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现实批判主义小说家,《德伯家的苔丝》是他的代表作,本作品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纯情乡村少女苔丝,在塑造其悲剧形象的基础上,抒发作者对男权制社会的不满之情。本文从生态女性观的角度出发解析《德伯家的苔丝》,以期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德伯家的苔丝》;生态女性观;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7-0032-02
在托马斯·哈代的作品中女性是创作灵感之一,同时自然环境是作品重要的象征性背景,哈代善于用生动的笔触展现女性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点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亦有体现,旨在说明个人对自然、女性的双重关注。哈代在描写苔丝生活的过程中,反映农村在资本主义制度渗透下的种种,维多利亚时期人际关系、婚姻、宗教、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可见一斑,通过塑造苔丝这个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表达哈代对男权社会饱受蹂躏压迫摧残女性的同情。基于此,从生态女性观角度出发能更好地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作品的深意。
一、生态女性主义
(一)起源。在20世纪70年代,生态运动、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生态女性主义,在相关理论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生态女性观逐渐形成,该观念在《女性主义或死亡》(弗朗索瓦·爱奥尼博)作品中首次出现,揭示社会结构、人类思想中统治自然与统治妇女的紧密关联,针对西方世界男女二元对立的情况进行解析。生态女性观不仅是生态理论的一种,还是女性主义理论下的结晶。欧美在20世纪80年代不断发展生态女性观并蔓延至全球。从生态女性观的深意角度来讲,通常有生态学的女性观及女性观的生态学两种说法,这两种说法均将自然与文化观念联系起来并批判西方世界二元论,强调男性中心论、人类中心论的狭义,抨击攻击性价值观及剥削统治,提倡颠覆人类统治自然的想法并讴歌女性价值。
(二)内容。生态女性观认为自然与女性有着天然的关联,女性更容易欣赏、感受、亲近自然,在维持与创造生命的方面,自然与女性紧密相关,这表现在女性月事、怀孕、生养等方面,同时自然与女性有着相同的命运,那就是被边缘化。人类自诞生开始便要征服自然,在自然界中不断地索取;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被定义为付出的一方,需要做家务、生儿育女、照顾老人,并无社会地位可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自然与女性经常被忽视。生态女性观批判二元论,认为人与其他物种并非对立关系且需相互依存。在自然与文明对立的二元论中,自然、女性均代表被动、柔弱、原始,需要在男性引导下主动、强壮、进步,在此过程中,男性建立“自然法则”用来引导女性。生态女性观认为西方世界贬低自然与女性存在着政治性、象征性、历史性,在社会发展中,传统的世界观应该重构,要探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在生态女性观研究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审视传统经典文学,其目的是体悟生态女性观的基本要点,即各种关系的重建、批判传统二元思维等,为人们开辟新的阅读视角,从全新的思维方向切入呈现意义面貌[1]。
二、文学作品《德伯家的苔丝》赏析
(一)自然之女。生态女性观认为女性经常从事与自然直接相关或人类生物性再生产的工作,使女性更加接近自然,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紧密。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对女性与自然关联的窥视极为敏锐,体现作者对女性、自然的双重关注以及生态女性观,针对女性、自然展开细致地观察與生动地描写,将女性、自然、文学融合在一起。哈代从女性、自然在体验、心理、生理上的联系着手提出重新定义“人类自我”,认为不能以男性为中心塑造独立自我的形象,要在生态关联中探寻自我。哈代除塑造了苔丝完美的形象外,还在景物衬托下使之具有个性,通过情景交融的写法使作品不仅富有诗意,还能塑造人物形象。苔丝极具女性特质且亲近自然,她在水草丰沛、群山围绕、淳厚质朴的乡村长大,她将玫瑰花插在胸前,在帽檐上别着草莓,用轻盈的姿态走路,就像一只小鸟,她美丽、单纯,心灵与外表均与自然融为一体,该人物形象散发着自然之美。
哈代借助作品讴歌自然,表达出对自然的崇尚之情,强调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为此将自然与苔丝结合起来,同时用自然环境烘托气氛,使人与景紧密相连。人物境遇、自然环境不可分割。苔丝首次亮相是在幽谷绿茵茵生机盎然的舞场;被亚雷诱奸则是在深谷的夜雾中;在温暖清新的牛奶场她重获新生;在阳光热烈的盛夏与安琪相恋;被抛弃在荒凉的古宅,在那之后描写她生活的背景多为雨雪、荒野、黑夜。人物经历及自然环境紧密相融。小说通过描写自然风景细腻刻画人物形象及其内心世界,使苔丝更加有血有肉且遭遇让人痛心,在此基础上揭示资本主义丑恶、空虚、残酷的本质[2]。
