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晶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20日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并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由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智学校对弱智学生的教育偏重于如何使弱智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能够自食其力。劳动技能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般性课程,即必修课程。所以,作为即将毕业的培智学校高级学生的勞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培智学校:为智力落后的残疾学生开设的专门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学校是对智力落后的残疾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目标、专门化和系统化教育的场所,这类学校有丰富的资源,有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业人员,有专门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智力落后学生的特定需要。本研究的培智学校特指以智力障碍学生为主的特殊教育学校。
高年级学生:本研究的高年级学生特指培智学校七至九年级,年龄为16至18周岁的智力障碍学生。不同国家、地区对智力障碍的分类存在显著的差异,国内从智力发育水平、社会适应能力这两方面进行分类,将智力障碍程度由高到低分为 1~4 级;美国智力落后协会则根据智商量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的自评结果,将智力障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极重度智力障碍四类。
劳动教育。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劳动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运用自身的力量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徐长发认为,青少年可以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获得劳动习惯、劳动情感以及劳动精神,这既是一种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的方法,也是一种在劳动中创造幸福的育人活动。在《教育大辞典》中,劳动教育是指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培训。主要任务是:(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丰富劳动情感;(4)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使其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实验对象为XX特殊学校九年级学生,年龄为16至18周岁的中度智力障碍,在量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得分处于51~36,《韦氏智力量表》得分处于 54~40 水平的智力障碍学生。
四、研究设计
九年级XX班共12名特殊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每周4课时,每课时40分钟。评估者分别是教学区教师和生活区教师分别进行录像观察和评估。
五、评估目标
本次课程共持续两学期,根据家居劳动的实际需求,第一学期有18个测试目标,共有12名学生参与课程的学习以及目标的测试。
六、差异性分析
1.教师得分统计与分析
教师得分统计与分析结果见表1,可知:(1)第4题与第17题,没有配对T检验结果,第4题的原因为前测均为0分,后测均为2分;第17题原因是前测均为1分,后测均为2分;(2)其余16个目标与总分均有配对T检验结果,且均为后测成绩要高于前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生活区教师得分统计与分析
生活区教师得分统计与分析结果可知:(1)第4题与第17题,没有配对T检验结果,第4题的原因为前测均为0分,后测均为2分;第17题原因为前测均为1分,后测均为2分;(2)其余16个目标与总分均有配对T检验结果,且均为后测成绩要高于前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与教师得分相比,每个目标对应的T值和P值几乎完全一致,说明教师和生活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趋于一致,结果有较好的稳定性;再由于是第一学期学习该课程,故成绩提升明显,符合常识。
七、结论
(1)通过家居劳动教育,可以提升中度智力障碍高年级学生的劳动能力。
(2)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特别是在比较自主的教学活动设计时。
(3)通过不同人员对学生进行录像评估的方式,能较有效地确保评估的可信度。
(4)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还需要通过多学科整合的方式进行。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