组织机构的共同努力,所以主要的服务对象依然是保持一致的。
(二)工作方法一致
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同属于审计工作这一类别,但是无论是政府审计还是内部审计,总体上都是按照审计工作执业准则开展的,按照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工作、得出审计结果这三步骤进行的。随着国家对于审计工作指导文件的更新,政府审计工作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呈上升趋势,这也直接印证了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工作方法一致这一观点。
(三)工作目标一致
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在服务对象和工作方法一致的前提下,审计工作目标也是高度一致的,不论是政府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其工作目标都是着眼于上一阶段的工作结果,找出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给被审计单位之后的正常工作提出有价值的注意事项,让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更加完善,从而寻求更好的发展。
二、政府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优势
(一)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具有工作协同性
政府审计在工作中往往会暴露一些弊端,比如政府审计工作的强度很大,但是审计人员不足,导致审计工作进行时不够全面,只能采取选择性审计的方式节约时间和精力,但是选择性审计就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概率问题会导致部门问题不能完全暴露出来。而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清晰地看出组织内部的运营过程是否良好、财务信息是否存在纰漏、工作效率是否高效等等。在得出这些有效的数据之后,就可以提供给政府审计,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恰恰能弥补政府审计工作单独进行的不足。企业在运行中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的途径,可以有效避免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也更好地为政府审计工作扫清障碍。
(二)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相互配合效果显著
审计工作是一项内容繁琐且复杂的工作,因为审计工作需要把上一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复盘审查,比如针对某一工作项目的审查,需要针对这一个具体项目,从项目起草、讨论研究、方案对比、项目实施、项目总结等各个环节都做出详细的审查研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事无巨细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查清楚、搞明白,对于这样的工作量来说,单单由一个部门全权负责是不现实的,任务量大,所要耗费的时间很长,审查成本过高。而政府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就能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审查工作的压力,两者配合一方面能够弥补因审计工作量过大导致的审计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审计资源不足造成的压力问题。
在内部审计资源的配合下,政府审计工作将顺畅且高效地完成。与政府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对于审计对象更为熟悉,比如审计对象的工作流程、企业文化、主营业务等等,所以内部审计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相对全面的把控整体情况。那么在内部审计摸清情况后,再由政府审计介入就能够让最终的审计效果更加显著。
(三)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相互配合具有经济性
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因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有所不同,由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做好摸底排查工作之后再由政府审计工作人员接手,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也节约了审计费用。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在交接工作、总结经验时不断沟通交流,也使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从而降低审计风险,达到经济层面的双赢。
三、政府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优化策略
(一)政府审计应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监督
相关法律规定,内部审计应接受政府审计的指引和监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利益而服务。因政府审计工作需要对内部审计工组结果作出参考,政府就应该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制定严格的制度规定,让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跟政府审计工作质量相匹配,否則质量不符合规定,只能二次返工,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另外,要加强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内部审计固然对于审计对象的大体情况比较了解,这本是优势,但是依然要避免内部审计因熟悉情况而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准确性。在内部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对于审计工作结果进行反思,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更要总结工作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审计工作的专业水平,从而促进内部审计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排除审计监督范围的盲区
即便是不断加大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但是审计监督的盲区依然存在。我国审计工作发展速度很快,但殊不知我国接触审计工作的时间比较短,所以难以完全避免盲区的出现,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审计工作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往往会在工作中加入主观臆断,从而造成工作结果的偏差。其次,缺乏民主监督,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虽然只涉及部分单位或部门的工作人员,但是审计的最终结果和人民群众也是有一定联系的,组织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势必会影响国家发展,国家的发展情况又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由此看来,让人民群众提高审计工作的参与程度是重要且必要的。然而,审计工作人员是审计工作的实践者,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度,所以更要加大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在开展工作前进行重点培训,告知工作的重要性,叮嘱在工作进行中切不可疏忽大意,也不能遗漏细节,将整体的工作流程在网站公示,发动更多的监督力量。
(三)优化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合作形式
为了让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更好的配合实施,可以采取新的合作形式,比如座谈会交流,特别是审计工作量大、涉及单位多的情况下,可以让各个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将审计工作的结果作出详细解释,再由政府审计工作人员提出疑问,最后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只有为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搭建交流平台,改变以往因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导致的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状况,才能使政府审计更好地利用内部审计资源。
(四)力争做到审计工作全覆盖
审计工作复杂且琐碎,所以更要注意在工作过程中,对于审计对象的审查做到没有遗漏,这要求审计工作人员根据审计重点进行合理分工,然后面面俱到地完成工作。比如,在审计某一项基金,要根据统一的工作方案,将审计工作根据内容划分出不同模块,然后根据方案内容的要求,根据情况制定其重点审计内容,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对于重点审计内容重点审查,对于非重点内容也决不能忽视,有条不紊地进行审计工作全覆盖。但是审计工作全覆盖的定义不仅仅存在于审计工作表面,这里的全覆盖更要体现在审计工作的深度和水平中,如果仅仅是针对每一项工作草草了事的审查是毫无意义的。想要做到审计工作的全覆盖更是要从审计工作的质量上入手,审计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审计工作绝不是做表面功夫,而是要透过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深入探究被审查单位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从中发现更深层面上的问题,从而真正做到审计工作广度和深度上的全覆盖,实现审计工作的最终价值。
(五)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步代替了传统人工。在审计工作中也是一样,机构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已经采用了信息化手段,传统的信息记录方式被信息化记录方式所替代。审计工作也应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这一新型手段,一方面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在审计工作的进行过程中,不论是政府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会涉及大量的数据罗列分析,这时就需要工作人员注意力高度集中,细心耐心地完成,不用说是计算结果的错误,哪怕是一个数据录入的失误,都会影响后续的工作进度。另外计算机也能更好地将审计的结果录入云盘中,能够把重要资料以更安全的方式存放,不需要有信息泄露的顾虑。
(六)防范政府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风险
政府审计在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时要对内部审计结果慎重分析,不可盲目使用,否则也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这就需要对于内部审计单位的资质进行评估,如果审计部门在整个单位中的评价较高,有一定的地位,那么可以认定内部审计结果质量过关。
四、结束语
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相互配合,有利于我国审计工作的完成,促进我国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是达到了多赢的局面,在节约时间成本、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改良工作流程,更能提升内部审计专业水平。相信通过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進步,定能使各个企业运行进入健康的发展趋势,从而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高荣荣.浅谈新形势下推进基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转型的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2015(08):1.
[2]韦敏悦.基于国有企业视角的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同研究[J].审计与理财,2020(04):52-55.
[3]王美英,孙旭.协作视角下政府内部审计研究——基于优化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体系[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05):4.
[4]李海涛.内部审计资源促进国家治理的功能体系与逻辑路径研究[J].纳税,2019,13(32):185-186.
[5]刘洪海.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配合研究[J].经营者,2019,33(1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