(二)毁灭。在生态女性观中,自然退化、人的压迫存在某种关联。在工业文明兴起后自然资源被无情地掠夺,大树、河流、田地都沦为牺牲的对象,人类率先打破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苔丝是威塞克斯的自然之女,她悲惨的遭遇可以说与一切破坏自然秩序的行为均有关联。身为女性在19世纪的西方世界悲剧命运似乎不可避免,处于弱势地位的苔丝只能在工业文明、传统文明碰撞的夹缝中求生存。
哈代在诸多作品中描写英国农村因资本主义入侵在道德、风俗、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变化,揭开资产阶级法律及道德观念的虚伪面具,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入侵后人们的痛苦是必然的,幸福快乐却是偶然的。工业革命时期,农村逐渐渗透资本主义势力,农民赖以谋生的土地被剥夺同时失去自由,农村原本的意识形态随之瓦解,农民为了谋生四处奔波,资本主义让农村的恬静生活彻底成为了历史。在苔丝的家乡整个农场被打麦机、收割机主宰,穷苦成为每个农民的困扰,苔丝一家也不例外。身处社会底层的苔丝并无地位可言,一直生活在压迫中。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苔丝不得不听从母亲的怂恿接近远房亲戚亚雷使之被奸污;在四处打工的过程中,苔丝再次遇到亚雷并受其纠缠;贫穷让新婚的苔丝被抛弃,而后重回亚雷身边。贫穷让苔丝一次又一次地放弃尊严并违背意愿忍辱负重,最终悲剧收场[3]。
(三)悲剧成因。生态女性观认为男性对待女性及自然的方式存在相似性,可以总结为占有与掠夺。男权主义将女性与自然的天性定义为“被动”,否定生命活动与自然活动。男性因经济地位、先天条件在社会领域独占风光,女性则沦为被支配、被忽视的对象,成为男权世界的附属品及牺牲品。《德伯家的苔丝》依托两男一女的模式讲述爱情故事,苔丝作为女主角理应拥有决定命运及抉择爱情的权力,然而她却处于被动地位,这源于她生活在19世纪,生活在男权时代,生活在自然环境被资本主义掠夺的社会中。
苔丝热爱自由、向往平等、勤劳善良,就因为她是普通的工人便无法摆脱男权社会的蹂躏,她在男性制定的道德标准、法律甚至游戏规则中求生,在失贞时,她问道:“难道贞洁就那么重要?”亚雷用性别、地位、金钱上的优势追求苔丝,他的求婚仅为满足控制欲及占有欲,最终把苔丝推向深渊。作为代表资产阶级的人物亚雷的后盾是国家的道德与法律,助其胡作非为,玩弄、欺辱社会底层的苔丝。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用特有的形式描写男权主义下女性受控及自然被征服的情形,真实再现工业文明及传统文明碰撞中女性艰难求生的场景,能体现出作者对女性、自然二者独特关系的理解[4]。
三、解读作者观念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地方色彩浓厚,这与他生活在英格兰西南部地区的人生经历有关,他长期在乡村居住,将自然视为神奇且充满魅力的生命体,他热爱自然,认为自然与人类应和谐共生。基于此,身为作家的哈代用细腻的笔触阐明自然与人类的关联,主张敬爱自然,认为人类不能再将自然当作牺牲品,亦不能在自然搭建表现英雄主义的人类舞台,要将自然看作共同体,大树、山谷、河流均是共同体的一员,尊重自然的生命律动,保护人类的栖息之地。19世纪的西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革命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变,哈代生活在这个特殊的年代,看到工业革命中农村意识瓦解的过程与结果,加之哈代敏感且富有诗人气质在新旧两种生活碰撞中,能体会到人们的苦楚,并将这份感受融入作品,成为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的灵感来源。大自然是小说不可或缺的象征性背景,女性形象则是哈代讲述故事并抒发思想感情的载体,他发现了自然、女性的相似之处,在小说创作中渗透生态女性观念,借助自然表现女性内心的变化,刻画女性形象,用女性的悲惨命运体现他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悲痛之情[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用特有的方式展现女性被蹂躏、自然被征服的社会面貌,立足工业革命时期再现女性悲惨的命运。在作品中,哈代既描写了自然风光,又刻画了饱满的女性形象,体现出他对女性、自然独特关系的深刻理解,倡导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同时体现出作者对女性遭遇的同情,在超前的生态女性观加持下,使此部作品在新时代依旧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毛畅.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德伯家的苔丝》[J].英语广场(下旬刊),2021,(1):6-8.
[2]王蕾.《我的安东尼娅》和《德伯家的苔丝》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对比研究[J].青年文学家,2020,(12):120-121.
[3]方妍婷.透过意象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J].长江丛刊,2019,(8):15-17.
[4]徐苏. 《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生态女性意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7.
[5]方明. 《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會科学版),2019,17(4):50-52.
作者简介:
濮江婷,女,汉族,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